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虽然为数众多的学者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上百个智库的繁荣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溯源,但是鲜有人去评估它们的影响力。在本书中,作者将论点建立在对美国几个精英智库如何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细致考察上,选取了两个案例:一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和未来可能的走向,二是布什政府为了打击恐怖分子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而发动的两场战争。这两个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智库的视角,即智库在新兴政策议题上是以何种方式、在何种条件下影响公众态度和信念的。这也向读者阐释了智库如何参加政策制定过程,以及它们发挥影响力的本质和限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23年起推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要览)》系列,作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年度出版物的要件补充。本书以更细致、更专业的视角全面刻画当年的国际重大事件,旨在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国际时事热点分析,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国际战略动向,是了解和研究国际形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目。
本书意图通过比较和研究中国等新兴大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在软硬实力方面的主要指标,了解当前中国等新兴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与能力,在主要实践领域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考察它们在现有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体制中的实际作用与影响力,为合理的战略设计与政策选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美国外交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就美国与国际制度这一主题,即美国擘画、构建、改革及维护国际制度的诸多方面进行专题性研究,辑录论文十余篇,主要分为美国与国际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安全制度及其他制度安排等板块,剖析美国因主导国际制度而获得的霸权利益及在改革国际制度方面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从历史脉络出发,揭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际秩序变革的必然性与应然性,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且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民粹主义、 主义、反 化势力兴起,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认为:化解世界之痛,在于民心相通,应 西方语境下的公共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心相通的中国实践》首先从 性、 性和时代性三个层面概要讲述了如何 公共外交;再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中美、中德、中印、中国和东盟、 、中非、中拉之间如何推进民心相通工作; ,对于大数据时代、后疫情时代以及“ ”场景下如何开展公共外交提出了建议。 本书是对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积极探索,对于理解“ ”民心相通、中国公共外交智慧大有裨益,可作为大专院校外交学及公共外交教材,还可供关心中国形象、致力于民心相通的各界人士参考。
《权力与相互依赖》堪称 关系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由该领域 负盛名的两位学者写就,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途径。这本书构造了一种看待世界政治的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化合作的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保留了现实主义对力量和利益的重要地位的认同。 本书 版于1977年面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 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霸主地位的开始。自此以后,它一直是 关系研究引用频率 的著作之一。2012年本书第四版出版,两位学者将 化、 机制与相互依赖概念相整合,指点 局势,激扬文字,对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进行严肃的理论分析,堪称代表新自由制度主义发展的扛鼎之作。
本书是北京大学 关系学院教授唐士其和《 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共同参与主编的文集,主要收录了 关系领域重要学者、教授关于 关系理论发展和前景看法的访谈记录,共十篇。主要涉及心理文化学与 关系研究、世界民族主义研究、艺术与 政治研究、北极研究、大数据 关系研究、南极研究、水资源研究等等 关系研究的热门领域。访谈对象皆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 关系理论的发展和 关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
中国外交史的见证者吴建民亲笔著书 首度对50余年的外交生涯进行回顾与总结 阐述对中国外交格局的深度思考 他是周恩来口中“精干的人”,也是陈毅点中的“将才”。他是世界熟知的“外交儒将”——吴建民! 他是中国外交史的见证者!作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外交人员,拥有25年驻外经历,在联合国工作近10年。 他被誉为一位“搞透了外交”的外交官!他是中国前驻法大使、2000年申办奥运会代表团发言人、2010年申办世博会“前线总指挥”。 他说“外交就是要为国家争取朋友”,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已过去,和平与发展才是新主题。在《吴建民谈外交》中,吴建民回顾50余年的外交生涯,坦承外交官的得失心路,详述做大国应有的心态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