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卢卡奇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以日常生活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的视角对审美和艺术做了系统的考察,成为国外阐释性美学的一种范本。书中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对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审美的目标和结构本质、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心理学及美学原理以及艺术的社会效应做了独到的剖析,并且指出,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它要在他律与自律的博弈中,发挥人类自我意识的功能。作者认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各种存在形式、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处于第一性,而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居于第二性,这些会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艺术既模拟、模仿了现实,又体现和激发人们的情感;审美活动来源于劳动,其主观因素在拟人化的特征中获得表现。因此艺术和审美的对象无不是人的世界,同时是人们精神的外化,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 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 清单 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 实用清单 、 诗性清单 、 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 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 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 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 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美的历史》是全才大师艾柯历时45年的经典巨献,已被译成28种语言,风靡全球。《美的历史》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出发,而是综观数千年来西方社会视为美的事物,做多层次布局,呈现美的脉络,引领审美之旅。全书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 美 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随处展现着美学大师的真知灼见,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这部极度精美、份量十足的作品,提供读者多层次的路径,包括流动的文字记叙、绘画与雕刻等丰富的例证,另也将每个时代的作家、哲学家所摘选以及比
该书描绘了西方当代美学的总体图景。首先,该书从书时间框架出发,概述了1900年至今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其次,该书从总体格局出发,对西方美学史进行了三面三类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西方美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本书以柏拉图、康德和马克思为核心,以 自然 美 艺术 为关键词,在对西方哲学从古代的 神 理式 技艺 到近代的 人 劳动 艺术(美的技艺) 的逻辑转换的阐明中,将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尽可能简明地揭示出来。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对马克思本人的美学艺术思想进行文本学的综述性研究,另一方面也对马克思的美学艺术思想做出一些开拓性的理论尝试。作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思想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呈现为现实的美学和艺术。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是任乃强先生积四十年研究必得撰成鸿篇巨著。1961年完成补稿,嗣后几经修订,于1982年定稿。这部近150万字的专著,对晋代常璩所撰的中国第一部方志《华阳国志》(原书仅存10万字)
本丛书选取从先秦至清代的中国美学史上的经典论著,按时代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共七卷,选取*能体现中国美学各方面的经典论著,按现代的方式予以组织,并进行注释和讲解,呈出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发展规律,独具的特色,与文化紧密相连的中国精神。本书对宋辽金元美学的审美观念、各门艺术、审美风尚以及中国美学的发展规律,以古文献的原貌呈现出来。
本套书共八册,自王朝初兴到王朝覆灭,以时间为序,讲述了近300年的历史。中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将王朝历史娓娓道来。全书结合史实,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帝王的生平事迹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zui高的“前四史”之一。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zui高的“前四史”之一。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
《湖南人》一书是配合湖南省博物馆改扩建后,新增加的基本陈列“湖南人”而编撰的同名图录,中文版,重点展示以湖南人为主体的三湘历史文化。约15万字,850张图,页数300页左右。本书是湖南省博物馆珍贵馆藏
本书分三大部分。 大部分,将美学框架体系的原点建基于人,认为人的存在问题、人 的生命的问题,实际上本身就是美学的核心。美是存在的显现、艺术是存在的真 理。美学的胜利就是人的胜利,美学的危机就是人的危机。如果说,真是存在自身 如其所是,那么,美则可以被理解为存在自身所显现的现象,美就是万物如其所是 表现其存在,并且这存在始终相关于人的存在。本书第二大部分,研究何谓美,这是美学 的、也是 的问题。追问这个问题,必须对于“什么是美的”与“美是什么”做出区分 。“什么是美的”,这不是一个真问题,只有“美是什么”,才构成一个真问题。 但对于这个真问题,不能给出定义式的回应,只能借助于价值描述接近它、靠近它 。关于美的价值描述可以从否定与肯定两个维度来完成。从否定的维度来看,美是 性的;从肯定的维度
《哥德尔证明》是本既面向学者又面向非专业人士,对哥德尔证明的主要思路和广泛含义作了易读的解释的书。对任何具有逻辑和哲学品味的受过教育的人士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先前无法企及的论题的机会。
民国外交史研究专家石源华教授历时三十多年精心撰述,全面观照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的之作。全书约160万字,共五编,聚焦于中华民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过程,分析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的实施经过,考察中华民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