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学者董振华教授多年来在中央党校研究、教授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一部关于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家小书。全书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选取了大众普遍关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十个问题,针对这些困惑和疑问,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对比中西思想,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实践,展开了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的回答。本书一问一答,问题意识强,针对性强,回答问题注重正本清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篇幅短小精悍,力图通俗易懂地拨开人们思想的迷雾,引导读者更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展现其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本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抗日战争的制胜之道: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的战争,我军在战略上应当采取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速胜论”是错误的;我弱中有强,日强中有弱,扬我之长能克日之所短,“亡国论”是错误的;战略上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是进攻的、速决的、外线的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积小胜为大胜;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及与之相适合的作战形式,最终战胜敌人。毛泽东创造的持久战论及其一整套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战争指导的科学指南,其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和不朽价值。
《读〈资本论〉》是阐释马克思思想认识论的客体和地位以及 主体 范畴批评引起的政治哲学和历史理论等问题讨论和研究的坐标和参照读本。这本书源于路易 阿尔都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64 1965 学年主持的研讨课,由阿尔都塞、埃蒂安 巴里巴尔、伊夫 杜鲁、雅克 朗西埃、皮埃尔 马舍莱、罗杰 埃斯塔布雷主讲,研讨课以集体的方式重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它的普遍哲学意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读〈资本论〉》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解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当代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两个世纪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本书收集了埃里克 霍布斯鲍姆从1956至2009年在马克思主义领域所写的许多作品,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和不可分开的恩格斯)思想发展及其后世影响的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帮助读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在21世纪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的问题。 埃里克 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种迷人的、有洞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影响。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核心文本,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再到《共产党宣言》一一进行了考察,并对退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出色、深刻、有力且广泛的研究,《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本书对《论十大关系》的创作背景、形成过程、文本内容、历史地位及其后续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解读,揭示了《论十大关系》对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增订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内涵划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现状观和科学未来观这样四个板块,共分为七章:章辑录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这三类客观事物及其内在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点,这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第二、三、四章辑录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社会变革、社会形态及其内在和外在关系和发展变化的系统看法,这三章的历史部分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察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历史观。这三章当中,有关论述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社会变革和社会形态部分,则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现状观。第五章社会问题和第六章重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主要内容都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论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现状观
国外大多数学者对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往往忽略或淡化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所作出的贡献,即使大多数追随者论述维果茨基对马克思概念、原理的使用都是肤浅、不完整和不正确的。《维果茨基和马克思:迈向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一书力图克服上述问题,首先强调了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并为研究维果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更加正确的方向:维果茨基用心理学来充实马克思主义,也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充实心理学;恢复和发展维果茨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本书主要聚焦维果茨基如何运用马克思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来理解和推进心理学的发展,从而实现激励和指导以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学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学科培养的目的。内容上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一般理论的
本书对马列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理论概括,勾勒出马列著作中译本的版本演化轨迹,旨在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过程与历史经验,并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相结合,马列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历程,为我党的理论创新、国家的体制创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本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新视角,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读物。
本书对马克思写于1857年8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写于1859年1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创作背景、理论内涵、思想精粹和时代意义做了阐释和导读,凸显了这两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所彰显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是日本优秀青年学者斋藤幸平的著作,2018年,该书获得 多伊彻纪念奖 (Deutscher Memorial Prize)。该书已成为当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性著作。 书中讲述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观点启发着马克思的思想不断进化,加深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批评态度。马克思则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管控,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恢复人与自然的统一,弥合物质变换的裂痕。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与资本主义制度决裂。 本书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文本,以更系统、更全面的形式重构马克思对生态资本主义的批判。通过把马克思环境思想作为经济学批判不可或缺的契机来系统地展开,同时赞同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和环境批判的可能性。为此,本书提出了比福斯特和伯克特所认为的 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生态学要素 这一主张更强有力的观点,即 如果
