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班大为阐述了星象学如何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中国文化,以及它如何影响中国的艺术、建筑、历法、神话、政治和军事决策等。本书研究了考古发现、古典文献、铭文和古文字等广泛的资料,记录了从新石器时晚期到清朝晚期天文现象在 天朝 发展中的作用,阐释了天文现象如何深刻地塑造了古代中国文明。班大为对中国传统星象学的研究是该领域的权威著作,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更广泛的思想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为马舍雷对斯宾诺莎哲学话语研究的力作,不仅就斯宾诺莎本人的哲学基本结构进行了明白、确切的解析,更为重要的是,探究了霍布斯、帕斯卡尔、孔狄亚克、黑格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阿多诺、福柯、德勒兹和奈格里等 节点 式大哲学家们同斯宾诺莎理论难题性的内在关系,堪称一部以斯宾诺莎为中心的思想史,对当代重启对斯宾诺莎哲学唯物主义的思考意义重大。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精)》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目前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目前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传统,是以春秋末年以降的诸子蜂起为哲学史的起点,因为活跃于那个时期的老子和孔子被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家。本书则向前追溯,专门拈出 前诸子时期 ,试图发掘殷周之际到春秋末年思想史的内容和特质,从而探讨随后诸子时期哲学突破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全书旗帜鲜明地指出,前诸子/前轴心时期思想史的主题就是 德 , 德 贯彻于西周以来的政治社会原则、文化模式和精神气质的所有方面,是前诸子时期思想史最重要的特征,而非以往学术界普遍接受的 天命神学 。而 德礼之间 ,即制度与思想之间的相互建构,限定并塑造了前诸子时期思想史的核心特质。作者以 德的时代 概括绵延殷周之际和春秋战国之交两条重要历史分界线之间的思想史特征,与诸子哲学开启的 道的时代 形成了鲜明对照,并提诸子哲学(儒、墨、道、法、名和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 皮埃尔 马舍雷 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斯宾诺莎研究处女作。作者对斯宾诺莎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并以外科手术般的精细程度,质询了黑格尔对斯宾诺莎所作的误读。通过对黑格尔和斯宾诺莎的文本进行跨越性批判,凸显了斯宾诺莎哲学中的非目的论、非观念论的辩证法概念。相比黑格尔刻板的描述,马舍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具活力的斯宾诺莎,颠覆了流行的哲学史常识,这对于释放斯宾诺莎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成份、揭示其当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经由以阿尔都塞、马舍雷、巴利巴尔、奈格里、德勒兹等批判思想家的持续解读和阐释,斯宾诺莎哲学的革命性已成为当代思想中最引人入胜的理论问题之一。
本书为齐泽克纪念黑格尔诞辰250周年而作,其取径方式颇为独特。正如书的标题《连线大脑里的黑格尔》所示,齐泽克以黑格尔的哲学之 眼 来反思连线大脑,对于人的精神过程直接与数码机器相联通这一设想展开哲学分析。他探究了连线大脑效果与正在崛起的奇点概念,并在连线大脑如何影响人的经验这一问题与人类个体的自由地位问题之间往复考察,直面了下述难题:如果机器可以解读、实施、传播我们的思想,那么人类精神、主体性以及 生而为人 的真正本质将面临何种挑战。最终,齐泽克使黑格尔的思想与我们当下正在展开而前景未明的世界建立了紧密的关联,展示出为何黑格尔比起其他一些理论家来说是更为有趣而深刻并且值得信赖,为何21世纪必将是属于黑格尔的世纪。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 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 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 古代哲学 天主教哲学 近代哲学 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开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
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力作《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地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 从什么时候开始 及 具有怎样的构图 两大问题展开,被学界称作 马克思主义三部曲 。本书内容为三部曲的后两部,旨在勾勒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超越 人文主义VS 科学主义 的近代哲学的地平,构筑 能知 能动 与 所知 所动 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地平,立足 历史 之中 存在 的人的视域,透析由原始物神崇拜所衍生的将 关系 看作 物 的 物象化 ;从辩证法、异化论、国家论和历史论的维度,梳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继承关系,批判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既有理论,立体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构图。
本书系统地阐发了齐泽克对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拉康化解读。这部书被齐泽克的好友巴特勒称为 恢弘巨制 ,并判定为齐泽克众多著作中 迄今为止*丰富的对黑格尔的理解 。 本书中,齐泽克对于自己虽然作为拉康的忠实拥趸, 内心深处 为什么会对黑格尔怀有某种近乎痴迷的热情做了详尽的阐释,以及将他对康德和黑格尔思想的独特解读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泽克对于思想界的贡献在于:借助于大众文化通俗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晦涩的拉康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致力于对当代社会意识形态新形式的揭示和批判,而这使得齐泽克成为当代激进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与他对康德和黑格尔思想的深入研读关联甚深。
