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方法论。目前研究成果,或者着眼于整个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体系构建,或者着眼于某个特定的原则,多从比较法的角度进行引介并注重于理论探讨,但着眼于本土化之适用问题的研究不多。本书立足于中国行政法治实践,着力解决五个基本原则及其适用所面临的问题。全书共五章,详细探讨了行政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应用中应解决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其中,行政法定原则主要围绕行政行为法定、行政程序法定和行政组织法定及其法定范围展开;法律优先原则围绕实质法治时代法律优先原则的界定与理解、法规与规章的合法性判断、基于授权制度的先行先试的合法性判断展开;比例原则围绕比例原则的内部构成(目的正当性归属)、比例原则与合理原则以及过罚相当原则的应用关系展开
全国行政诉讼一审案件数量在三大诉讼总量中的占比曾经长期徘徊未超过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行政审判实践的 三难 困境。自1980年代中后期参照《民事诉讼法》开启实践以来,基层行政审判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作者通过对某市某区(以R区代称)法院从1987-2016年共30年间行政诉讼案件量曲线走势及其在三大诉讼总量中的占比与全国有多年相似。R区虽为西部市辖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中等,可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样本来 管中窥豹 ,考察基层行政审判实践发展历程。从诉讼数据变化着手考察实践样态是实证研究的一种进路,因而行政诉讼率可引入为考查审判实践发展的线索。由于存在多元行政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诉讼率直接体现公民诉讼救济选择的变化,也同时反映诉讼制度运转的变化。沿着 行政诉讼率是什么 、 怎么变化 、 为什么 、
本书为“中国环境法典研究文丛”之一种,与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组织专家学者提出的中国环境法典专家建议稿配套,将该专家建议稿研究与起草过程中的资料加以汇编和总结,包括总则、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责任五编,附录部分综合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法律文献名录,全书内容丰富,涵盖党内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文献名录。
行政诉讼制度具有解决纠纷、监督行政、保护公民权利等重要功能,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政法总则、总论的功能。因此,行政诉讼制度对我国行政法治的意义更显重大。本书以 中国行政诉讼理论的发展 为专题,选取《法学研究》刊发的以行政诉讼为主题的 17 篇论文,将其分为四编,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导论,集中展示中国学者对行政诉讼理论的相关思考,并呈现《法学研究》对推动行政诉讼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本书由全国各地法院选送2010年审结的行政类案例,并由国家法官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全面反映了2010年中国行政审判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