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
    •   ( 5686 条评论 )
    • 尼采 著, 周国平 译, 新经典 出品 /2019-03-01/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偶像的黄昏》是尼采的晚期著作,出版于1889年,整理自他为《权力意志》一书准备的部分笔记资料。本书由十组凝练而犀利的札记、格言组成,涉及道德、理性、文化批判、美学等问题。尼采立足于生命来分析和评价道德,批判精神的权WEI、思维的痼疾以及在他看来违反人性的一切命题。他用尖锐犀利的言辞嬉笑着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先贤拉下神坛,重估一切价值。

    • ¥23.4 ¥39 折扣:6折
    • 与斯宾诺莎同行:斯宾诺莎主义学说及其历史研究
    •   ( 140 条评论 )
    • 皮埃尔·马舍雷 /2024-08-13/ 西北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马舍雷对斯宾诺莎哲学话语研究的力作,不仅就斯宾诺莎本人的哲学基本结构进行了明白、确切的解析,更为重要的是,探究了霍布斯、帕斯卡尔、孔狄亚克、黑格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阿多诺、福柯、德勒兹和奈格里等 节点 式大哲学家们同斯宾诺莎理论难题性的内在关系,堪称一部以斯宾诺莎为中心的思想史,对当代重启对斯宾诺莎哲学唯物主义的思考意义重大。

    • ¥52.8 ¥88 折扣:6折
    • 黑格尔或斯宾诺莎
    •   ( 211 条评论 )
    • [法]皮埃尔·马舍雷 /2023-12-28/ 西北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 皮埃尔 马舍雷 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斯宾诺莎研究处女作。作者对斯宾诺莎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并以外科手术般的精细程度,质询了黑格尔对斯宾诺莎所作的误读。通过对黑格尔和斯宾诺莎的文本进行跨越性批判,凸显了斯宾诺莎哲学中的非目的论、非观念论的辩证法概念。相比黑格尔刻板的描述,马舍雷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具活力的斯宾诺莎,颠覆了流行的哲学史常识,这对于释放斯宾诺莎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成份、揭示其当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经由以阿尔都塞、马舍雷、巴利巴尔、奈格里、德勒兹等批判思想家的持续解读和阐释,斯宾诺莎哲学的革命性已成为当代思想中最引人入胜的理论问题之一。

    • ¥55.2 ¥92 折扣:6折
    • 连线大脑里的黑格尔
    •   ( 236 条评论 )
    • /2023-10-27/ 西北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为齐泽克纪念黑格尔诞辰250周年而作,其取径方式颇为独特。正如书的标题《连线大脑里的黑格尔》所示,齐泽克以黑格尔的哲学之 眼 来反思连线大脑,对于人的精神过程直接与数码机器相联通这一设想展开哲学分析。他探究了连线大脑效果与正在崛起的奇点概念,并在连线大脑如何影响人的经验这一问题与人类个体的自由地位问题之间往复考察,直面了下述难题:如果机器可以解读、实施、传播我们的思想,那么人类精神、主体性以及 生而为人 的真正本质将面临何种挑战。最终,齐泽克使黑格尔的思想与我们当下正在展开而前景未明的世界建立了紧密的关联,展示出为何黑格尔比起其他一些理论家来说是更为有趣而深刻并且值得信赖,为何21世纪必将是属于黑格尔的世纪。

    • ¥55.2 ¥92 折扣:6折
    •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混沌互渗
    •   ( 2880 条评论 )
    • [法] 菲利克斯·加塔利 著,董树宝 译 /2020-0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加塔利一生 游牧 在精神分析、哲学、政治、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他不是一名弗洛伊德和拉康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思考的不再是移情关系、俄狄浦斯情结等模式化问题,诊断的不再是个体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而是现代社会的 病症 。当结构主义者纷纷将主体性列入 罪恶 名单之时,加塔利则反其道而行之,从生产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主体性问题,重新反思了启蒙以来的 解放实践 。 何谓主体性生产?什么是战争机器、欲望机器、抽象机器?怎样理解精神分裂分析?作为审美范式发生源的 混沌互渗 如何运作?在本书中,加塔利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批判了以能指的霸权为中心的结构主义,摒弃了以科学范式为指向的精神分析,以机器反对结构,以横贯性理论超越移情理论,引导我们走向基于主体性生产的审美范式,开启以审美范式为指向

