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脉络,对代表性的甲胄装备做出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
历史上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但因历史线索错综复杂、史料记载匮乏、考古发现有限,所以目前对三国兵争要地、攻守战略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书作者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军事重镇、军事方略进行细致考索和论述,对三国时期战争的路线、关防、部署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一部有特色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研究专著。书中绘制了52幅战争地理图,让“三国迷能够对当时的战略形势一目了然。
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军事理论,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经受了检验,为苏联赢得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在苏联和俄罗斯,这一理论并未有以专著的形式传播开来,众多这一理论的创立者只是写了很多文章、条例加以阐述,仅发表于多科书刊杂志上。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学习这一军事历史上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版社特组织有关人员,收集、筛选、翻译、整理成比较系统、完整反映这一理论的专著,供人们学习研究。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学目前重要的典籍之一,历代为本书做注的学者极多, 此次推出的这个本子,汇集了曹操、杜牧、李筌、王皙、梅尧臣、贾林、张预等十一家注释,这些注释不仅解释文字、疏通文意,而且加入了大量战例,从而使对作战谋略的阐释不流于单纯的说理,方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兵家策略。此次推出的是《孙子兵法》线装本,以宋刊本为底本,采用电脑排印,施加了新式标点。
本书包括雅克萨之战、缅甸之战、安南之战、廓尔喀之战、靠前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北边陲之战、甲戌之战、甲申之战、甲午之战、八国联军侵华之战、中英藏地之战等12场战争。作者以采集史述为主,稍加补缀而成,内容引述严谨,史料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本书属于比较政治研究范畴,兼有历史政治学内涵,通过对后发国家政治转型与政治发展的经验性研究和质性分析,提出与后发国家政治发展历史与现实相应的理论观点。上篇为“后发国家政治转型与政治发展的理论”,在介绍代表性学者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国家政治转型和政治发展中遭遇的问题,提取相关理论加以解析,阐释后发国家在政治转型中政治体系所面临的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等诸方面的挑战,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予以梳理。下篇“后发国家政治转型与政治发展的实践”选取亚洲地区的印度和泰国、非洲地区的南非以及拉丁美洲地区的墨西哥和智利,深入研究各国政治转型与政治发展的路径,探寻对后发国家的有益启示。
本书深入解读了《礼记正义》文本,系统揭示了其在文字校勘、文本解读、词句训话、名物与礼制的考据、礼学思想与政治思想的阐发等方面的成就。同时,对其在校勘、文本考释、训诂与名物、礼制考据上的部分失误或不足,进行必要的商榷或辨正。
本书所选档案时间跨度为1937年至1942年,按照主题结合时间的体例编排。全书按照事件历史脉络分为三个章节七个部分,分别按照时间排序。本书所选用的档案形式为各种呈、训令、指令、办法、会议记录、函、代电、财务表格等,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滇缅公路拟定各条路线情况、滇缅公路确定路线方案;全国经济委员会派员协助滇缅公路勘测文件,滇缅公路关漾段、关畹段、龙芒段、龙保段等路线查勘情况文件;滇缅公路各筑路机构成立情况;呈报滇缅公路限期赶修计划、各路基、桥涵工程进展情况、工程报告等相关文件;滇缅公路沿线各县征调民工情况、民工因工伤亡、抚恤情况、民工生活情况等相关文件;办理滇缅公路通车相关事宜、呈报嘉奖修筑滇缅公路有功人员、奉领修筑滇缅公路奖章、造报修筑滇缅公路有功人员名册等相关文件;修筑滇缅公路纪念碑
针对信息化战争运行机理研究,胡晓峰著的《战争科学论:认识和理解战争的科学基础与思维方法》重点讨论战争的科学基础与思维方法问题。战争存在巨大的复杂性,牛顿科学体系下的认识论和世界观已经无法作为信息化战争研究的科学基础。复杂性科学原理和方法,应该成为开启研究现代战争大门的钥匙。了解现代科学的近期新进展,建立全新的科学思维模式,研究信息化战争的运行机理,理解战争科学的本质和意义是本书的重点。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什么是战争研究的科学基础,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思想,复杂性研究在复杂网络、大数据及深度学习方面的新进展,信息化战争的科学思维方法,复杂性科学思想与战争研究,从科学思维到科学方法,科学对于战争的意义等内容。本书可供从事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科技哲学、国防科技、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领
本书主要阐述经典军事运筹学的原理和模型,首先粗略描绘了军事运筹学的学科概貌;其次简单介绍了军事运筹学的三大基本工具——优化理论、博弈理论与决策理论;最后一一介绍了军事运筹学的基本板块——搜索理论、射击理论、格斗理论、损耗理论、效能理论、统筹理论和模拟理论。本书编写体系严谨规范,可作为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者教辅。
本书共设计了导言及13章节。导言部分,从寻绎《孙子兵法》理论思维的视角入手,分析孙子的叙述方式及其章法结构规律,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圣哲思想智慧,揭示了他基于古代“中和”思想的哲学滥觞,从而说明了《孙子兵法》13篇全部采取上、中、下篇章结构的古代思想根据。从第1到13章,全部按照题解、构解和文解的体系,分别研究解读《孙子兵法》13篇,其中,题解均以短小精悍的陈述句,表明其思想内涵;构解均以“既…也…”句,表明其“内中和而外两极”的结构体系;文解均采取上、中、下三部分解读孙子各篇思想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三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解析,也更加清楚地反照和印证出孙子基于古代“中和”思想的理论研究智慧。尤值一提的是,全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逻辑、历史、文化高度统一的观点,在逻辑的理径上探究,在历
202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为了抓住这个历史节点发挥黄埔的影响作用,黄埔军校同学会策划了《百年黄埔》一书,紧扣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历史发展大主题,呈现黄埔军校、黄埔人百年来的奋斗与贡献,缅怀黄埔先烈的历史功绩,强化天下黄埔是一家的情缘理念,彰显"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激励海内外广大黄埔组织、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担当作为、献智出力。该书坚持史论结合,注重政治性、导向性,强化学术支撑,努力成为具有较高权威性、并有可读性的力作。全书包括序、导论、正文、结语、附录、后记六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向时而生担大义""铲除军阀求统一""分道扬镳奔正途""共御外侮卫独立""决战启开光明境""投身建设新中国""共筑统一强国梦"七章。全书共计60万字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