马克思的思想超越时代,但直接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领悟马克思的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门槛,那么阅读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著作不失为接近这位伟人、进入其哲学殿堂的有效途径。 本书作为 开放马克思主义 倡导者、《争鸣》(Arguments)期刊主编阿克塞洛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专著,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具有较大影响,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阿克塞洛斯的笔下,马克思是一个技术思想家:他宣告人们能够通过征服世界而超越自我异化;他指认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并不是希望人们摆脱现代技术,而是想使技术摆脱掉一切使它变得非人性的东西,从而将技术自身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解放出来。 本书旨在发掘和触及马克思思想的中心,发现贯穿他所有作品的思想脉络。此外,本书也是阿克塞洛斯建构自己的原创性哲学思
本书旨在为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创建一个一站式的权威资源展示平台,吸纳散见于学术论著、媒体报道、各类报告、网站平台以及其他渠道的相关成果。 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机器人技术中与责任相关的编程和法律问题;第二部分重点讨论信任、欺骗与其他人机互动问题;第三部分重点讨论机器人技术中具体而有争议的应用型案例,主题涵盖情爱与战争;第四部分讨论更为遥远、更具前瞻性的机器人应用问题,特别关注人工智能(AI)中的伦理问题。
《道体学引论》从阐述道体学典籍(重《易》、《庸》,旁参《庄子》)的精义入手,重新梳理中国哲学的义理脉络,并转而在此立场上统摄西洋哲学的基本问题。*终我们将看到,一种告别 本体论 而走向 道体学 的哲学思考,究竟是如何可能。
这是一本文集,也是德勒兹生命后历程的生成与游牧。在《〈荒岛〉及其他文本:文本与访谈(1953 1974)》之后,德勒兹通过自己的文字,展现了内在性如何生成,如何在从《两种疯狂体制》到《内在性:一个生命》的历程中,让思的无器官的身体熠熠生辉。在这本书中,不仅有 反俄狄浦斯 和 千高原 的迭奏,也有 大脑即屏幕 的反思;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到布列兹的音乐,再到戈达尔的电影,德勒兹后用自己的文字向挚友加塔利告别。德勒兹是一个不断逃逸、不断解域化、不断在块茎的游牧中生成的少数派行者,他用自己的生命的宣言告诉我们:另一个内在性的生命是可能的 本书为《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新作。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哲学、思想类丛书,2014年至今,向国内学界推介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西方当代激进思想家,包
为什么西方的权力会采取 安济 (economy)的形式,即对人的治理?如果权力在本质上就是治理,为什么权力需要荣耀,即与之相伴的仪式和欢呼?在本书中,阿甘本将治理放到三位一体安济的神学领域中进行考察,指出这种神学-安济范式乃是诸多现代政治范畴的源头 从分权的民主理论,到亚当 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再到秩序与安全的观念,无不如是。 此外,阿甘本还追问了历来被忽视的安济与荣耀的关系,揭示出现代权力不仅是治理,也是荣耀,典礼、仪式、欢呼这些被我们视作过去之残余的东西实际上构成了西方权力的基础。通过对仪式性欢呼和权力的仪式性象征物 王座、王冠、紫袍、法杖等 的精彩分析,阿甘本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谱系学,阐明了为何 一致赞同 和 景观媒介 在现代民主中会起到如此惊人的作用。通过本书,肇始于《神圣人》的研究到达
这本书的灵感来自斯多葛主义,这是一种古希腊哲学,指的是以毅力和韧性忍受痛苦或逆境。斯多葛学派专注于他们能控制的事情,放下其他一切,把每一个新的障碍都变成一个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更坚韧。正如马可 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说的: 行动之阻推动行动,道路之阻铺就大道。 瑞安 霍利迪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些人 从约翰 洛克菲勒到阿米莉亚 埃尔哈特,从尤利西斯 格兰特到史蒂夫 乔布斯 是如何运用斯多葛主义的思想克服困难,甚至突破不可能的情况的。他们对这些原则的运用甚至比他们的天赋或运气更为重要。 本书吸引了许多粉丝包括美国加州前州长、电影明星阿诺德 施瓦辛格,说唱偶像LL Cool J,爱尔兰网球职业选手詹姆斯 麦基,NBC体育节目主持人米歇尔 塔福亚,以及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西雅图海鹰队、芝加哥小
本书是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 系列的*一本。吉尔 德勒兹(Gille Deleuze,1925-1995)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被视为左翼尼采主义者,被看作后马克思思潮的一分子,他和加塔利合著的《反俄狄浦斯》被视为1968年 五月风暴 精神的理论化作品。本书辑录了德勒兹从1953年到1974年发表的几乎全部文本,并严格地按照文本发表的时间顺序来编排。编者大卫 拉普雅德是德勒兹的学生,编纂本书是得到德勒兹本人的授意以及提出了要求的,在本书编纂过程中还得到了德勒兹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编者表示 这本文集旨在使我们便于阅读那些经常难以获得的德勒兹的文本 ,这也是这本书出版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