    • ¥25.84 ¥38 折扣:6.8折
    • 道德的谱系(经典与解释)
    •   ( 460 条评论 )
    • [德]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著,梁锡江 译 /2015-04-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在尼采的所有著作中,《尼采注疏集:道德的谱系》(1887年)可能是难懂也非常具有创造性的。 《尼采注疏集:道德的谱系》的主旨并不在于探问道德的未来,而是探问道德的过去,道德的来源与历史,即那依然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者至少是向黑暗深处延伸的来源与历史。《尼采注疏集:道德的谱系》为道德制定了一个家谱,而其副标题 一篇论战檄文 则暗示着,尼采将在这里探讨一些颇具挑衅性的东西,读者很快就会知道,被我们今天视作高贵正派的那些价值却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而善与恶则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

    • ¥31.1 ¥48 折扣:6.5折
    • 虚无主义与技术(虚无主义批判译丛)
    •   ( 257 条评论 )
    • [荷]诺伦·格尔茨 /2024-06-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们是生活在技术世界中的技术性存在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技术能否解决一切问题?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和埃鲁尔都曾提醒我们警惕技术性大众文化的兴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出现更是让我们产生怀疑:技术究竟是在为我们赋能,还是在奴役我们?技术会扭曲我们的目标、价值观和判断吗?技术进步是否等同于人类进步? 技术始终事关人类如何生活的问题,虚无主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则无处不在,因此本书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性。作者诺伦 格尔茨没有参与 技术让我们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的无尽争论,而是考察了我们所想的 更好 和 更糟 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这种想法在我们创造技术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借助尼采的虚无主义哲学,本书探讨了人与技术的关系,试图揭示虚无主义与技术如何相互纠缠,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技术催眠、数

    • ¥44.7 ¥69 折扣:6.5折
    • 虚无主义:哲学反思(美国哲学家斯坦利·罗森早期代表作)
    •   ( 1124 条评论 )
    • 斯坦利·罗森 /2019-07-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在《虚无主义:哲学反思》中,罗森教授通过对比基础本体论和日常语言哲学,为古典哲学进行了辩护,反对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指控使虚无主义在西方得以生根发芽。可以看到,本书秉承了施特劳斯的观点,在哲学思想的网格中绘制出虚无主义的历史脉络,不断回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理性主义,这无疑也彰显了罗森教授持之以恒的研究重心,即考察哲学传统的根源,同时亦反思现代思想所面临的危机。

    • ¥37.6 ¥58 折扣:6.5折
    • 生存哲学(雅斯贝尔斯著作集)
    •   ( 921 条评论 )
    •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2021-12-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生存哲学》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从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雅斯贝尔斯逐渐从心理学转向哲学。直到1938年,他在这部著作中明确将 生存 确立为其哲学的基本主题,也首次完整表达了其哲学思想的基本结构,亦即对 存在的成全、真理与现实 的探讨。雅斯贝尔斯的 生存哲学 承接谢林与克尔凯郭尔对德国唯心论的突破,并在与海德格尔的对话中展开,不仅是德国哲学从古典向现代过渡的见证,其作为 生存诠释学 得以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当今时代现实的批判性反思。正因如此,雅斯贝尔斯的这部纲领性的著作成为二十世纪哲学的经典名著。

    • ¥32.3 ¥49.8 折扣:6.5折
    • 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在20世纪的地位
    •   ( 915 条评论 )
    • [德]卡尔·洛维特 /2015-11-01/ 西北大学出版社
    • 本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作者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任教,这一时期是他对德国现代哲学进行深入反思的时期,海德格尔思想是他在此期间的重要思想背景、资源和反思的对象。在本书中,洛维特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尤其是将这些问题置入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之中,深刻地指出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哲学中对主体哲学的拒斥既是现代性危机的表征,又是这一危机自我克服的自发性表现。本书是洛维特哲学史写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现代性问题的经典文献。

    • ¥41.4 ¥69 折扣:6折
    • 古今之争(路易斯著作系列)
    •   ( 590 条评论 )
    • C.S.路易斯 /2021-09-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所有成人都曾是婴儿,没错:可是,所有婴儿,都由成人孕育生养。玉米的确发自种子:可是种子来自玉米。 所有文明都由不起眼的开端生长而来;可是,当你查看究竟,你通常会发现,这些不起眼的开端本身是从其他某些成熟文明上 掉下来的 (恰如橡树落下橡子)。老日耳曼蛮族之武器甚至厨艺,可以说,都是罗马文明这艘沉船掉下来的浮木。希腊文明之起点,乃是克里特文明之遗存,再加上埃及文明和腓尼基文明的一些零头。 C.S.路易斯

