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之一。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哲学的沉思》《精神现象学》《恐惧与颤栗》《笛卡尔式的沉思》
本书为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之一,是了解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恐惧与颤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质,是克尔凯郭尔影响广泛的作品之一。本书为《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开篇即概述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及思想,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方法论;而后依照原著的写作顺序,对其主要思想进行逐一的阐释;后围绕学界历来对《恐惧与颤栗》这一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展开讨论,梳理其接受史,并记述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清晰易懂的阐释,使得本书成为哲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们的理想导读。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哲学的沉思》
本书是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之一。笛卡尔是近代哲学之父,其《第一哲学的沉思》是哲学史上十分重要的著作,也是进入哲学领域绕不过的经典之一。本书是西方笛卡尔学术史上诠释该书的一部力作,书中阐述笛卡尔的生平及其哲学背景;清楚而准确地逐段讲解 六个沉思 的每一个论题,同时将讨论引向其他哲学家对笛卡尔 沉思 的反驳,以此凸显笛卡尔哲学的深刻性;论述笛卡尔哲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本书由北大哲学系教授尚新建老师精心翻译,译文准确、清晰、精炼,以供哲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笛卡尔哲学。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精选多位影响西方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如笛卡尔、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等的代表作品(《第一哲学的沉思
《人生哲思录》是周国平七十年哲思精华总集,集大成之作,最新修订珍藏版。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完整反映其哲学智慧和人生感悟,伴随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长。从周国平的所有作品里,精心选出最能代其思想且表达精妙的文字,按体系汇编成册。2001年初版至今,周国平本人先后四次修订,反复斟酌,大幅增删。辞书体例,便于检索。读者一册在手,即可全豹在目。全书根据人生的四个大主题分为四编,即: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 《寻觅意义》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我们日常的意义的基础从未追问过。倘若我们追问今天的成功人士、当代英雄,追问他们的成功的究竟意义,他们的回答将始终只是 成功即意义 , 成功就是我的生命价值的实现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
曹典顺编著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中央编译局文库》是国内外**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第六卷。杜威在1931-1932两年间的著作,除他与詹姆斯 ? H ? 塔夫茨合著并收录于第七卷的《伦理学》之外,均收录于本卷中。本卷为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本卷收录的86篇文章大多反映出了1931和1932年大萧条造成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对约翰 · 杜威和美国人民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在杜威的哲学著述中也有所体现。他的论文《人性》概述了这一术语在人类历史过程中赋有的意义,表达了这样的信念:“那些断言人性基本不变和相信人性具有极大可改造性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争论,主要正是围绕着战争前景和受利益驱动的竞争性资本主义的未来问题展开的。”这一信念决定了杜威所持的战争非法化立场,也影响到了他对赫伯特 ? 胡佛和富兰克林 ? D ? 罗斯福大萧条期间采用经济措施持有的看法。西德尼 ? 拉特
《资本论》是卡尔 马克思经济学说中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之作。《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一书作者聂锦芳、彭宏伟在对《资本论》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20世纪资本批判史梳理重新评价《资本论》中的资本理论及其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确立起思想史的地位和当代意义,并对《资本论》写作的原初背景和写作过程进行了考察,对该文本原始手稿的各种版本进行甄别和探究,将马克思原始思想的当代价值真实地呈现出来。 由聂锦芳、彭宏伟编著的这本《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对卡尔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著作《资本论》文本进行了历史考证,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阐述了当代对《资本论》的解读,摘选了《资本论》的经典内容,*后附录了研究文献精选、MEGA2已出卷次所涉及的《资本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五卷,收录了除《确定性的寻求》(The Quest for Certainty)之外杜威撰写于1929—1930年间的所有作品。本卷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在本书导言中,保罗·库尔茨(Paul Kurtz)称杜威“正处于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这一形容颇为贴切:1929年,杜威已是七十岁高龄,却仍在1929-1930两年间出版了四本专著和五十篇涉及哲学、教育、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文章。 在本书所收录的哲学论文中,《人文主义之我见》(What Humanism Means To Me)和《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两篇文章表明了杜威对人类潜力与智慧的信念,另外两篇文章则记录了杜威与欧内斯特·内格尔(Ernest Nagel)、威廉·欧内斯特·霍金(William Ernest Hocking)、C. I. 刘易斯(C. I. Lewis)、 F. J. E. 伍德布里奇(F.J.E.Woodbridge)在《哲学杂志》(Journal of Philosophy)上的热烈讨论。
