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本书以奋斗为主题,精心选取2021年以来人民日报版面文章中的金句200多条,分为理想信念、增强本领、勇敢担当、砥砺奋进四个部分。书中所选金句通俗易懂、言近旨远、催人奋进,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可在品行修养、能力提高、责任担当等方面给读者带来有益启示,有助于广大读者在实践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全书分中华疆土、家国天下、血脉交融、共同开拓、多教并存、互鉴通和、万里同风、华夏一体共八章,为读者呈现新疆存世的珍贵文物、文献、遗址、存证、文化遗产等珍宝,揭示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等一系列历史真相。
本书将反腐倡廉与弘扬廉洁文化相融合,选取古今名人廉洁自律小故事和贪官污吏腐败堕落警示案例,从清明自廉、拒贿防贪、正风反腐、严守规矩、坚守道德、尚俭戒奢、择善而交、诚实守信、树立好家风等方面入手,对廉洁自律进行全面解读,对各种显形、隐形腐败进行剖析,引导党员干部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从而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增强廉政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自省意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失理性、不染污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本书收录《人民日报》在十九大以来刊发的社论合集,涵盖十九大以来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节点等,既有对中央精神的准确阐述,又有对发展大局的深入思考,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与重要部署的重要参考材料。人民日报社论内容权威、深刻,文风庄重、大气,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本书是对李维的《罗马史》前10卷的评注,是古典共和主义的滥觞。马基雅维利在本书中论述了他关于政治、道德、命运和必然性等重大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的历史教训。在本书中他告诫共和国的公民、领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卫他们的自由,避免腐败。书中讨论了古代与现代的共和主义,尤其可以看到他与亚里士多德政治主张的密切关系,也涉及了他对基督教的批判,显示了他本人对自己时代世俗化与现代性的看法。 在此书中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初有体现,对卢梭影响较大。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多次引用马基雅维利的著作。《论李维》无疑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我的回忆》一书记叙了作者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设和改革时期90多年的人生经历。全书把作者个人和家庭的活动置于当时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又透过个人经历回忆的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
《新编基层党务工作手册》是“新编基层党务工作基本丛书”之一,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权威性。主要依据近期新现行有效权威政策文件规定、部分基层成熟经验等进行编写,内容准确、政策可靠。二是系统性。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日常工作实际,按照18个部分展开,堪称基层党务工作大全。三是实用性。既讲政策,又细化流程,还答疑解惑,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荐工具书。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23卷)》集结了人民日报评论部2023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作者为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包括:《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遵循》《传承弘扬 四下基层 优良作风》《高高举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光辉旗帜》等篇目。署名为 人民日报评论员 的文章既有原汁原味的精辟论断,又有深入浅出的深度解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助廉工作不是小事,家属是否具有廉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员干部是 清 还是 浊 ,因而廉洁家风建设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本书从廉洁齐家、家风建设、父母助廉、配偶助廉、子女助廉、亲友助廉以及自我助廉等方面,阐述如何抵制腐败、守好家门、不谋私利、不拉后腿,从而营造家庭清廉环境,共筑家庭拒腐防线。
张秀山(1911 1996),陕西神木人。本书是他的个人回忆录。作者追述85个春秋,67年革命生涯:从神木到陕甘边,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和西北军,与刘志丹等经历了1935年陕北 左 倾肃反的迫害。从延安到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开展剿匪斗争和土改运动,组织数百万军民支援辽沈战役;参与领导东北解放战争和经济建设,抗美援朝三赴朝,解决后勤保障。从坦途到困境,1954年,东北高干会议,因在全国组工会上的发言,被定为 高饶 反党集团成员和 五虎上将 之首,从东北局副书记骤然跌入低谷,下放基层24年。用一个人的经历折射出中国革命崎岖沧桑的历程。
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习近平在2021年2月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 十四五 时期,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本书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形态、基层治理平台、基层工作队伍、社区服务体系、基层减负八大现实重点任务,阐释了 十四五 时期基层治理
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创造了世所罕见的成就奇迹,推动着中华民族从 站起来 、 富起来 到 强起来 的沧桑巨变。要实现政党领导与国家经济等各方面建设的良性互动,需要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领导能力的研究。本书从政党与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三个维度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理论基础,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的实践探索,展望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新战略。
《故事里的党史》收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200余则逸事,从理想、道德、情操、学习、工作、生活等不同角度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优良作风是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可感可触。作者以公开出版的人物传记、回忆录和纪念文章为依据,加以整理编撰,语言质朴,材料可靠,兼具史料价值和可读性,对于今天广大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习党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依然具有教育意义。时任中央党校顾问宋振庭同志为初版作序,本书曾获评国家出版局、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举办的 我喜爱的社科新书 。
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特别组织编写了该培训教材。全书围绕突发事件全类型和突发事件应对全过程,从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各个环节,详细介绍应急管理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供实用参考。
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同时重点介绍分析了几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软权力论 地缘经济学 等,以及关于国际安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察、新论点。
李光耀一讲话,各国总统、总理、外交官和企业首席执行官们都会洗耳恭听。他是新加坡的 国父 ,在1959年至1990年担任新加坡总理,在50多年的世界舞台生涯中砥砺了智慧。他对东西方的地缘政治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尼克松到奥巴马,历届美国总统都非常欢迎他访问白宫;从撒切尔到布莱尔,历任英国首相都肯定他的智慧。在这本书中,对于中国的未来,李光耀认为 中国希望和美国平等共享这个世纪 。他肯定了美国作为世界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对美国政治体系的反复无常表示失望。他对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继而讨论了印度的未来、伊斯兰恐怖主义、经济增长、地缘政治和全球化以及民主等话题。李光耀直言不讳,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多元文化论、福利国家、教育以及自由市场的看法。这本小书值得每一位国家领导人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这一主题,从意识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出发,重点探讨并深入阐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网络等六方面如何进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着重分析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举措。《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挑战与应对》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加强理论武装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及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