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从历史角度综合分析了关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美国外交政策。作者审视了从美西战争到国际联盟和国际常设法院的创设时期,证明了20世纪初的国际法律框架不仅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进程,而且为国家间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尽管国际联盟和国际常设法院都被美国参议院否决了,但是它们分别作为联合国和国际法院的前身,引导了后续的规范和减少跨国威胁和使用武力。本书深入研究了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的最初立场及其对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帝国政策等主题,提供了有关条约、法庭和会议的详细资料,并评价了相关政治人物。从法律主义观点出发,作者讨论了习惯国际法的编纂,国际争端的强制仲裁以及解决国际争端新机制的创设。
国际法上的个人责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跨越性发展所确立的国际责任形式。法学家们围绕该原则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颇具深意的论辩。为强化合法性的说理,个人责任继承了传统国际责任的法律主义倾向,通过目标扩张形成了复合式的法理结构,这为现代国际刑事司法提供了理论架构,同时也为管辖、豁免、执行等领域呈现的价值错位或冲突预留了空间。本书是对国际法上的个人责任之衍生法理和历史逻辑的初步探索,书中包含的观点和所建立的理论框架既能够为学界继续推进相关主题的研讨提供导引,也为国际法读者提供了有趣且能够发挥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材料。
《东京国际军事法庭法律新论》(The Tokyo 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A Reappraisal,下称《新论》)原著出版至今逾十年,仍首推为西方学界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者为纠正 西方中心主义 而改称 东京国际军事法庭 )具有代表性、前沿性、全面性的法学研究专著。它从法庭的性质和管辖权、审判运作、各组诉因、责任原则、辩护理由、量刑依据等诸方面论述了法庭的理论和实践,并进一步探讨法哲学及法庭在历史上的作用和留给后世的遗产。 概言之,《新论》的突出学术贡献有三点:其一,充分利用档案文献,尽可能地呈现东京审判的各种法律面相;其二,把东京审判置于国际法发展的 坐标轴 之中,在国际法(及相关的刑法)理论 尤其是审判当时和之前的国际司法通行惯例 的经纬中,追溯审判的法律来源,缕析审判的法律精神在后世的衍化,从而解释
WTO作为战后 贸易体制演进发展的 重要的 经济组织,正在经历自诞生以来 为关键的发展时期。深刻反思其治理理论的形成与规则体系的推进过程所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书包括导论和七章共八个部分,围绕七个专题对WTO治理理论进行阐释,并结合本课题提出的双重二元结构理论对WTO发展进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专门论述。 全书通过对传统WTO治理理论中的主流学术思想——“杰克逊范式”的反思与批判为基点,采取先总后分的研究进路,构成了全书的的基本解读框架。旨在破解多边贸易体制内在治理理论的先天不足与治理体系的结构失衡,提出重新审视WTO规则构建的进程,从多个角度与规则治理层面,完善以规则之治为前提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时也尝试为中国参与规则治理的中国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这是一本了解德国债法的基础性读物,是德国畅销民法教科书《德国民法导论》的债法总则和债法分则部分,亦是作者的代表作。书中详细讲解了债务关系的种类和内容、债务关系的终止、给付障碍、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等债法基础知识,买卖、赠与、租赁、承揽等典型合同,以及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等法定债务关系,并有大量案例、图表和学习提示,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债法理论和相关规范,以及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是如何适用的。
临时措施是一种保护各方权利的保全措施,以保护和维持诉讼对象的状态,任何一方都不能故意销毁或篡改任何相关证据,直到案件 终审判确定。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截至2018年6月30日, 海洋法法庭已受理临时措施申请10起,附件七仲裁庭受理临时措施申请2起。本书主要集中于 海洋法法庭(包括海底争端分庭)、附件七仲裁庭的法律、程序以及实践上的临时措施相关问题研究,并与 法院相关临时措施制度进行比较,寻找并探讨亚洲 在面临临时措施相关争端时应如何应对。
工程法务管理涉及法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学科,鉴于其复杂性, 对工程法务管理的研究始终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 工程法务管理在 法律服务市场上竞争力弱,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 工程发展的需要, 不适应“ ”战略框架下国际工程法务服务的迫切需要。由张浩所著的《 工程法务管理》一书贯穿了“两个基本点、一条主线”。一个基本点是法务人员的专业化,另外一个基本点是大型 总承项目在机构设置上必须设置独立的法务部。一条主线是指全书贯穿了FIDIC银皮书合同条件的知识要点。本书引用了大量案例,这些案例或者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作为管理者亲身监管过的,相信这些栩栩如生的案例会给读者带来诸多启迪。 本书共分十三章,可以分成四部分:关于法务团队建设论述,主要是 章;法律管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
