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抗日战争的制胜之道:抗日战争是敌强我弱的战争,我军在战略上应当采取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速胜论”是错误的;我弱中有强,日强中有弱,扬我之长能克日之所短,“亡国论”是错误的;战略上内线的防御的持久战,在战役战斗中就必须是进攻的、速决的、外线的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积小胜为大胜;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及与之相适合的作战形式,最终战胜敌人。毛泽东创造的持久战论及其一整套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战争指导的科学指南,其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和不朽价值。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本书对《论十大关系》的创作背景、形成过程、文本内容、历史地位及其后续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解读,揭示了《论十大关系》对当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对马克思写于1857年8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写于1859年1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创作背景、理论内涵、思想精粹和时代意义做了阐释和导读,凸显了这两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所彰显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是一部基于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所写的、但又是独立于原著的、时代感十足的作品,是一本新时代的“反对本本主义”或者“新反对本本主义”。本书分析了究竟什么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问题,探究了产生这些错误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根源,最后落脚于在新时代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真正贯彻上级指示、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可以说是从理论学习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等四个层面,为新时代提供了“反对本本主义”的进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 路易斯亨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一书摘要 研究读本》是马克思对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摘录与解读式作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 路易斯亨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一书摘要 研究读本》即是对马克思这部作品的导读,其内容包括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经典著作选编、研究文献精选等部分。作为马克思晚年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摘要》的特征在于 一条主线、多维论证 :即,《摘要》仍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他通过摘录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献,从宏观和微观、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等多个维度对唯物史观进行论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 路易斯亨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一书摘要 研究读本》试图反驳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停滞的谬说,廓清马克思不断探索的学术风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教育运动、思想改造运动、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关于延安 整风运动的三部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 对党八股》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本书 以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的文本为底本,分为八个部 分,对这三部著作的形成背景、基本思想、主要观点、重要价值 等作了简练、精当导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 指引下,对党的理论建设的阐述和研宄,有利于改进和加强新时 代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同时为新时代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本书是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导读,重点介绍了这本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理论内容以及传播与影响,尤其是系统化地论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费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Communist League)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阐述了阶级矛盾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015年11月,被评为拥有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201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回望《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170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云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
伟大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书以 中国道路 为主轴,分列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中国道路的时代条件和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自信自立,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体制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根本领导制度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铸就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五个题目,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开论述,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阐释了坚持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全书体现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极具感染力;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彰显当代共产党人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贡献;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社会实践,对困扰理论界、思想界的迷思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清晰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性质特征、主要矛盾,科学分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献,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以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的文本为底本,分为11个部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背景、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作简练、通俗导读。
本书写于1907年11月,是为纪念马克思逝世25周年而做,1908年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是普列汉诺夫著作中传播最广的名著之一。本书同作者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等著作相比,更鲜明更准确更成熟地表述和论证了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原理,例如:地理环境对社会人的影响是一种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可变的量;社会结构中存在着生产力、经济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五项主要因素,它们之间有一种起源关系,但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等等。本书最重要的理论成就是:以完整的形式提出了有名的五项式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于1920年4—5月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一部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通俗讲话的尝试”的卓越著作。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立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与建设需要,聚焦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所展现的思想与现实的联系,力图通过回顾经典,从理论上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实,增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全书主要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从对马克思学生时代、《莱茵报》时期、巴黎时期、布鲁塞尔时期、科隆时期、伦敦时期以及晚年的生活和工作活动的追溯,探讨了各时期在马克思一生中的意义以及对青年一代的人生启迪;下篇从对恩格斯青少年时期、第一次曼彻斯特时期、“巴门—布鲁塞尔时期”、科隆时期、第二次曼彻斯特时期、伦敦时期以及晚年的生活和活动的追溯,探讨了各时期在恩格斯一生中的意义以及对青年一代的人生启迪。
本书为边疆多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学参考用书,共分10个专题,包括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等。每个专题既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书稿力图全面、准确地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与当今社会发展和新疆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本书在阐明了《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过程、历史背景、传播状况基础上,重点对《哥达纲领批判》的篇章内容进行了解读,尤其对其包含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进行了详细论述。本书力图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下激活《哥达纲领批判》的理论穿透力和强大生命力,让我们在新时代深刻领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全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编译者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含三个系列:一是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集中论述有关问题的短篇著作和论著节选;三是论述摘编本系列,辑录经典作家对有关专题的论述,按逻辑结构进行编排。列宁著韦建桦主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 与革命(著作单行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为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