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成功(波斯文)》从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和世界潮流发展的大局势出发,历史地、深入地、全面地回答中国道路形成和成功的奥秘:中国道路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什么能够成功?近100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又为什么是有机统一的?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和改革开放的创新之路?中国道路的核心思想、本质要求、科学内涵、关键要素、奋斗目标又是什么?这种探索,对于纠正在中国道路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模糊思想,例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相互否定的观点、否定“革命”的观点、把“革命”和“建设”相对立的观点等等,使人们深刻认识和倍加珍惜中国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全面总结防空兵器靶标从开创、发展、壮大到完善创新,构划出其发展的脉络及在防空兵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还对靶标的技术要求,发展途径及关键技术等作了概述。第2章到第9章以较大篇幅汇集了世界30多个国家的200余种靶标的发展概况、总体布局及部位安排、主要技术指标及飞行性能、动力装置、飞行控制系统、任务有效载荷、发射与回收系统、制造商等。第10章和第11章分别介绍了靶标部分机载和地面关键设备,它们是构成靶标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第12章和第13章专题介绍靶标模拟空袭兵器的雷达目标散射增强技术、减缩技术、模拟技术,红外辐射特性以及测量方法等。
民用航空器采用的所有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都需进行大量、全面、系统的性能测试,以保证这些材料用于民用航空器结构时,能够满足 基本的安全性要求。初铭强等编著的《飞机材料与结构检测技术(精)》共分6个章节,介绍了飞机材料及结构的检测技术以及部分检测过程。 本书可供航空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初入航空领域的年轻工作者阅读参考。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使读者初步了解飞机从材料到结构的基本检测技术和应用,以及民机航空业的一些检测实际案例。
卫所制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御海体系,也是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上自京师,下至诸郡县。蒲壮千户所位于浙江省苍南县,自明洪武十七年设立以来,已有640余年历史,在中国海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辖区内保存有各类明代军事设施20多处。 本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结合实地勘察调研,以蒲壮所海防遗产实物为对象,从制度、时代背景、功能要求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分门别类地对所城、寨、巡检司、台、关隘、烽堠等进行了详细论述,深入揭示了卫所制这种平时两套平行管理、战时统一调度,构筑三道军事防线,实行管控分离模式的防御体系,试图全景式展现六百年前在“兵农合一、海陆联防、管控分离”思想指导下蒲壮所的建设情况,从中也可以管窥明代卫所制海防军事设施的规划布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