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从理念、逻辑与方法三个维度构建一个对 私法中各种代表性法律现象展开主题研讨的工具性框架,旨在透过 私法规则的表象,探究驱动 私法规则发生与发展的内在思想、理念与思维规律,从学理层面探索和提炼 私法法律选择规范的核心问题。本书吸纳了当代 私法的 立法、理论研究成果和典型司法案例,从 私法的哲理性、人本性、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私法规范的柔性化与刚性化、 私法法律选择方法的理论变迁与特征性履行方法、 私法学术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案例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私法法典化的路径与理性以及中国 私法立法的理念与价值导向等十个侧面进行深度研究,揭示了 私法发展的新趋势,也为我国 私法学界探索中国和 私法的未来提供了新思维、新视野和新范式。
《东京国际军事法庭法律新论》(The Tokyo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A Reappraisal,下称《新论》)原著出版至今逾十年,仍首推为西方学界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者为纠正 西方中心主义 而改称 东京国际军事法庭 )具有代表性、前沿性、全面性的法学研究专著。它从法庭的性质和管辖权、审判运作、各组诉因、责任原则、辩护理由、量刑依据等诸方面论述了法庭的理论和实践,并进一步探讨法哲学及法庭在历史上的作用和留给后世的遗产。 概言之,《新论》的突出学术贡献有三点:其一,充分利用档案文献,尽可能地呈现东京审判的各种法律面相;其二,把东京审判置于国际法发展的 坐标轴 之中,在国际法(及相关的刑法)理论 尤其是审判当时和之前的国际司法通行惯例 的经纬中,追溯审判的法律来源,缕析审判的法律精神在后世的衍化,从而解释
本书是在《梁著 组织法(第六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此次修订,仍然奉行第六版的修订原则,主要是补充 新相关的资料,重点涉及“中国与 组织””联合国的组织结构”“联合国的经费问题”“安理会的活动程序”“集体安全制度”等内容,此外,根据梁西先生的遗愿,《梁著 组织法》从第七版开始定名为《梁西 组织法》.本书分为六个方面,即绪论、 组织的法理分析、区域性 组织的法律制度、专门性 组织及其法律制度、人类的组织化趋势等。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法律发展进程经历了一场深刻转向:从被动接受西方法律文明的冲击与移植,转向将人民大众凝聚为政治主体,进行自我立法,进而构建自主法律体系。这一转向奠定了新中国的政法法学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进一步创造性地融合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成功实现了法律体系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制度衔接。在此背景下,政法法学亟需因应时代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形成政法法学的新视野。
本书为“绿典之路”之子系列“各国环境法典译丛”之一,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倾力打造,吕忠梅教授总主编。旨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为中国立法规划和起草提供对策,为我国学者及立法机关等提供资料,推动中国环境法典的研究与编撰工作。 《意大利环境法典》由精通意大利语并具有环境法学背景的团队翻译及审校,并与意大利环境法专家进行过深入交流,翻译准确、表达精炼。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规定和基本原则,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综合许可的程序,土壤保护、抗沙漠化、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的规定,废弃物管理和污染场所改造的规定,空气保护和大气减排的规定,特殊设备的规定,环境损害赔偿的规定,涉环境保护的行政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等。
本书围绕以 环境治理的视角探寻贸易与环境 协调机制的主旨,主张司法控制与机构监管二元对立的格局正经历核变, 环保领域蕴含获得法律遵守控制系统性突破的土壤,滋养出承载两者兼容支持、推动 环境法实施的民主正当性与环境效率共向发展的“合作规制”,因循这一崭新路径建构以 FTA为载体,柔性、回应力、综合化的复合型遵守控制体系,具有 性和可行性。这不仅揭示 环境法遵守实施机制的应然发展规律,而且阐明借助“ ”自贸区建设,对“合作规制”路径做出反映发展中 环境利益的模式创新和制度调试,将成为在 可持续发展秩序的重构中,我国深度参与 环境治理改革的有效方式。
本书旨在总结欧盟半个多世纪法治一体化的成就与问题,并在解读《欧洲宪法条约》的基础上,运用法条诠释、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系统、深入地论述欧盟法作为当今世界自成一类的法律体系所具有的特征和一系列具有整体性、根本性的法律问题。本书主要内容有:欧盟及其法律的核心概念、欧盟一体化的标志性历程、欧盟的宗旨与原则及其演变、欧盟权能的类型与领域、欧盟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欧盟的法律渊源及其等级问题、欧盟法与成员国法的关系、欧盟的治理结构及其改革、欧盟法律的制定及其程序、欧盟法律的实施与执行、欧盟的司法审查制度、欧洲法院的初步裁决管辖权和欧盟的非契约性侵权责任与赔偿制度,等等。
本书立足 私法本体研究,聚焦 外 私法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和难点,结合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参照 社会的 立法例和 私法统一化进程,全面梳理 私法与 私法学产生发展的脉络,科学阐述 私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深入挖掘 私法新方法,客观揭示冲突规范的运作机制。全书拘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精心安排体例,科学设置内容,成于规范性、系统性、逻辑性、新颖性、独特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围绕以 环境治理的视角探寻贸易与环境 协调机制的主旨,主张司法控制与机构监管二元对立的格局正经历核变, 环保领域蕴含获得法律遵守控制系统性突破的土壤,滋养出承载两者兼容支持、推动 环境法实施的民主正当性与环境效率共向发展的“合作规制”,因循这一崭新路径建构以 FTA为载体,柔性、回应力、综合化的复合型遵守控制体系,具有 性和可行性。这不仅揭示 环境法遵守实施机制的应然发展规律,而且阐明借助“ ”自贸区建设,对“合作规制”路径做出反映发展中 环境利益的模式创新和制度调试,将成为在 可持续发展秩序的重构中,我国深度参与 环境治理改革的有效方式。
《思想与社会:社会学总论》原 为Trattato di Sociologica Generale,由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于1916年出版,英译版 初于1935年由帕累托基金会出版四卷本。本次出版节选英译版的前两卷,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总标题为“非逻辑行为”(Non-logical Conduct),由五部分构成,分别讨论科学方法、非逻辑行为、非逻辑行为的合理化、超验理论、伪科学理论等问题,下卷总标题为“剩余物理论”(Theory of Residues),由三部分构成,分别讨论“剩余物:组合与集合体持久性”“剩余物:活动性与社会性”和“剩余物:个体完整性与性”。
本书对《联邦证据规则》的条解,大体遵行了以下模式, 部分是对每条规则的内容进行中英文对照。 第二部分是对各条规则的具体解释。第三部分是例析,就一些重要条文的重要技术点以实际判例来加以说明。 贯穿这些条解、例析的写作思想之一,就是尽量从一个法域外的读者角度出发,来展现美国证据法的基本原理与立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