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在世时正式出版的一本哲学著作。本书的内容是主要探讨语言、心灵和世界的关系。主要观点有:语言可以言说世界之内的事实,而不能言说世界之外的神秘事项,但是对于人生来说,恰恰后者是为重要的。 本书分为七个部分:1、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东西;2、那发生的东西,即事实,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3、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基本命题则是其本身的真值函项);6、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7、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首先对世界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原子事实。接着他又把原子事实同思想联系起来,认为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形象。思想是通过命题来表述的,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有意义的命题与现实是相对应的。这样,维特根斯坦就把语言和
《易经》(又名《周易》)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占筮书,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它以象征阳的 (又称 阳爻 )和象征阴的 (又称 阴爻 )为基本符号,以八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为基本图形,通过对这些卦象的解释,阐述了事物和现象生成变化的法则。 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 乾卦 ,终 未济卦 ),而以对 乾卦 的解说为*详。内容包括:卦名、卦辞、爻辞,以及解释它们的《彖辞》《象辞》《文言》等。具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晓的特点。
否定性的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积极性的社会。 从这一范式转移出发,韩炳哲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其中包括抑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它们不是传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学上的他者导致,而是源于过量的肯定性。 因此,一切免疫学式预防和抵抗措施都失效了。作者的论述*终以一个社会愿景结束,他有意赋予其一个含有歧义的名称 倦怠社会 。其中,生命变成了生存,生存导向对健康的狂热崇拜,健康带来了疾病和僵死。 失去了死亡的否定性,生命自身僵化成为死亡。 一部为当下全球化时代做出诊断的重要作品。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倦怠社会》 M digkeit
《理想国》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 哲学家 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高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才是真正好的政体。
本书是艾思奇在20 世纪30 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他者的时代已然逝去。 那朋友似的、地狱般的、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他者已让位于同者。如今,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体造成侵害。扩散之势愈演愈烈。使社会体害病的不是异化、退隐、禁令和压制,而是过度交际、过度信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 如今的时代标志不是由他者带来的压迫,而是由同者造成的抑郁。当今社会中有诸多极具标志性的现象,譬如恐惧、全球化、恐怖主义等,韩炳哲的新作所探究的正是这些现象背后潜藏的同质化的暴力。 韩炳哲用他的作品开辟了一条横穿当代文学之林的甬道。他不求你我点赞,只求警醒世人。 德国广播电台( Deutschlandfunk )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
你是不是被问到 为什么 时,常常回答不出来?是不是常常被问 你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 ?是不是遇到新的工作,或上司突然交代的工作,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是不是常常被指责工作没有做完,或不够高效?是不是常常临时抱佛脚,*后一刻才完成工作? 如果是这样,本书就是帮你彻底转换思维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宝典,是可以让你彻底转换思维方式的逻辑思考圣经!书中生动的图解再现了缺乏逻辑的后果和原因,告诉你在思考问题、写作、言语表达时,有逻辑是关键。 阅读本书,学习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大方法,在思考、写作、表达时运用逻辑思考力的20大窍门,你就能够从混乱无序的思想压力中解脱出来,就能理清思路,准确表达自己,顺利沟通,快速完成工作。
斯多葛哲学家爱比克泰德馈赠给我们的一份思想和行动指南。 阅读本书,你不仅能领悟生活的哲学智慧,还将生发出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勇气。 这本书通过深入解读斯多葛哲学大师爱比克泰德的经典著作《手册》,为读者呈现了该如何应对现代生活的挑战。首先,书中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爱比克泰德哲学的核心理念 控制二分法 ,帮助读者区分可控与不可控的事物,并通过 欲望、行动、认同 三大原则,指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哲学思想。其次, 第二部分一一对应《手册》中 的53个单元 ,解答关于爱、希望、生活、死亡、抉择等人生问题,将抽象的哲学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斯多葛哲学中七个主题的更新,涵盖人际关系、自然和谐、社会正义等七个广泛领域,讲述为何我们现在还需要斯多葛哲学,启发读者深入思考人生与
章至第六章讨论如何构建和评估简要论证。简要论证只是简单地提出理由和证据,通常只有几句话或一个段落。我们从简要论证开始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它们很常见:实际上它们极其常见,是人们日常对话的一部分。其次,较长的论证通常是对简要论证的详细说明。或者是将一系列简要论证连在一起。如果你首先学习书写和评估简要论证,那么你就能够把这项技能加以扩展,处理议论文或口头陈述中的详细论证。 …… 第七章带你从整体到局部地研究详细论证,同时你需要思考反对意见和其他可能性。第八章带你从上一步进入议论文写作。然后,第九章补充一些针对口头陈述的规则。同样,所有这些章节都以前六章为基础,因为像这样的详细论证本质上是对前六章讨论的简要论证进行组合和详细说明。…… 本书结尾有两个附录。附录一列举了各种