本卷收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资料,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伦理学、政治学以及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等问题上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宏大视野。
这是一本文集,也是德勒兹生命后历程的生成与游牧。在《〈荒岛〉及其他文本:文本与访谈(1953 1974)》之后,德勒兹通过自己的文字,展现了内在性如何生成,如何在从《两种疯狂体制》到《内在性:一个生命》的历程中,让思的无器官的身体熠熠生辉。在这本书中,不仅有 反俄狄浦斯 和 千高原 的迭奏,也有 大脑即屏幕 的反思;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到布列兹的音乐,再到戈达尔的电影,德勒兹后用自己的文字向挚友加塔利告别。德勒兹是一个不断逃逸、不断解域化、不断在块茎的游牧中生成的少数派行者,他用自己的生命的宣言告诉我们:另一个内在性的生命是可能的 本书为《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新作。 《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哲学、思想类丛书,2014年至今,向国内学界推介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西方当代激进思想家,包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5卷1929-1930)》收录了除《确定性的寻求》(The Quest for Certainty)之外约翰·杜威撰写于1929—1930年间的所有作品。本卷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在本书导言中,保罗·库尔茨(Paul Kurtz)称杜威“正处于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这一形容颇为贴切:1929年,杜威已是七十岁高龄,却仍在1929-1930两年间出版了四本专著和五十篇涉及哲学、教育、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文章。 在本书所收录的哲学论文中,《人文主义之我见》(What Humanism Means To Me)和《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两篇文章表明了杜威对人类潜力与智慧的信念,另外两篇文章则记录了杜威与欧内斯特·内格尔(Ernest Nagel)、威廉·欧内斯特·霍金(William Ernest Hocking)、C. I. 刘易斯(C. I. Lewis)、 F. J. E. 伍德布里奇(F.J.E.Woodbridge)在《哲学杂志》(Journal of Philosophy)上的热烈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7卷1932)》提供了约翰·杜威和塔夫茨(James H.Tufts)于1932年撰写的《伦理学》(Ethics)一书的**版本,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版本。 亚伯拉罕·埃德尔(Abraham Edel)和伊丽莎白·弗劳尔(Elizabeth Flower)在他们的导言中指出:杜威的伦理学以其“关注具体、关注变化、关注融入可利用的*佳知识、关注伦理学理论的启蒙作用、关注对创新思想和智慧的召唤”,和20世纪80年代“刚好相关”。 杜威和塔夫茨在前言中说:“在一个战争可能摧毁任何**或个人生命、财富和不安全结伴同行、阶级依然分化而宗教却不再具有不容置疑的**性的世界里,对研究和反思的需求变得愈加明显。”尽管某些人担心道德理想和标准的消失,但这两位作者满怀信心地总结道:“道德生活深深地扎根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之中,不可能丧失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 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摘要 研究读本》通过对马克思《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摘要》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力图揭示其在早期马克思思想脉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揭示马克思如何摆脱人本主义的异化劳动逻辑、从孤立的人转向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通过分析马克思在《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书摘要》中对交往异化理论的论述,把这种交往异化理论扩展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分析,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这对于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科学地批判与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从而全面展现马克思《詹姆斯 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的重要思想价值和历史贡献,具有现实的指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3卷1927-1928)》是《杜威晚期著作》的第三卷,收录了约翰·杜威写于1927—1928年的所有文字,除了收录于《杜威晚期著作》第二卷中的《公众及其问题》(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s)。 