本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医疗损害鉴定中常见的难点、重点问题,通过大量案例从理论上探讨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的判定原则,为医疗损害鉴定提供技术指引。本书共5章,第一章主要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审判案件及鉴定案件进行分析讨论;第二章为常见医疗损害过错类型,包括诊断、用药、与手术有关的过错及过度医疗、知情告知、机会丧失、病历书写等过错的认定原则和方法;第三章为常见疾病医疗损害鉴定技术指引;第四章为《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书》的制作与评析;第五章为医疗纠纷尸检概述,提出医疗纠纷尸检有关程序规定及要求。
本书作者以要件诉讼理论为基础,总结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创建了律师处理案件的要件诉讼九步法。要件诉讼九步法主要从律师视角,以查找请求权基础为先导,以证明责任划分为枢纽,以要件事实理论为支撑,将律师代理案件的思路分解为具体的九个步骤,并标准化、结构化地展现出来,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操作简便,有助于律师体系化、精细化地适用法律,实现律师代理工作的逻辑化、结构化、标准化,对于律师厘清代理思路、制定诉讼策略、把握诉讼流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书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道路交通事故物证鉴定的现场勘验、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微量物证鉴定、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鉴定、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基于EDR 的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道路交通事故信号灯指示状态鉴定。
学界对罪量因素(定量因素)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8年,储槐植先生在《法学研究》第2期上发表《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一文,定量因素概念始进入我国刑法理论研究视野。研究罪量因素的合理性,对科学认识我国刑事立法、确定合理有效地遏止违法与犯罪行为的刑事政策、正确界定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完善 刑事制裁 行政制裁 二元惩治模式、推动刑事法治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罪量因素在犯罪成立体系中的地位、价值,对完善犯罪构成理论,增强犯罪构成理论的解释力、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研究的基石,通过罪量因素研究,为完善犯罪构成理论提供合理路径。研究罪量因素之表征 数额、情节、后果等规定的具体涵义,有利于构建科学且解释力强大的刑法理论,使我们对刑法的理解更准确,结论更
刑事辩护,不是法条的堆砌、理论的推演,而是以正义和人权之名,惊心动魄的搏击,是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自由与监禁、生与死的较量,是 挑战性的律师工作,被誉为律师业务的皇冠。 我们力图将本书打造成一部刑事辩护教科书。本书并非纯粹的技术手册,技术背后是为权利而斗争的法哲学,每一步骤和应对策略,都彰显了无罪推定、保障人权、自由至上、公正优先等理念和价值。
本书是国家信访局 信访理论研究丛书 中的一个分册,该丛书由国家信访局组织编写,旨在总结我国信访工作和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规范信访活动、发挥信访作用的新机制和对策。本书用多语言的形式,翻译引进了国外在处理公民申诉制度中的主要法律规定,是di一次从国内外的双重视角,审视和完善我国信访的理论和制度体系。
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是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通过以来的第五次修改,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内容方面,重点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制度进行了完善,同时针对社会普遍关注、司法实践反映集中、各方能够形成高度共识的民事诉讼领域其他问题也进行了修改完善。 为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切实实施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参与法律修改工作的有关同志共同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读》一书,对最新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进行逐条解读,力求准确、全面、深入地解读条文内涵,并对理解适用过程中需要重点注
《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以《冕宁县清代档案》为例;结合宝坻县档案,巴县档案,黄岩诉讼档案及清代的法律制度等,系统研究介绍了清代的民事诉讼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事人及法官的思想行为进行了分析;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清代的民事诉讼法源问题、清代民众的诉讼观等问题提出了与前贤、时彦有所不同的看法。
司法鉴定是诉讼活动中一项重要的调查取证活动。改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加强司法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给司法鉴定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司法鉴定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势在必行。本书紧密联系司法鉴定活动的实际,按照司法鉴定活动的顺序,对司法鉴定思维活动中常用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以及思维形式的结构、作用及其逻辑要求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概括,期望能为广大司法鉴定工作者提供有助于提高思维效率,保持思维严谨、清晰、正确的逻辑工具。本书既可供各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执业人使用,也可作为政法类院校司法鉴定专业学生的参考读本。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共计163条。本书采取【法律条文】【解释要点】【适用指南】【疑难解答】【典型案例】【相关规定】的特色体例,针对本解释展开逐条解析,进一步明确和解答本解释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重点疑难问题。全书简明清晰,要言不烦,为人民法院处理行政案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助于广大司法实务及理论研究人士了解、学习、理解、适用本解释。
