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当代中国,就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农业农村,农业和农村是这个国家的历史源脉和这个民族的文化源流。本书以广阔的视野、在历史的纵深维度中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进行了系统阐述讲解,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农业制度、农业思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从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到新世纪以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建立,一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演进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奋斗史。
......
2013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暨中欧社会救助政策比较研讨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由邓大松、刘喜堂、杨红燕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与借鉴)》收入的40多篇论文,是从226篇会议征文中选取的,代表了我国这一领域研究和发展的 动态。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研究、城乡 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衔接研究、专项救助和特殊群体救助制度研究。既考察和梳理了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又提出发展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建设思路,特别是借鉴和学习中外社会救助的发展经验,来思考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本文集既有当前 外社会救助 理论,也有 外社会救助的 实践,而且对于中国当前社会救助改革和发
2013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暨中欧社会救助政策比较研讨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由邓大松、刘喜堂、杨红燕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与借鉴)》收入的40多篇论文,是从226篇会议征文中选取的,代表了我国这一领域研究和发展的 动态。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研究、城乡 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衔接研究、专项救助和特殊群体救助制度研究。既考察和梳理了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又提出发展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建设思路,特别是借鉴和学习中外社会救助的发展经验,来思考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本文集既有当前 外社会救助 理论,也有 外社会救助的 实践,而且对于中国当前社会救助改革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