本书属于 回眸经典系列 。 本书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在本书中,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恩格斯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日益
本书坚持穷理问道精神,基于经典和现实相贯通、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术视角,以追问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汲取经典中的伟大智慧、活学活用活的灵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四篇二十五章内容,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永葆年轻的青春密码,充分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整体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语境下的理论形态。
本书是一部基于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所写的、但又是独立于原著的、时代感十足的作品,是一本新时代的“反对本本主义”或者“新反对本本主义”。本书分析了究竟什么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问题,探究了产生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根源,最后落脚于在新时代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真正贯彻上级指示、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可以说是从理论学习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等四个层面,为新时代提供了“反对本本主义”的进路。
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哲学家,为马克思主文理论及其在意大利的发展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被认为是 哲学的马克思主义 的开创者,特别是在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方面。 拉布里奥拉出生在意大利南方的那不勒斯,早年思想深受以贝特兰多 斯帕文塔为代表的 南方黑格尔主义 的影响。后来在罗马大学任教,成为 历史哲学 的讲席教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拉布里奥拉对包括教育、工会活动和社会改革在内的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讲述。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关于道德自山、以及道德与宗教》《关于教学的历史》《关于唯物史观的文集》《论社会主义与哲学》《世纪之交:关于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的一些思考》等。 尽管拉布里奥拉是一位大学教授,但他的影响力并不限于学术界。他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演讲为工
本书以青年马克思的阅读文献为基础,采用思想形成的有机体分析方法,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1835 1844年期间的错综复杂的起源,建立起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之间逻辑关系,力图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历史 批评、客观的基础之上。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是综合性创造的产物。马克思的思想既不存在 认识论断裂 ,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简单推移的结果,更不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都来源于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综合而形成的思想,即社会是一个力量关系之间的斗争,力量的来源和规模决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物质力量的生产和分布结构就决定了政治力量的结构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各种力量之间的再生产和
《资本论》不仅是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之书,也是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和当今世界的之书。但《资本论》的 鸿篇巨制 往往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为了让读者更简单、更容易、更具兴致地走进《资本论》,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资本论〉箴言集》。在集萃箴言名句时,并不是简单地收录单句,而是兼顾列出前后文的完整语义,以清楚表达思想和逻辑。
本书系统梳理了2020年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内容由主体部分(第一至八章)和三个专题性研究(第九至十一章)构成。 在主体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外相关重要期刊在2020年至2022年间公开刊发的政治经济学类文章。这些期刊包括《科学与社会》《新左派评论》《资本与阶级》《资本主义、自然、社会主义》《批判社会学》《历史唯物主义》等。经过筛选,共保留了498篇政治经济学主题的研究型论文。分别涉及基础理论和经典文献研究、基于社会形态分类的现实问题研究、产业基本问题研究、特定产业研究、现代化研究、国别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新冠疫情研究、西方经济理论研究。 在专题性部分,第九章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研究;第十章分类梳理了近五十本最新的欧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
1.此书是内蒙古卫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人民网同步播出的《开卷有理 马克思靠谱》节目的文字版。这是国内档原创的以轻娱乐的方式向大众宣讲正知正见的电视节目。在节目及书预热期间,已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国内思想聚焦的媒体进行过专门报道,微信朋友圈也有大量相关内容的转载。 2. 90后们在这本书里与马克思深情相遇,他们之间不再存在不可逾越的两个世界、两个时代的鸿沟。以往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马克思有距离感,把马克思视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符号与标签,甚至在接受多年强迫式的思政教育之后对马克思产生了抵触心。本书力图用走心、妥帖且青春的讲述方式,为年轻人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有灵、与九零后的心灵足迹无比契合的马克思。用马克思真实的个人魅力去与80后、90后慷慨激昂、怀疑一切等诸多特质勾
本选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为理论依据,重点阐释了马克思人民立场的来源、人民立场的发展历程、人民立场的特质,以及马克思在理论思辨中的人民立场和实践斗争中的人民立场,结合 马克思的遗志 进一步阐述了人民立场在世界历史中的实践。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兼具理论性与通俗性,为新时代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 人民至上 的价值立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两卷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是20世纪末西方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发展史的*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本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883 1929)》是*卷。 在本卷中,着重对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直到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历史发展作了阐述。本卷分为三篇:*篇为德国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贡献,包括对恩格斯和马克思的经济学遗产关系的分析、《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意义以及恩格斯与各种流派的经济学家围绕价值问题展开理论争论的过程及其得失等;第二篇为俄国的理论贡献,论述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在俄国传播的特点、普列汉诺夫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对俄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和发展的意义等;第三篇是针对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中存在的重要争议性主题而进行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