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套帮助你识破逻辑陷阱,迅速提升分析、表达问题的实用指南。在工作中遇到分歧,如何有效沟通、准确表达?面对热搜和复杂的公共社会议题,如何获得理性视角,达成共识?在与家人、朋友讨论时,如何识别逻辑谬误,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被牵着鼻子走?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从十几年的经验中,总结了一套可迁移的思辨技巧与方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破 带领读者识别13种逻辑结构,揭开我们身边常见的逻辑谬误; 立 重塑9种分析问题逻辑框架,重塑论证的整体结构; 场景重现 通过结合一系列真实案例的模拟演练,练习表达。这部分特别邀请辩手詹青云,双方以模拟辩论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思辨力的纠正与重塑。本书源自 看理想 热门音频节目《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整合修订后出版。
本书是知名学者金观涛在科学哲学领域,从70年代至今思考进路的总结性著作。其以系统论方法贯穿多个科学领域,涉及唯物论、辩证法、逻辑悖论、认知科学等等,进而对生命的的起源、生长和老化机制,进化论等进行论述。力图在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存在造成冲击的当下,建构起现代社会的哲学基础。 第一篇 人的哲学 ,证明科学以人为中心,观察对象的客观性存在需要条件,这并不意味着客观和理性的消失,而意味着更高层次的理性的出现。第二篇 发展的哲学 ,用不确定性概念来取代矛盾阐释世界万物是发展的这一科学原理。第三篇 整体的哲学 ,研究整体和部分互相依存以及它怎样演化的方法论。第四篇 意识是什么",从哲学层面洞察生命的本质,帮助现代人从哲学层面,重新理解存在、生命、意识、自由意志等基本哲学命题。有读者评价本书堪
本书源于备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 哲学:死亡 。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 卡根教授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进而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价值,以及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趟旅程。 谢利 卡根教授说 人只有身体,没有灵魂。永生是坏事,而非赐福。自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既理性又合乎道德。恐惧是对死亡的不恰当的反应。我们常见的对死亡的观点是相当错误的。 关键不是你们最终同意我的观点, 而是你们为自己思考。 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 邀请你们理性、认真地思考生命和死亡。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精)》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目前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目前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
本书以《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一书的节选开篇,其中麦克斯韦 贝内特和彼得 哈克对认知神经科学家的概念保证提出了质疑。丹尼尔 丹尼特和约翰 塞尔随后批评了他们的立场,而贝内特和哈克则做出了回应。他们慷慨激昂的交流涵盖了广泛的核心主题:意识的本质、心理属性的载体和位置、大脑映射和表征的可理解性、感受质的概念以及心灵、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丹尼尔 罗宾逊将所有这些线索串联在一起,解释了为什么这种辩论对于理解神经科学研究如此重要。几位作者对哲学方法、认知神经科学解释和人性提出了不同的概念,论证清晰,引人入胜,他们的辩论将吸引所有对心灵与大脑的关系、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关系、因果解释与理性解释的关系以及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感兴趣的人。
这本书的灵感来自斯多葛主义,这是一种古希腊哲学,指的是以毅力和韧性忍受痛苦或逆境。斯多葛学派专注于他们能控制的事情,放下其他一切,把每一个新的障碍都变成一个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更坚韧。正如马可 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说的: 行动之阻推动行动,道路之阻铺就大道。 瑞安 霍利迪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些人 从约翰 洛克菲勒到阿米莉亚 埃尔哈特,从尤利西斯 格兰特到史蒂夫 乔布斯 是如何运用斯多葛主义的思想克服困难,甚至突破不可能的情况的。他们对这些原则的运用甚至比他们的天赋或运气更为重要。 本书吸引了许多粉丝包括美国加州前州长、电影明星阿诺德 施瓦辛格,说唱偶像LL Cool J,爱尔兰网球职业选手詹姆斯 麦基,NBC体育节目主持人米歇尔 塔福亚,以及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西雅图海鹰队、芝加哥小
本书是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 系列的*一本。吉尔 德勒兹(Gille Deleuze,1925-1995)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他被视为左翼尼采主义者,被看作后马克思思潮的一分子,他和加塔利合著的《反俄狄浦斯》被视为1968年 五月风暴 精神的理论化作品。本书辑录了德勒兹从1953年到1974年发表的几乎全部文本,并严格地按照文本发表的时间顺序来编排。编者大卫 拉普雅德是德勒兹的学生,编纂本书是得到德勒兹本人的授意以及提出了要求的,在本书编纂过程中还得到了德勒兹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编者表示 这本文集旨在使我们便于阅读那些经常难以获得的德勒兹的文本 ,这也是这本书出版的意义所在。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为解开心灵之谜而努力。究竟我们的心灵和意识等心理现象是如何从物理特征的大脑转化而来的?本书作者格奥尔格 诺瑟夫(Georg Northoff)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研究,提出了一种世界-大脑关系(world-brain relation),在他看来,我们的心灵和意识是构建在大脑与世界之间的时空联结基础上的,意识依赖于大脑内自发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与脑外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结和对齐。诺瑟夫认为,由于我们长期习惯于从大脑内来观察我们的心灵,使得我们的观察视角过于狭隘,不利于心灵问题的解答。为了更好地解答心灵问题,我们需要将观察视角从大脑内转移到大脑外的世界中来,心身问题就转向了世界-大脑问题,而这样的转变在诺瑟夫看来是哲学和神经科学内的哥白尼革命。
