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全面、体系完整1.全面收录1979年刑法颁布至今现行有效的刑事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共413件法律文件。2.全面收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154件,重点收录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关综合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二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常见犯罪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三是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四是黑恶势力刑事案
民事再审程序与普通一审、二审程序存在较大不同,本书分为七个部分,主要针对民事再审程序,结合大数据分析及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的背景,以作者团队长期代理民事再审程序的执业经验为基础,对再审启动的详细程
本选题收集和整理与我国《民事诉讼法》每个法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注释的方式逐一解释每个法条。1.正文为每部法律的法条。2.脚注为注释每个条款的文件。用以注释的文件,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及 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两高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3.每个脚注中注释文件的编排顺序如下:(1)总体顺序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 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 和 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排列。(2)在每一类相 质的文件中,按照发布的时间顺序,从老到新排列。但是在排列时,考虑与所释条款的相关性、对条款解释的全面性等因素,按照重要在先的原则排列。(3)用以注释的文件,按照注释内容,根据需要或摘录一部分,或省略一部分,或全文使用。
本书以“消协组织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层面提取消协组织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明晰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解决消费纠纷的价值和优势,探寻消协组织提起消费民事公
本书主要对城市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机制展开研究。基于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调解组织的调查,本书首先分析了人民调解组织发展的现实需求及整体状况;其次,以人民调解工作室、专调中心为例,分别剖析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专业化调解组织的运作机制;再次,从纵向网络、横向联结两个层面,分析人民调解组织与既有制度体系的互动与合作;随后,反思由此形成的应对新时期基层社会风险的互嵌式治理逻辑。
庭审是法官、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参与的一项诉讼活动,也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环节。本书聚焦庭审实务,收录一线优秀法官总结归纳的实务文章数十篇,分享优秀法官的庭审经验,一方面助力规范、有序、高效开庭,另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是《张晋藩法律通史系列》中的一本,张晋藩先生作为法律史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大家 ,以系列的方式推出关于中国法律史的十本专著。本书阐述了中国古代从先秦到晚清的民事诉讼制度,作者对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轨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书拟出版书目:1.《中国民法史》2.《中国监察法制史》3.《中国监察法律思想史》4.《中国司法文明史》5.《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史》。
【新华书店旗舰店】 中山大学青年法律评论 第7卷,法律出版社 作者 佚名 原价 ¥88.00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1-01
本选题收集和整理与我国《民事诉讼法》每个法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注释的方式逐一解释每个法条。1.正文为每部法律的法条。2.脚注为注释每个条款的文件。用以注释的文件,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及 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两高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3.每个脚注中注释文件的编排顺序如下:(1)总体顺序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 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 和 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排列。(2)在每一类相 质的文件中,按照发布的时间顺序,从老到新排列。但是在排列时,考虑与所释条款的相关性、对条款解释的全面性等因素,按照重要在先的原则排列。(3)用以注释的文件,按照注释内容,根据需要或摘录一部分,或省略一部分,或全文使用。
2023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参与起草工作的同志编写了
本选题收集和整理与我国《民事诉讼法》每个法条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注释的方式逐一解释每个法条。1.正文为每部法律的法条。2.脚注为注释每个条款的文件。用以注释的文件,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及 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两高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3.每个脚注中注释文件的编排顺序如下:(1)总体顺序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 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 和 工作文件、部门规章及部门规范性文件排列。(2)在每一类相 质的文件中,按照发布的时间顺序,从老到新排列。但是在排列时,考虑与所释条款的相关性、对条款解释的全面性等因素,按照重要在先的原则排列。(3)用以注释的文件,按照注释内容,根据需要或摘录一部分,或省略一部分,或全文使用。
《民事诉讼法规则编释》着眼于《民事诉讼法》的教学与实践,从理论到适用、从广度到深度都进行了深化与释义。总体上讲,有如下几个特点: ,能够健全《民事诉讼法》理论所体现的系统性与基础性。《民事诉讼法》规则中,缺少内容的连贯性及承接性。把基础理论融入其中,能尽量减少法条所带来的破碎感,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第二,能够深化《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所凸显的完整性与细致性。编写时,将近二十年来“两高” 的各种司法解释、指导性文件、指导性案例及会议纪要等,结合具体法条的内容,有机地排序、编入及分类,增加了释义的精度,补充了法理的缺失,改善了法条的适用性。第三,能够体现本书所呈现的精准性与延展性。在阐释中,深入说明法规则的相关问题,明确注释每段、每句、关键词的意思和出处,
本书注重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贯通,以着重训练实务能力为目的。一是民事诉讼实务的专业素养研究部分。既涉及民事诉讼法律思维及其养成、法律适用中的逻辑推理应用、恪守民事诉讼职业伦理以及民事诉讼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又从具体案件的分析研判、法律文书写作、法庭论辩的方法与技巧以及案例指导制度的遵循运用等多个方面,对具体民事诉讼实务技能进行了论述、分析和示范。二是民事诉讼实例研习部分。不同于以往相关书籍所沿用的案例分析模式,本书从律师的视角,对每一个作者亲自处理的民事诉讼案例采用了案情介绍—分析研判—操作过程—裁判结果的全流程展现方式。既蕴含和展现了相关诉讼法律思维,也体现了逻辑推理知识和技能在诉讼实务中的运用;既体现了法律文书制作的要领,也展示了法律语言文字的驾驭;既体现了法律论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