本著作着重围绕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若干具有前沿性的重大国际法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章作为先导,从宏观的角度集中阐释中国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与国际法的交互关系和影响。其他七章依次探索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当前和将来在一系列特定部门、领域涉及或面临的重大国际法律问题,选择的这些部门或领域主要有集体安全、区域安全、海洋权益、人权、反恐、外交、能源、环境、健康、企业社会责任、多边贸易体制、区域一体化、人民币汇率、贸易自由化与文化多样性、知识产权、中国一欧盟关系、中国一东盟关系,等等。
本书系统阐述军事法的基本原理,全面介绍包括武警法律制度在内的我国军事法律制度,突出军事法律制度实践应用的内容,以彰显“法佑战斗力”和“法生战斗力”功能。本书为方便学生自学,使教材 具针对性,在内容上力求实用够用,在结构上力求简明清晰,在逻辑上力求知行统一,既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介绍,也注重知法用法知识阐释,将培养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解决问题能力作为目的。在编写体例上,每章均以提出学习要求开篇,以章后小结收尾,并附有自测练习题;特别是以专编形式新增了军事法律制度实践应用的内容,加强了军事法学这门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本书立足 私法本体研究,聚焦 外 私法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和难点,结合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参照 社会的 立法例和 私法统一化进程,全面梳理 私法与 私法学产生发展的脉络,科学阐述 私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深入挖掘 私法新方法,客观揭示冲突规范的运作机制。全书拘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精心安排体例,科学设置内容,成于规范性、系统性、逻辑性、新颖性、独特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这是一本了解德国债法的基础性读物,是德国畅销民法教科书《德国民法导论》的债法总则和债法分则部分,亦是作者的代表作。书中详细讲解了债务关系的种类和内容、债务关系的终止、给付障碍、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等债法基础知识,买卖、赠与、租赁、承揽等典型合同,以及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等法定债务关系,并有大量案例、图表和学习提示,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债法理论和相关规范,以及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是如何适用的。
法是研究如何解决 争端并提供相应方案的一门学问,“和平解决 争端”属于 法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与 法其他部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机地紧密相连。本书围绕解决 争端的问题,就 法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其中包括导论( 法基本概念和原则)、 法渊源、 法主体、 法上的 、 豁免、 条约法、 责任法、 领土、海洋法、空间法、和平解决 争端、 人道法、 刑法、 法院、联合国组织、武力使用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以及 人权法等。
本书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其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进行了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反映并评价了国际法经验分
《靠前关系与靠前法学刊(2016第6卷)》共设“专论”“跨学科研究成果速递”“经典外文文献编译”以及“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四个栏目。在“专论”部分,《靠前关系与靠前法学刊(2016第6卷)》共收录了9
德 庭法是针对德 庭的规范体系,根据立法者的设想来发展私人生活。但法律和现实毕竟存在差距,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 按照法律、而 多的根据个人设想和生活习惯来安排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上,很多家庭并没有受到众多改革法案的影响。人们通常也并不在意法律的规定,直到发生某种特殊事项如离婚时,他们才蓦然发现法律已经渗入他们的生活。本书限于讨论家庭在法律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对德 庭的现实情况进行全面描述。
本书选取了英美两国 法院2010—2020年的七个有代表性的版权判例,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版权领域司法保护的 发展动态,并在翻译过程中加上必要的注释,便于读者理解。本书适合知识产权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参考阅读。
本书是““ ”倡议与中国 权益问题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是十四五 重点图书项目,也是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书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杨泽伟教授。本书也是杨泽伟教授主持的 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 倡议与 规则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从 法角度对推动“共建 ”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 ”倡议的价值共识、推进方略、高质量发展的 法相关问题、与现代 法的发展、 法基本原则的新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能源体系治理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