你想了解怎样学习的方法吗?你知道思考的方法有多少种吗?你想知道时间管理的方法吗?你想获取健康快乐的方法吗?我们都可以从书中获得些许启发。本书共分50章,作者结合切身经历和体会,每章集中讨论一个方面的问题或者简单介绍一个种类的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接地气语言,为大家提供工作、学习、生活、管理、做研究、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经验之谈。 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的这个力学理念,对于方法的认知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方法不但恰似杠杆,还好比是杠杆的支点,多样性是方法的存在形式,方法的力量真的很奇妙!依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定位,方法是 术 不是 道 ,但 道 又离不开 术 , 道 要通过 术 来践行,方法之力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技巧。
《杜威选集》拟收录著名思想家杜威的代表性作品,主要包括他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价值论、政治学、宗教和美学等方面的经典著述,由国内研究杜威的知名学者选编作序,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可以便捷而全面地了解杜威思想的有益渠道。
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本书基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实践观、历史观、发展观、群众观、价值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科技观。力求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哲学发展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在当前的发展状况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指导意义。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看,这是哲学》1:哲学史里的快乐智慧 本书是作者教授三十余年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教学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述。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使哲学不再显得无聊难懂。本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广受读者欢迎,无论对于人文社科学生,还是普通大众,都不失为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 《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本书是作者执教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原创手绘插图,以 中心是否保持不变 为引导,对哲学中的 大问题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作为哲学通识
《杜威全集 补遗卷:非现代哲学与现代哲学》这部手稿题为《非现代哲学与现代哲学》,是杜威晚年对整个西方哲学史的一个批判与反思,同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史观。简单地说,杜威在此书中认为西方现代哲学其实是非现代的,因为它保留了许多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的残余,杜威想借此提出一个 真正 的现代哲学。另外,杜威在此书中对他以前提出的很多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生发和展开。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0版)(精)》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流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 的一些观点,而是 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 一些 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 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
《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公孙丑》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南先生指出,《公孙丑》上下两章是相连的,上章是学理的发挥,下章则引用事例加以说明,体现孟子重视扩充内养而致外用的境界。《公孙丑》涉及管仲、晏子、曾子、孔子、告子、大舜、周公、商汤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汤武革命、汉宣帝废立太子等纷繁的历史事件,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给予了中肯而精辟的评价。他还将《公孙丑》与《礼运篇》、《论语》等儒家经典相互发挥,阐扬儒家学说精髓,并将其中的哲
柏拉图代表哲学智慧,鸭嘴兽代表风趣幽默,两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对!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学校里开设的哲学入门课。本书用一个个笑到喷饭的哲学段子,向我们解释了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哲学流派和思想传统 从不可知论聊到禅学,再从解释学、逻辑学讨论到永恒。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通过笑话阐释哲学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话本身就蕴含着精辟的哲理。*后,作者们想要表达:不仅是哲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这么简单、轻松、有意义!
本书是作者给研究生讲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这门课的讲义。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哲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哲学研究的前提、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哲学论文写作。作者从文字语言、校勘考证入手;进一步则是了解历史,研究现实,锻炼理论思维;然后是发现问题,加以论证、阐述和解决;*后讲到中国哲学的论文选题及论证、叙述等。全书是作者自己研究的体会和讲授的内容,给读者以亲切、生动、具体、可靠之感,同时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扎实研究的意味。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远,可与儒家思想比肩。老子所谓的“道”是指“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 傅佩荣教授根据自己研习中西哲学四十余年的心得,译解《老子》,特别注重书中传达的深刻哲理与智慧,以凸显哲学“爱好智慧”的本义。在每一章原文之后,用白话译文取代一般读本的注释,文字上力求通顺畅达;在注解部分,参考了历代注家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专就关键概念加以解析,期待读者能深切体认中华传统文化之真、之善、之美。 为方便读者查询参考,本书特收录“中国古代老子注释第一人”、三国时代魏朝天才哲学家王弼的《老子注》和《老子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