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同时重点介绍分析了几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软权力论 地缘经济学 等,以及关于国际安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察、新论点。
本书介绍了 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海外利益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重点从包含领域、指涉对象、参与主体、十道防线四个角度,阐释了全域全向多元立体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模型的内涵;并从制度建构、建构要点和运营方案三个角度给出落地方案。同时,本书列举了大量海外利益保护案例,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这套丛书,试图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以及新发展格局和大安全格局这“两个格局”的高度,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特殊时间节点,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全景式、大视野认识 安全。 本书沿着历史的脉络,纵论500年来兴衰沉浮的大国群像,探讨战争与大国兴衰的关系,归纳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细究美国、苏联和日本等 的成败轨迹,以求 兴衰看大国,唯望历史的大致回响为读者了解过去提供些许参考,服务于践行总体 安全观,为 安全建设略添助益。
本次首次讲述了500年来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思想的完整历史。作者着重考察现实主义思想的出现及其演化,展示它对马基稚维利以来的政治思想和国际事件的影响。怍者研究了一系列体现统治者和思想家观急的原始文本,揭示了战争和其他危机事件是如何影响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在政治经济思想史的范畴内界定了现实主义思想。 作者探寻了现代社会与国际关系相关的四个主题:国家利益,均势理论,贸易平衡,地缘政治。他将现实主义思想与各种兼具宗教性和世俗性的普世主义思想作了对比,*终表明,现实主义不会占据持久的优势地位,现实主义与普世主义的斗争争会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理论演变过程中形成一种无法解决的张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尤其是大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力量对比与战略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加之各种“黑天鹅”事件,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本书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破题之词,着力阐释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的战略眼光、时局把握和外交方略,向世人展现“大国远见”之“远”,并尝试提出解局之道、术、策。本书收录了金灿荣教授自201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章、演讲稿等二十余篇。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的大国发展战略这一主题,探讨了当前总体国际形势、中国国内的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及大国关系等重要议题。
\"【内容简介】:知识与权力 报道与掩饰 权力与共谋萨义德“中东研究三部曲”压轴之作用真实取代虚伪 用责任取代逃避用冒险取代安全 用批评取代一团和气从伊朗人质事件、波斯湾战争到纽约世贸中心大楼 案,西方世界一直被一个名叫“伊斯兰”的幽魂苦苦纠缠。在新闻媒体的描述以及政府、学界与企业专家的应和下,“伊斯兰”竟沦为恐怖主义与 狂热的同义词。而与此同时,一些 也利用“伊斯兰”一词,来为其丧失民心的高压政权张目。在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爱德华?萨义德针对伊斯兰被西方媒体塑造出的僵固形象,检视了其渊源和影响。他结合政治评议与文化批评揭示出,即便是对伊斯兰世界 “客观”的报道,其中也潜藏着隐而不显的假设和对事实的扭曲。\"
本书特别邀请了一批资深学者和前联合国高级官员共同考察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的发展状况。全书集中探讨了联合国在努力解决国际关系中存在的那些持久而艰巨的问题时所发挥的各种作用,这些问题具体涉及国际安全、裁军、人权、国际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为了给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的联合国,本书不仅着眼于联合国丰要机构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秘书长办公室),而且也关注包括一些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内的更广泛的联合国体系的运转情况。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影响力和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经验和智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并对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邓小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会见各国首脑就达300多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病重前的十多年时间里,邓小平先后六十多次会见各国首脑。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使中国逐步走向了世界。 作为一位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家,邓小平一直是中外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1980年8月,邓小平应邀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专访。这次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访谈,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是邓小平历史性的,出色的答记者问”,更被中国新闻界奉为经典。1986年9月,邓小平唯
这是一本回忆录。张九桓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出任大使的一些重要经历。其中记录了他与在国领导人会面 高光时刻 背后的故事,如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首相德乌帕、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泰国国王普密蓬、公主诗琳通、总理塔信等;也记述了作为大使经历和处理重大突发事变,如尼泊尔沙阿王朝的灭亡、在新加坡为1100多名工人追回诈骗损失、泰国政变塔信下台等。 本书集思想性、真实性、趣味性为一体,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初心,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迪。
在美国走向全球舞台后,美国与世界各国发生过许多利益汇合与冲突。美国为世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它的霸权主义也给许多国家造成灾难与损失。当今的反恐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是美国与世界各国又一次的利益汇合。但由于小布什政府实行单边反恐,使其与世界各国的利益汇合缩小了,冲突反而增大了。美国要改变的不是反恐这个目标,而是反恐的方法。正如美国外交要改变的不是目标——一个和平的、民主的、开放的世界,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不论反恐还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美国都不能君临各国之上,以美国国家利益代替 或等同于全人类利益。国际新秩序应该由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共同努力与合作去缔造。 《美国外交史(修订版)》是《美国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一书的修订本。《美国外交》于1990年出版以来,世界发生了巨
本书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专业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包括 事务与 关系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科建设、 事务与 关系学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化建设探索、 事务与 关系学在线教育实践等内容,可供 政治、 关系学科领域的教师、研究者阅读。
本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复合依赖型政治经济理论提出了“行动者-结构”互动模式。以美国自21世纪以来分别在货币金融、价值链和技术三个领域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展开的网络化制裁作为案例进行展开。 三个经济维度分别对应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提出的结构性权力中的市场、知识与金融,制裁对象皆是美国政府所识别的在21世纪挑战美国安全利益的主要国家。通过将制裁对象和制裁维度进行不同的组合比较,案例研究得以验证不同假设关注的组内及组间差异。本书丰富了现有 关系研究中对于网络化制裁的系统研究,为中国管控美国网络化制裁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