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希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观点不断涌现,人们逐渐发现古希腊法律是整个古典思想研究 甚至十分重要的一环。 加加林、科恩编,程志敏主编,邹丽、叶友珍译的《剑桥古希腊法律指南(古希腊礼法研究)/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收录22篇研究论文,基本涵盖古代希腊法律所有的研究领域,全面概述了古代希腊法律的两大主题:古典雅典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同时也大量涉及希腊化时代的具体法律实践,以及古代希腊法律与 、哲学、政治理论、修辞学、戏剧等的关系。 本书邀请近20位来自不同 和不同思想流派的作者,包括 为 的长者和 有希望的新人。本书的出版,恰如书名所言,是一本带领汉语读者与一般研究者进入古代希腊法律世界的极好指南。
本书是美国破产法入门的殿堂级书目,主要介绍了美国破产的基本规则和原则以及美国破产法体系的基石性制度设计。前三章绘制了美国破产法基本的图景。 章介绍了破产法的实体规定和适用于破产案件的程序规则。 第二章关注破产中个人债务人的权利问题。第三章对企业重整的基本原则—— 优先规则进行了检验。第四章介绍了起源于破产之外的权利在破产中如何处理。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破产法如何保证债权人在破产程序内也可以取得其在破产程序之外可以取得的债务人财产。第六章从待履行的合同入手对债务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分析。第七章主要包括欺诈性转移、衡平居次和实质合并等内容。 第八章的内容是无效的优先清偿。第九章的主题是破产中的自动中止。第十章介绍了大型和小型重整案件的动态。第十一章和 一章主要涉及到重整计划
1776年美国独立革命是美国史的枢纽性议题。为什么“同文同种”的北美白人殖民者会集体反叛英国议会和国王?为什么光荣革命确立的议会主权在北美殖民地不管用?为什么英国对北美长期的“轻徭薄赋”并没有换取政治忠诚?美国在革命之前经历了与英国议会怎样的宪法斗争?美国革命揭开了英国本土与殖民领地在大英帝国宪法理解上的何种分歧? 这些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美国宪法学界和史学界。麦基文教授不避艰难,深入美国革命前的宪法斗争细节,探寻美国革命的思想动因和宪法先例,破解了大英帝国形成早期的宪制密码及其缺陷。
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 的法学家,也是20世纪颇有争议、极富激发性的政治思想家。刘小枫教授在选编《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之后,重新增订《施米特与政治法学》文集,以集中体现施米特法学的历史和神学品格。 本文集围绕施米特的政治法学的思想线索,精选了从各种视角对其政治法学思想进行解读的论文,突显出施米特政治法学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尤其是对深入理解施米特思想、把握其文本的思想脉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是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1919年创作的三幕喜剧,剧情发生在 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英格兰乡村。《伤心之家》刻意用契诃夫《樱桃园》营造氛围的笔法写成,剧本有个副标题:“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剧作通过女青年艾丽?邓的视角,描写88岁的老船长邵特非和他一家房客。这是一出典型的“客厅剧” 剧情发生在客厅聚会中,聚集于客厅内的多是来自上层社会的有闲之士,他们有不凡的文化素养,所以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使用着漂亮锐利的语言,但因为不必为生计操劳而有太多闲暇,常常感到无聊与倦怠。这些剧中人,在爱情与其他事上,却多是无心的。 终,由这些琐碎的心不在焉所堆叠出的剧本,除了长串令人爱不释手且可大被引述的聪明对白之,并没有重要的情节线索。《伤心之家》被认为是萧伯纳 秀的剧作之一。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关税大幅消减为主要标志的贸易等相关措施随即开始实施。为了使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能够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规范自贸区经贸投资等活动的五大协议,特编写了这本《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书中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投资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进行逐条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各协议规定的原意。 《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律协议条文释义》由齐虹丽主编。
《德国物权法案例研习(第4版)》在当今德国民法学界声誉甚高,是延斯?科赫、马丁?洛尼希两位教授在波恩大学、雷根斯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多年讲授物权法课程的经验凝结。全书包含17则案例,覆盖了德国物权法的所有核心领域。同时,也对近年司法中的重要变化加以全面考虑。此外,还特别涉及物权法与其他法律领域的横向联系。 《德国物权法案例研习(第4版)》以请求权基础(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系统呈现物权法案例的解析结构,特点鲜明:17则案例解析详尽,附思路说明、概要与法律关系图,且处处可见分析技巧提示。
本书是一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加拿大为个案来讨论“少数人差别权利”这一基本问题,目的在于通过文化识别以补充抽象的“公民身份”之不足,以实现个人的最终幸福。所谓“少数人”是与“多数人”在文化识别下相对应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二者的区别不仅在于二者根本性文化特征和基础性价值观的差异,更在于其各自的文化在公共领域被反映、被容纳、被推行程度的截然区别。而“差别性”则是体现在个体所处的文化在国家等共同体的公共领域被反映的程度不同。本书认为“公民”这一抽象同一身份并不足以充分表达个性也不能实现个人的幸福,要实现个人的幸福必须诉诸“差别性”这一原则,正是“差别性”肯认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 本书共分两篇。上篇讨论少数人差别权利的哲学基础,给其以理论上的论证。下篇则以加拿大为视
本书首先论述了西方战略理论形成的过程,分析了西方近现代四部世界战争和战略名著《战争论》《战略论》《大国的兴衰》《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同时考察了《孙子兵法》在清代流传到西方以后,对西方战略理论的发展演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后,使用与西方战略理论相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孙子兵法》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具体内容。全书着重论述我们 怎样才能从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角度,从整个中西战略理论的历史发展中,掌握战略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的战略方法,以便应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战略挑战。