“大学生英语文库”是一套面向中国大学生的英语系列读物,各本均为注释性读本,有助于通过研读文化经典,提高人文素养。 《公平机制——法律体系和程序导论》主要介绍了美国法律的起源,并分类介绍了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军事法、法庭等方面的大概情况。对于想了解英美法系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十分有用的知识性读本。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和一般读者提供一本了解美国司法机构程序的基础读本,同时为法律专业学生和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一本专业方面的英语读物。 本书语言规范、标准,难度适当。读者在了解美国法律制度的同时,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学到大量有关法律的英文表达法和词汇。
本书的编撰以突出基础性、简洁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力求通过分析案例,使读者能够对诉讼活动中如何收集证据、保全证据并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有一定的了解。在内容上,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贴合实际;在写作风格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在知识前沿性上,结合了2014年11月1日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和2015年1月30日颁布的《民事诉讼解释》的*法律规定,实现了知识要点及时更新。 本书共四编十四章:编绪论介绍了证据法概论、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编证据论介绍了证据概述、学理分类、法定种类;第三编证明论介绍了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方法、证明标准;第四编程序论介绍了证据的收集与保全程序、适用程序、审查判断程序。每章编写体例上极具特色,均设置有“引例”、“本章学习重点”、“本
法律的生命在于施行。为了学习好、贯彻好、实施好新的民事诉讼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了这套《*民事诉讼法司法操作全攻略》丛书。本套丛书共五本,分别是《民事立案技能》《民事诉讼调解技能》《民事证据规则适用》《民事审判技能》《民事执行技能》。丛书结合具体司法实践,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从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对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诠释。丛书体例别致,要点精准突出,分析透彻简明,案例新颖权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 相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必能对广大读者学习和掌握新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有所帮助,并对司法工作人员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
本书详细梳理了自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中国民事法律及诉讼制度的发展演进,在历史背景下讲述法律制度,参考历史文献,引用大量史料中记载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易懂,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民事法律及诉讼相关制度有极大帮助,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数字图像内容取证》从数字图像来源取证、篡改取证和模糊退化图像复原取证的角度对数字图像内容安全进行研究,全面介绍了数字图像内容取证的原理、技术基础和主要方法,着重反映近年来国际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动态;从取证技术应用的角度给出了数字图像内容取证技术的研究模型,讨论和研究了数字图像内容的原始性、真实完整性和客观准确性三个方面的取证手段和方法,包括数字相机、手机、扫描仪等图像来源取证,复制—粘贴、重采样、模糊润饰等图像篡改取证,图像去噪、增强、去雾、超分辨率等模糊图像复原取证;此外,还给出了数字图像篡改综合取证系统的研究思路和实现方法。 《数字图像内容取证》可作为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由齐树洁教授任主编、张榕教授、郑贤宇博士任副主编。作者在对“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体例,较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诉讼、执行、破产、仲裁、公证等民事程序制度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各自的独特性以及相互之问的关联性;进而探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以及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保障民众诉权,建构公正高效的我国民事司法制度。 本书自1998年出版之后,受到学界的好评和读者的欢迎,多次再版及重印,并被多所法律院校采用为教材。这次修订,我们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决定》,结合法学本科教学特点,充分考虑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本书体例、结构和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
目 录上篇 证据法的逻辑理念 章 事实、证据与事实认定一、客观存在与经验事实二、事实可陈述性与证据可信性三、“证据之镜”与法庭认识论四、事实认定与经验推论五、事实真相与似真性第二章 相关性是证据根本属性一、为什么说客观性并非证据基本属性二、是客观真相,还是盖然真相三、为什么说相关性才是证据根本属性四、司法是否具有可错性第三章 事实认定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一、认真看待事实二、法庭认识论中的事实认定三、事实认定是一个发现法律推理小前提的操作四、法律推理和事实认定中的正当理由第四章 证据推理方法之法学与历史学比较一、证据是历史学和法学共同面对的问题二、历史学与法学领域事实认定的差异三、历史学事实解释理论与证据法学 解释推论第五章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证据推理模拟一、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历
本套教材既包括*所确定的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大”教材。更涵括法学各领域各新兴学科的方向性较强的“小”教材。在编写教材时,编写人员注意吸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注意国际学术发展的*动向,力争使教材内容能够站在21世纪初的学术前沿,反映各学科成熟的理论,反映20世纪后期中国法学的水平。全套教材在编写中大胆剪除已经过时的理论内容,大胆吸收国内、国际特别是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注意反映和提炼我国法制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全套教研在总体上既注意创新,又注意守恒。另外,本套教材编写人员针对新时期本科教学和本科学生的特点,力求将深奥的法学专业术语及原理作简洁明了的表述,将学术性、新颖性、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运用简明流畅的语言去阐释法律理论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