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现代导弹总体设计的基本知识、总体设计方法及总体性能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导弹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导弹系统的研制阶段、导弹战术技术要求、导弹的规模估计和主要总体参数设计、导弹分系统方案选择及构形设计、导弹总体性能分析、导弹先进总体设计技术。
互联网时代,信息搜集无处不在。除了专业信息来源,情报分析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的来源获取许多对于情报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各国情报分析师都越来越重视开源情报(OSINT)的应用。许多情报分析师都利用开源情报的方法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情报。比如网站通过运动软件strava的官方网站,可以访问其运动热力地图。本书将互联网的开放资源、工具及其相关应用技巧和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力争为情报分析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实用的开源情报(OSINT)工具箱。共分八章包括国内企业及个人信用查询、国内证书及身份背景查询、国内物品及交通工具查询、各国搜索引擎、国外人员搜索、国外社交媒体搜索、国外公司查询、国外物品查询。
战争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要研究战争系统,就必须首先认识到战争系统的复杂性,必须采用适合战争复杂系统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因此,本书的主题就是两个方面:“从复杂系统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战争”,以及“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把握战争”。本书以复杂性科学思想为基础,从认识和理解战争复杂性出发,引出战争工程思想的缘由,讨论了信息化战争的挑战、战争工程思想的基础、战争工程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战争工程研究中几个核心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战争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上篇主要从与战争形态有关的概念入手,旨在弄清楚以科学技术为本源的相关活动与战争形态之间的紧密关系,总结提炼了战争形态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研究了科学技术影响战争形态的作用机理,以及科学技术与物化理论、认知理论和能量理论之间的关系。以科学技术及物化了的 装备为划分标准,把人类战争历史划分为五次战争形态,并简要回顾了已经发生了的四次战争形态;尝试性地把信息化战争划分为前信息化战争和后信息化战争,这一观点正确与否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篇主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颠覆性技术,以及在其影响下战争形态如何变化进行研究。可以判断,这些新技术或概念一定会对未来战争形态有重要的、革命性的影响。 在 专家提出的有关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对未来战争、战争形态的有关
本书介绍了无人机侦察情报处理的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图像融合、目标识别以及目标跟踪。图像融合介绍了红外和可见光的快速配准技术、结合变换域与空间域的灰度级融合技术和基于IHS变换与目标增强的彩色级融合技术。对于SAR图像的自动目标识别,说明了基于自适应筛选快速CFAR算法的目标检测、基于Krawtchouk矩特征的目标鉴别以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针对长时目标跟踪,阐述了基于相关滤波的自适应特征融合与目标重检测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含有超过600张最新发表的图片和珍贵资料,作者深入而清晰地讲述了美国海军在现代超级航空母舰上发展出的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与光学降落辅助系統这三大系统的起源与发展的研发、制造和改进过程,并间以美国海军发展史和美军对航空母舰这一超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装备的运用历史。全书细致明确地疏理了航空母舰的发展和作战史。对于大众读者和专业人士都有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配以本系列中其他几种图书,必可成为真正的权威产品,
本书研究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火炮(尤其复合炮、铁模炮,冲天炮、子母炮、抬炮、购买和仿制的洋炮)、火箭、弹药、炮架等类型,图文并茂,文理方法并用。利用了众多的中西原始文献,考察了国内百余个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调研了千余门古炮。按照弹道和弹药装填方式的不同,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形成“万国牌”的内外因做了辨析。炮型杂乱形不成团属战力,导致军队战术落后。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是海战 强大的军舰,也是目前海上力量 重要的战略平台,现已成为世界海洋争霸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本书生动详细地讲述了航母的发展历程,具体包括: 航母历史:航母的诞生、演变和影响; 各国概况:主要大国海上军力发展轨迹; 重要事件:标志性事件、重要军事行动与经典战役; 科技变革:科技革命改变海战的手段、方式和形态; 军事创新:航母革命性登场推动战术战略创新。 全书涵盖4大发展阶段、6场经典战役、12次作战行动、100多款海战飞机、130多艘航空母舰、超200张珍贵图片,还涉及建造工艺、动力系统、弹射模式、航行技术、训练方法、战机运用、编队部署、通信情报、后勤保障、制空制海等等细节,堪称一部全景式航母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