戴维·西多尔斯基(David Sidorsky)在介绍的开头这样写道:“本卷所收的哲学论文、书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分析和政治评论反映了它们所发表年代(1927年和1928年)的美国文化潮流,随后的大萧条和变化的欧美关系深刻地转变了美国思想生活的诸多方面。” 这些文章写于杜威哲学思考的两个里程碑之间,也就是1925年的《经验与自然》(Experience and Natutre)和1929年的《确定性的寻求》(The Quest for Certainty)。正如西多尔斯基所说的,这些文章“大体上反映了他的两大哲学兴趣:在某种意义上回溯性地捍卫自然主义形而上学,向前为一种经验主义伦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II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巴黎公社时期以及其后的相关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各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关于这一时期著作的相关卷次前言,第二部分是一般性的研究文章。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单独成为本从书的第14卷,因而本卷不包含那些方面的研究文章。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卷,从经典作家和学者们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收录文章。本卷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是对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探讨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人类未来的观点的介绍性或者研究性文章。
本卷主要讨论四方面问题: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和国际主义问题以及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辩证关系;三是共产国际的活动和理论贡献;四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18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俄国、美国、非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许多人认为,《经验与自然》(Experience and Nature)一书是约翰?杜威成熟的哲学思想的全面表达,因而也是他受到广泛评论和探讨的著作。它首次出版于1925年,再版于1926年,并在1929年重新出版时新增了前言,修改了章。自1929年之后还有几个新的版本,并重印了许多次。这表明,它一直是一本激发人们思想的哲学著作。 《经验与自然》共有10章,它包括杜威在两年时间里对在卡鲁斯讲座所作的首次系列讲演中的三次演讲稿的扩充和发展。一些听演讲的评论家曾经一直期待着这本著作的出版,并在出版之后的短短几年里写了35个评论 从1929年杜威出版有新一章的《经验与自然》,直到1951年他写下那些后的导言,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开始认识到,要让自己对“经验”这个词语的使用被别人广泛地接受和理解是不可能的。就像悉尼·胡克(SidneyHook)在其对本卷的导言
许多人认为,《经验与自然》(Experience and Natuture)一书是约翰·杜威成熟的哲学思想的*全面表达,因而也是他受到*广泛评论和探讨的著作。它**出版于1925年,再版于1926年,并在1929年重新出版时新增了前言,修改了**章。自1929年之后还出版过几个新的版本,并重印了许多次。这表明,它一直是一本激发人们思想的哲学著作。 《经验与自然》共有10章,它包括杜威在两年时间里对在卡鲁斯讲座所作的**系列讲演中的三次演讲稿的扩充和发展。一些听演讲的评论家曾经一直期待着这本著作的出版,并在出版之后的短短几年里撰写了35个评论。 这里出版的《经验与自然》,作为《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卷1925)》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经过认真修订的新版本。这个兼收并蓄的文本,合并了从1929年版本中抽出来的杜威的新前言、后来写的**章,并对以前的各版本中长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第十一卷,收录了杜威在1935—1937年间的所有作品,包括论文、书评、杂文,他担任莫斯科审判指控列夫·托洛斯基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时发表的声明,以及《自由主义与社会行动》(Liberalism and Social Action)的权威版本,还有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所作的佩基-巴伯系列演讲等。 本卷的90余篇文章反映了杜威在这一时期处于精力充沛的写作和演讲状态。他从《逻辑:探究的理论》(Logic: The Theory of Inquiry )一书中抽取出一些注释,写了3篇文章;并讨论了查尔斯·S·皮尔士(Charles S. Peirce)、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F. C. S. 席勒(F. C. S. Schiller)、享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等人的著作。他的有关教育的一系列散
《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的第七卷。它提供了杜威和塔夫茨(James H.Tufts)于1932年撰写的《伦理学》(Ethics)一书的权威版本,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版本。 亚伯拉罕·埃德尔(Abraham Edel)和伊丽莎白·弗劳尔(Elizabeth Flower)在他们的导言中指出:杜威的伦理学以其“关注具体、关注变化、关注融入可利用的*知识、关注伦理学理论的启蒙作用、关注对创新思想和智慧的召唤”,和20世纪80年代“刚好相关”。 杜威和塔夫茨在前言中说:“在一个战争可能摧毁任何国家或个人生命、财富和不安全结伴同行、阶级依然分化而宗教却不再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的世界里,对研究和反思的需求变得愈加明显。”尽管某些人担心道德理想和标准的消失,但这两位作者满怀信心地总结道:“道德生活深深地扎根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之中,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