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晚清国际法传入为线索,以主权国家的核心要素为架构,结合晚清主权意识生成之历史特性,从司法主权意识、领土主权意识、国民意识和国际社会意识四个维度出发,对晚清主权意识的生成进行微观考察。不仅史实性地呈现出晚清中国世界秩序观从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主权国家、从 中国之天下 向 世界之中国 的巨大转变,而且还通过揭示19世纪实证主义国际法与殖民扩张的共谋,揭露了殖民扩张时代的实证主义国际法对形式平等的主权理论的扭曲和重塑。
国际投资仲裁的监督问题,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监督体系根据所适用仲裁机制的不同存在差异,ICSID裁决的内部撤销程序与非ICSID裁决仲裁地法院司法审查机制并行。本书以非ICSID判决司法审查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仲裁地法院这一非缔约国国内司法机构如何对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包括:仲裁地法院是否为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审查的适格法院,采用何种审查标准对国际投资仲裁裁决进行审查,以及遵循何种规则对他国签订的投资协定进行解释等。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如何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护,并对中国参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提出建议。
《中国海洋法年刊》旨在选收中国海洋法学会年会和其他学术报告会上发表和提交的部分 论文,其目的是将海洋法学者在海洋法领域内辛勤耕耘的结果付梓面世,以推动和促进 海洋法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争取在 上发出中国海洋法学者的声音。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为海洋法的形势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和“ ”建设与争端解决。
本书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研究,是尝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运用在能源安全领域所作的学术创新。它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转型革命的新型空间政治历史背景,从法哲学本体论层面展开价值论 关系论 方法论范畴思辨,在法理学应用论层面设计出 能源合作环境 能源投资 能源货物贸易 能源服务贸易 能源通道安全 多维一体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并慎重探讨了与沿线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类型及防范与完善之道。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22)》是教.部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和(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策划编撰的中国国际法年度实践专题研究报告。本书主要由总报告、国家实践篇和理论贡献篇三个部分共10篇报告组成,后附有《2021年中国促进国际法治大事记》,综合分析和评价2021年中国在国际法治的各个重要领域所表明的理念、坚持的原则和立场,以及采取的具体行动,系统展示了中国对促进国际法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增强中国践行国际法治的透明度,有助于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客观认识和评价中国促进国际法治发展的事实。
本书是教.部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和(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策划编撰的中国国际法年度实践专题研究报告,由总报告、国家实践篇、理论贡献篇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综合分析和评价2020年中国在国际法治的各个重要领域所表明的理念、坚持的原则和立场,以及采取的具体行动,系统展示了中国对促进国际法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有助于提高中国践行国际法治的透明度,有助于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客观认识和评价中国促进国际法治发展的事实。
本书立足于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的现实,对当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立法和司法保护等重要问题,紧密结合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和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探讨。本书还针对当代我国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作者个人创新的见解、对策与思路,对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于高校法律院系师生、知识产权法官、律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及对知识产权法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本书全面而细致地回顾了历 法律制度、司法体制和法律文化对于电话通信这一新兴技术发展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深入揭示了法律视角下制度与新兴技术发展的生动互动,是了解美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后法律文化和制度观念的优秀读物,也是学习美国知识产权法发展历史相关知识的 科普读物。
本书立足于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的现实,对当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立法和司法保护等重要问题,紧密结合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和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探讨。本书还针对当代我国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作者个人创新的见解、对策与思路,对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于高校法律院系师生、知识产权法官、律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及对知识产权法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本书主要围绕著作权涉及的各种权利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本书并不是就某一个理论问题进行的研究,而是 对著作权制度所涉及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的横向全景式研究。本书分为上、下篇,分别从总论和分论出发,主要研究了著作权功能性例外理论、精神权利理论、追续权制度、版权滥用制度、特殊类型著作权客体、衍生作品与合理使用理论、版权技术保护措施制度、 销售理论、云存储服务商侵权责任、公开表演权理论、数字版权时代的集体管理制度、艺术与文化遗产纠纷的 仲裁制度等诸多理论制度,这些理论制度都涉及著作权法律的深层次理论问题。
本书重点介绍实体性的 知识产权规则,对 知识产权法的总体性问题进行系统介绍和阐述,包括 知识产权法的渊源与发展、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体系、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按照专利、版权、商标三大知识产权类型 法律规则加以分析论述。以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为主线,结合问题所涉及的不同 条约条款逐层展开, ,对 知识产权法的边境措施以及未来发展加以阐述。本书可作为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重点介绍实体性的 知识产权规则,对 知识产权法的总体性问题进行系统介绍和阐述,包括 知识产权法的渊源与发展、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体系、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按照专利、版权、商标三大知识产权类型 法律规则加以分析论述。以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为主线,结合问题所涉及的不同 条约条款逐层展开, ,对 知识产权法的边境措施以及未来发展加以阐述。本书可作为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参考用书。
《航行自由的 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全面研究海洋航行自由的 法理论与实践。在理论方面,分析 法中航行自由制度的起源、变化和发展,并从航行主体、航行的内涵、不同海域、不同航行活动、海洋开发和自然资源利用、主权管理行为与航行自由的关系、军事活动与航行自由的关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航行自由的关系等角度全面展开研究,对未来航行自由 法制度的发展走向进行预测。 在实践方面,通过对有关航行自由制度的 争端和 事件、 法院有关裁决,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有关海洋航行自由争议的外交事件和案例的分析研究,从行为法学的角度对 维护海洋主权、保护海上对外贸易运输通道和能源通道提供对策性建议。 全面深入研究海洋航行自由的 法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国 公法中海洋法部分的理论发展,且为我国积极维护海洋和领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