《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的是公元前399年,一个叫美勒托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人苏格拉底,说他不信城邦的神,同时引进新的神灵之事,败坏青年。于是,苏格拉底被传讯,在五百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苏格拉底拒绝逃走,因为那是直接悖逆法律。他接受审判,平生次公开演说,为自己申辩。他不接受流放或罚款,因为他坚持自己无罪。他只接受要么无罪、要么死刑的判决。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圣人,他的受审和死刑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母题。《苏格拉底的申辩》无疑是西方感人的作品之一。柏拉图创作这篇对话,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申辩。从某种程度上讲,柏拉图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为苏格拉底申辩。说到底,为苏格拉底申辩,即是在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申辩,为高贵申辩。 本书是 柏拉图读本 系列中的一种。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 杜威的代表作之一 。1925年1月,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出征求启示,邀请海内外名流学者推荐 青年***书十部 。众多学者纷纷响应作答。本书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推荐书单。 本书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共三部分 : 部分 思维训练的问题 ,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 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 逻辑的探讨 论述了逻辑上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等方法;第三部分 思维的训练 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 的 科学思维方法。 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这是E.M.齐奥朗写于名作《解体概要》之后的第二部法语作品, 也是他自称在法国 流传最广、最贴近自我 的作品,以其碎片化的写作,奠定了 齐奥朗风格 。 精妙、简练而强烈,《苦论》拥抱碎片 没有一个思想家像他这样激烈地揭示自己。 本书分为十个章节 语言、孤独、宗教、历史和音乐是萦绕的主题。 在这些痛苦的嚎叫中,有一种狂躁的幽默;他的嘲笑中,掺杂泪水的痕迹。
曾仕强、刘君政所*的《坤道(曾仕强教做出色 的中国女人)》从恋爱到择偶,从婚姻到家庭,从婆 媳相处到防范第三者,从子女教养到母教之道对女性 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我们都知道在《易经》中,乾代 表天、代表男性,坤代表地、代表女性。天地是不可 分的,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天。同样,人类也是如 此,有男就有女,有女也就有男。乾刚健主动,坤柔 顺主静。只有将二德兼顾并重、刚柔相济,才能够动 静咸宜。也就是说男性就应该有男性的阳刚,女性就 应该有女性的阴柔。一刚一柔,刚柔配合才是常道。 曾仕强教授立足于女性本身,以其独到幽默的语调全面深刻地解析女人。从恋爱择偶开始,到 子女的教养结束,正本清源,分阶段地告诉我们女性 如何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教会我们怎 么正确处理婚姻爱情、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
让我们尽情地嘲笑一切吧! 从20岁起就失眠的E.M.齐奥朗, 于76岁的暮年,写下一生的自白。 《供词与放逐》是其思想成熟定型后的代表作, 用片段式的哲思结晶、耐人寻味的短章句, 表达了一系列对于存在、生命和世界的困惑。
这是作者积12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 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位教授都是 天子脚下 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 头面人物 ,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 景观 。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 往事如烟 、 流年碎影 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 巴迪欧与《世界报》记者尼古拉 特吕翁以 爱 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行的 爱 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新增序言,于丹用六千多字的篇幅讲述了她与她的父亲,也是她与《论语》的缘起。 全书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后半部分是《论语》原文。 在前半部分,作者用白话形式重新诠释了《论语》一书,并以 天地人之道 心灵之道 处世之道 君子之道 交友之道 理想之道 人生之道 为主题,分别加以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后半部分,既是对前半部分的补充,使读者更为全面地领略《论语》的魅力;又为一本完整的《论语》小书,供读者不时翻阅诵读。 新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特意为本书手抄的《论语》局部原文插图,四色印刷。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内容涉及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等。内容广博,思想深刻,论点精辟,堪称中国古代的智谋经典。全书共分六章,仅一百三十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玑,句句名言。此次出版,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对原文进行了精心的审校和精准的翻译,并根据原文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析,且配有形象、直观的图解和生动、诙谐的漫画故事,让读者是在阅读过程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和愉悦的心情。
本书部分内容来自于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一书,加入评注者从当今角度的注解,使读者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在书中,梁启超讲解了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 之学, 致良知 之学,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廓清王学后人以及后世对阳明心学的误解,对于有意阳明心学的学者,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也适合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参考。
此书是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的任彦申先生继《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后知后觉》两书之后,沉潜三年,突破羁绊,*推出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他为真诚的自我审视、自我反省之作,是他对官场生态为冷峻的观察、思考之作,同时也是他人生智慧、幸福哲学为集中的表达之作。 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二十多年的领导岗位历练,经过数年退休生活的沉淀,味愈醇厚。在书中,作者甩开顾虑、抛却牵绊,以亲身经历的人事沧桑为经,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立思考为纬,全面回答了如何做官、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修身、如何学习、如何交友、如何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等等一系列人生问题。所谓领导科学、职场励志、心灵鸡汤 相关的高质营养,全都蕴含在作者明白如话而又富有个性的表达当中。书稿曾送一批重要官员
《吕氏春秋》云: 得道者生以长寿。 现代人也越来越重视养生。 被誉为 万古丹经王 的《周易参同契》,是一本求生求寿求发展之书。加上久居仙都楼观台的当代道学大师任法融道长,结合自己多年修炼的切身体验和对道教养生理论的长期研究,对《周易参同契:》学术体系作了全新的破译和通俗而明白的阐释,为人们了解生命与养生以达健康长寿之目的,提供了一把有用的钥匙。 该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炼丹文献,总结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推动了古代化学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