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本书从《实践论》《 矛盾论》的历史背景、内容阐释、重要地位、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等方面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原创性的权威解读和剖析,以使读者能系统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并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依法处理行政公务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直接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代表机关的决策意见。本书是一本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工具书,介绍了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并以新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为理论基础,对决议、决定 、命令(令)、公报、公告等15种公文的具体写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作者凭借其多年的教学经历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归纳分析了各文种特征、适用范围、格式要求等,每个文种都附有案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有些政治文化的传统,表面上未必会在当时直接改变历史走向,不过,它就像基因一样,终究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历史之中,给后来试图改变现状的人很多暗示,甚至直接影响了历史的选择。 本书从三个角度讨论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上篇《皇权与革命》从历史上中国不断 改朝换代 与日本所谓 万世一系 ,来分析传统中日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与政治权力结构上的差异;中篇《郡县与封建》指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差异;下篇《王权与神佛》讨论了中日两国在政教关系上的不同。
《毛泽东武略》是军事科学院原战略部研究员胡哲峰生前最后一部专著,材料丰厚,史论结合,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精华的“原汁原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之际,本书经修订再版发行。
2021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要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应对变局、把握大局、开创新局的历史经验,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探索我国革命道路、建设道路、改革道路的历史经验,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团结带领人民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经验,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经验,需要全面总结我们党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推动全党形成崭新的精神风貌、空前的团结统一、高度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不懈奋斗中百炼成钢,锤炼锻造出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通过作风建设这一有力武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锻造一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从而团结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模范回答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本书聚焦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详细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作风建设的感人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党、作风强党、作风兴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培育和弘扬优良作风方面精彩的时代答卷。
本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抗日战争的制胜之道: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的战争,我军在战略上应当采取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速胜论”是错误的;我弱中有强,日强中有弱,扬我之长能克日之所短,“亡国论”是错误的;战略上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是进攻的、速决的、外线的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积小胜为大胜;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及与之相适合的作战形式,最终战胜敌人。毛泽东创造的持久战论及其一整套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战争指导的科学指南,其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和不朽价值。
全书分中华疆土、家国天下、血脉交融、共同开拓、多教并存、互鉴通和、万里同风、华夏一体共八章,为读者呈现新疆存世的珍贵文物、文献、遗址、存证、文化遗产等珍宝,揭示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等一系列历史真相。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代表著作之一。其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后世都影响极大。本书对《社会契约论》的两个稿本即初稿本、定稿本,进行了校勘,并附录了定稿本中所删除的内容。
1944年,郭沫若为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撰写《甲申三百年祭》,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及原因,剖析了李自成如何因骄傲懈怠在短短40余天内便功败垂成,在当时的中国政坛和文化思想界激起轩然大波。毛泽东高度评价该文,要求将其作为整风文件印发全党学习,目的是 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他在从西柏坡前往北平的 赶考 路上说: 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调研期间,特别问道: 《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是什么时候让大家学的? 当得知是在抗战胜利前夕,他感慨道: 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
全书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主要内容、关键词和相关知识点,并邀请党的建设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和深刻地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全书从整体和分章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进行了解读,对于报告中涉及的重要精神穿插用思维导图展示,以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本书将反腐倡廉与弘扬廉洁文化相融合,选取古今名人廉洁自律小故事和贪官污吏腐败堕落警示案例,从清明自廉、拒贿防贪、正风反腐、严守规矩、坚守道德、尚俭戒奢、择善而交、诚实守信、树立好家风等方面入手,对廉洁自律进行全面解读,对各种显形、隐形腐败进行剖析,引导党员干部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从而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增强廉政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自省意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失理性、不染污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苏联亡党亡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悲剧、大曲折,更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灾难、大倒退。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亡党亡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原因。本书通过对苏共和苏联历史的考察和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蜕化变质,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 科学认识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和教训,从中汲取治党兴国的历史启示,对于坚持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政党、政权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永葆党的革命性、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团结奋斗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如何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是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主题党日”活动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近年来,特别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许多地方和部门系统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学习教育效果,受到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欢迎。实践证明,支部主题党日接地气、有实效,是党的组织生活方式的重要创新。本书初步总结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经验,对开展这一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具体方案设计、活动的形式,以及如何防范主题党日活动的误区、不同领域基层组织的特色活动设计做了系统梳理,对广大基层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本关于“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建读物。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在坚持和创新“三会一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书精选了各领域的经典案例,突出时代性、科学性、通俗性和启发性。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三会一课”制度的统领作用,将新时代党建工作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起来,通过具体案例,从组织实施、程序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对“三会一课”制度进行了详细解读,对于基层党组织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实用性强,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操性强的特点,对于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划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这样四个板块,共分为七章:章辑录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这三类客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点,这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第二、三、四章辑录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社会变革、社会形态及其内在和外在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系统看法,这三章的历史部分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历史观。这三章当中,有关论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部分,则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现状观。第五章社会问题和第六章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主要内容都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论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现状观
1776年,托马斯 潘恩《常识》的出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斗争的走向。时至今日,常识在西方国家仍然是一种强大的政治理念。然而,常识的信仰从何而来,其民粹主义逻辑如何塑造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不言自明。 美国历史学家索菲娅 罗森菲尔德以流畅的文笔,对跨大西洋启蒙运动和革命时代进行了新的阐述。从17 18世纪的伦敦、阿伯丁、阿姆斯特丹,到试图建立一个常识共和国的费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再到对常识哲学不断讨论与利用的柯尼斯堡和纽约,她的叙述跨越两个大陆和多个世纪,对常识的缘起及其流变进行了新的探究。常识的历史远非常识,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出人意料。
领导干部履职核心能力建设书系 之一。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本书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从提升意识形态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价值感召力、精神锻造力、文化凝聚力、传播影响力六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书中既有学术层面对意识形态丰富内涵的严谨阐发,也有理论层面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深刻分析,更有实践层面对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和要求的生动讲解,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准确把握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总体要求,妥善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与挑战,不断提高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能力。
本书汇集了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专栏 人民论坛 人民时评 人民观点 评论员观察 2023年度全部文章,包括《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并附有电子版。文章针对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不避尖锐、及时发言,促进政府和民众的意见沟通,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广受读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