《这才是雅典》从经典景点出发,梳理风景背后的人文知识,精选专属验典、充满趣昧又有所启发的 知识点,让孩子在沉浸式的体验中,种下哲学、历史、艺术与科学启蒙的种子。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娓娓讲述雅典的 “前世今生”。 章是文明之源,从雅典的地理位置、气候剖析雅典为什么能够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第二章是众神之地,介绍雅典的地标性建筑,如卫城、泛雅典娜体育馆、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狄俄尼索剧场,让读者看到原来雅典的神灵是如此的“接地气”,他们和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第三章是众生之地,雅典是众生的乐园,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雅典人改进青钢铸造技术,做出栩栩如生的雕塑; 典的猫头鹰币通行于许多地方,与另lj国的商人做生意就不必把钱换来换去;运用“人民的权力” 来治理 ,设立了陪审法庭与陶片放逐法。第四章是哲学
本书探讨的主题为 美国廉政制度与文化 ,拟以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出发点,通过对美国廉政制度和文化建设的深入考察和比较,历史地审视当今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利坚合众国的廉政制度与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的形成,辩证地解析当代美国的制度腐败、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和道德腐败等社会腐败现状及其经验和教训,批判性地揭示当代美国在坚持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如何自觉地通过法治方式,以不断地完善其宪法和法律制度为手段和途径,全面地预防和治理各类社会腐败的制度性建设及典型司法判案中所体现的一般正义价值,从而为我国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如何逐渐地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廉政制度与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并为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如
本书已成为法科学生了解法律以及法治精神的***入门读物,书中没有法律条文的列举和阐述,没有法律逻辑演绎,但却出处洋溢着人性的气息和理性的光辉。此次为修订第二版,作者增加了新的序言,并更正了书中的一些错误,并增加图说。并重新装帧,使之以更新的面貌面向读者,提升我社在法律文化领域作品的影响力。
川出敏裕、金光旭著的《刑事政策》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日本刑事政策的全貌,尤其重点介绍了近20年日本刑事政策的 发展及动向。对于规制各个领域的法令,包括相关案例、学说在内,尽可能地作出详细解说。本书统观20年来日本刑事政策日新月异的变化,填补了该领域专业书籍的空白,是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当今形事政策不可多得的佳作。另外,近年来中国的刑事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和研究日本的刑事政策,无疑会对中国刑事政策的决策乃至相关刑事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范晓波所著的《美欧银行并购反垄断的法律规制研究》讲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并购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生。银行并购的规模和金额巨大,同业、同地并购与跨行业、跨境并购并存。银行大规模的并购,使其为跨国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金融一体化打破了资本流动的国别限制,加剧了各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对国际金融资源的争夺。 银行并购有其积极的一面,适度的并购能够使商业银行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金融竞争力。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银行并购会使市场集中,市场集中度过高就会形成垄断,威胁到市场的有效竞争。金融资产的高度集中,还可能影响金融安全。大规模的银行并购直接导致银行数目的减少。在美国,大规模的企业合并发生在20世纪八九
《复活》120周年纪念版 内容推荐: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真实的事: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 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 落入下等妓院,当了 。于是这个年轻的陪审员找到法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 结婚以赎罪。柯尼 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 竞得伤寒症死了。 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
弗朗索瓦·泰雷著罗结珍译的《法国债法(契约篇上下)/外国法学名著》由法国 法学家弗朗索瓦·泰雷所著。本书根据法国Dalloz出版社2009年 0版翻译并得到了法国 的资助。本书介绍了法国合同无效理论、意思的合致、合同的内容、无效制度以及合同约束力的严格程度、延续时间、辐射范围、违反合同义务等内容,是对法国债法(契约篇)体系性概括的 成果。
自2010年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德法学院每年举办一届中德宪法学术研讨会,四届研讨会的主题分别是“人格尊严与人的尊严”“社会基本权利”“宪法与国际法/法律的关系”“宪法财产权”,这些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构成了本文集的基础。中国作者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德国作者包括宪法法官、行政法官和大学教授。多数论文对中德两国宪法相关规范进行解释,介绍或构建本国宪法教义学体系。
本书从美国历年来的新闻官司判例中抽绎出具有代表性的23个案例予以解析,既有近年广受关注的 棱镜门 事件,也有作为经典案例常被援引的判例,如 沙利文案 ,还有关于失实性报道的案件 谢泼德诉佛罗里达州案 ,老百姓的 诽谤 官司案件 盖茨诉罗伯特 韦尔奇公司案 等等。有不少是美国联邦法院经常援引的先例。 全书分为《媒体的 嘴 不好管》《名人的 脸 不好用》《政府的 令 不好使》《百姓的 事 不好报》《法院的 案 不好审》五大部分,涵盖了多个面向,每个具体案例包括案件回顾、官司进程、法眼观案三小节,对该判例的背景、案情、判决分析、意见表达等做了介绍,读者可以对每个判例获得比较完整的、透彻的认识。是一部由案例构成的美国新闻法治简史,也是传播法教学有价值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