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写给“科班法律人”的,也是写给“法律门外汉”的;是写给在读本科生的,也是写给在职审判员的;它写给想要了解“刑法是什么”的人,也写给打算反思“什么是刑法”的人;写给想要从象牙塔里跳脱出来戏说闲聊的人,也写给企图深入学问腹地、较真儿地琢磨本土问题的人;它企图让学者风范十足的理论家望洋兴叹, 妄想令整日埋头办案的实务人员心满意足;它想要为不会分析案例的本科生提供一本“九阴真经”,还想给上到硕士、博士却还一头雾水的研究生送上一部“刑法观止”;它虽然未必能帮到你准备 的中国法考,却一定能让你认清自己脚下是一条怎样的职业之路;它可以给你刚刚点燃的法学兴趣火上浇油,也能够为你快要熄灭的学术热情雪中送炭;它是一场又一场从案情出发、畅翔于立法与学说之间而终究要回到“案子怎么判”的唇 舌剑
《死刑的任意性》在概述美国死刑渊源、立法与判例的基础上,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1977年6月至1978年5月期间杀人案的死刑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社会学的方法收集关于被告人、被害人、犯罪情节和案件司法处理过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法学知识对死刑问题进行探讨;不针对具体死刑案件,而是对死刑案件进行的普遍性调查。研究表明,尽管法律标准是贯穿死刑程序所有阶段性结果的重要因素,但处理结果中的大量变化无法单纯以法律标准作出解释,因而死刑适用出现了任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