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本卷聚焦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特别结合我国当前民法典编纂,阐释罗马法精髓,以专题研究、罗马法研究、杂项研究等方式展开论述。包括相关研讨会约到的稿件、接受的投稿、记录稿、书评等,这些论述可使读者从作者自己的角度入手,更好地了解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研究概况。
本书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与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共同成立的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组织四川外国语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俄语 研究所、法语 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德语系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学者编写完成。本书主要分为十一个章节,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 中具有代表性的10个 ,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领事与侨务工作经验。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 二版) 定价 90.0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方诚峰 著 页数 410 ISBN编码 9787301342565 内容介绍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 先,全书始 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
......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材共分六章。 章:劳模形象的历史嬗变,主要内容包括劳模与工人 的发展关系、时代衍变中的劳模特征;第二章至第四章:劳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与内涵价值;第五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联系和区别;第六章:近年来 都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主要内容包括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凝聚主力军力量、促进 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本书从当代人类学理论视域研究中国的政治人类学,以日常语言视角为核心,试图从“不以西方为出发点的政治”研究进路把握政治人类学。本书也是在与西方社会科学根本问题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政治研究进路探索。
《 2035年的:预测》是俄罗斯*级智库——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经济与关系研究所定期推出的有关未来15—20年政治、经济、社会、等重要战略大势的**报告。本书基于俄罗斯传统的分析和预测方法, 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同类产品采用的情景分析法路径迥异。该研究以2035年作为战略评估的时间节点,早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推出,意在提供一种共同但有区别的替代性解释。 本书描绘了俄罗斯战略学界对2035年前这一时段内影响面貌的主要发展趋势的共识性认知,其括观念与思想意识、政治、创新、经济、社会、,以及化与区域主义问题。 此预测还旨在阐明俄罗斯在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与机遇,以保障其在参与未来秩序构建时以主要大国的身份发挥积极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国际外交:理论、实践与伦理》是一本帮助读者全面认识外交的重要读物。全书介绍了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了外交的主要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外交的全新视角。作者认为,外交是一种制度化的交流方式,得到授权的代表通过这种方式来生产、管理和分配公共产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追湖从古埃及、古希腊至今的外交历史演变;研究外交决策、外交秩序、外交规范相关理论;分析21世纪的外交应如何应对时代变化,如何重塑国家,如何推动国际秩序的和平发展。
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国际传播中的话语创新,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反映时代变化发展的话语体系、对外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的话语创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国际交往价值观等方面,深入阐释和回答了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传播中,如何创新话语表达,构建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话语体系;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话语方式创新;如何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把握好话语策略;如何在跨文化视域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进程的理解。
本书基于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将稳定、发展与安全确定为该地区地方治理的基本问题;分析了西部地区地方治理的基本特征、现状,特别是在稳定、发展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围绕地方治理的基本问题,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原则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 领土、生态安全的价值取向,在充分借鉴国内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地区地方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反映地方 能力总和的总体能力层、能力结构层——由反映地方 治理稳定、发展与安全基本问题的具体能力构成,以及由22个一级指标、13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反映地方 能力构成本质、特征的具体指标层。以此为基础,展开地方 能力与西部地区地方治理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探寻制约地方 能力的自然、社会、
本书旨在通过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环境法的制度变迁,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的变迁逻辑、生成规律和实现路径,以唱响我国法学界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主旋律和 强音,为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在新时代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贡献力量。
法院对仲裁既支持又监督。此种支持监督既要有力又需适度,才能发挥仲裁的优势,保持和提高国内外当事人对仲裁的信任,助于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本书针对我国仲裁法制度和英国仲裁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法院在仲裁中应发挥的作用,探索中国仲裁法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从而提出完善我国仲裁法的建议。
本书是2014年8月21日举办的“走向世界的地方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结集,内容包括论文40篇,就地方学理论研究、泉州学与地方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地方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四个方面对地方学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以世界视野为泉州文化准确定位,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提质升级。
本书聚焦于非洲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景观,力图摆脱过去大众传媒中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从当代非洲 生动和驳杂的日常景观和文化表达入手,理解当下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变迁。 两位作者以 手的非洲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的多重视角观察非洲,从非洲科幻到当代表演和视觉艺术,从尼日利亚的街头巷尾到疫情之下的南非社会,在普通非洲人的生命际遇、大众文化和艺术表达的脉动中重构读者对非洲的印象,打造国内读者了解非洲的“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