    • ¥57 ¥88 折扣:6.5折
    • 真实的临在(“轻与重”文丛)
    •   ( 397 条评论 )
    • [美]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 /2023-08-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真实的临在》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通过某些有意义的东西,对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予以讲述或书写。 作者斯坦纳在本书中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探讨了人类在文学、音乐和绘画等方面所具有的超然创造力,认为当人类的声音用另一种语言传达时,即通过文学文本以及艺术和音乐作品传达时,其语义和意蕴都超越了虚构性以及纯粹的务实性。尤其在艺术中,艺术家会与 真实的临在 相遇。也就是说,在音乐、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创作和体验中,存在超验力量,这是科学或其所内涵的力量都无法成就的,甚至连心理学也解释不了。 斯坦纳以博学而著称,本书亦旁征博引,内容涉及美学、语言学、哲学、后结构主义乃至整个西方文化。

    • ¥44 ¥68 折扣:6.5折
    • 城邦与人(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 865 条评论 )
    • [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2022-10-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城邦与人》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堪称其诠释学范本。全书以提纲挈领的 导论 开宗明义,接下来三章分别论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柏拉图《理想国》、修昔底德《伯罗奔半岛人与雅典人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施特劳斯将现代人的困境,作为自己专致于古典作品的动力。他认为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尝试性的或实验性的:虽然古典作品陈述并阐明的古典原则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恰当理解古典作品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对于恰当分析当今社会的独特性,并明智地将那些原则应用于我们的任务来说,或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

    • ¥44 ¥68 折扣:6.5折
    • 韦伯与马克思以及黑格尔与哲学的扬弃
    •   ( 3046 条评论 )
    • [德]卡尔·洛维特 著,刘心舟 译 /2019-09-05/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比较韦伯与马克思,并展开讨论韦伯的思想及其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在洛维特看来,正如我们的现实社会不止一种,关于它的科学也有两种:市民社会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而这两种研究倾向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马克斯 韦伯与卡尔 马克思。他们都从黑格尔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中走出来,进入了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的分析中,对现代生活方式之整体提出了质疑,而整个质疑的总标题就是: 资本主义 。在本书*部分洛维特对韦伯与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比较研究,展开论述他们分别以 理性化过程 和 自我异化 为线索对市民-资本主义所做的阐释,探究了他们对于作为经济和社会之基础的人的理念的不同看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两者对市民社会中的现代人所做的批判性分析,本书第二部分重新检视了现代世界

    • ¥59.84 ¥88 折扣:6.8折
    • 路易斯著作系列:文艺评论的实验(重译本)
    •   ( 402 条评论 )
    • C.S.路易斯 著,邓军海 译 /2015-08-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艺评论的实验(重译本)》系路易斯晚年之作,集其文学思想之大成。人们通常认为,阅读趣味取决于所读书籍之高下;C. S. Lewis则说,关键不在于你读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读。趣之高下,在于阅读方式之好坏,而不在于书籍之好坏。 这个实验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借文学阅读,谈一个基本伦理准则,至少是一种基本的阅读伦理。这一伦理,借文言表述,即 度人以善 。善度人者度人以善,不善度人者度人以恶。阅读,首先给书以礼遇,预设它是一本好书。假如它当得起此等礼遇,就是好书;当不起,就是坏书。 恰如处世之道,足以观一人之心;阅读之道,亦足现一人之趣。路易斯此书虽则谈文学阅读,却不止于文学阅读也。

    • ¥31.1 ¥48 折扣:6.5折
    • 伊西斯的面纱:自然的观念史随笔(第2版)
    •   ( 1943 条评论 )
    • 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 /2019-03-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句神秘莫测的话: 自然爱隐藏。 自此之后,这句箴言在西方文化中频频出现。阿多以头戴面纱的女神伊西斯这一寓意形象为线索,追溯了思想家们对赫拉克利特这句箴言的诸种解释。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两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一种是普罗米修斯态度或实验探索的态度,主张用技术揭开自然的面纱,揭示她的秘密;另一种是俄耳甫斯态度或沉思的、诗意的态度,认为像这样去掉地球的遮掩是一种严重的侵犯和罪过。而从18世纪末开始,伊西斯的面纱渐渐不再指自然的秘密,而是指存在的神秘,这一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 ¥44 ¥68 折扣:6.5折
    • 认识自我:西方人到底在想什么?写给所有人的西方文化史
    •   ( 1051 条评论 )
    • [意]英格丽·罗西里尼 著,宇华周希 译,未读 出品, /2020-12-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文化史。 认识自我 这句格言,ZUI早出现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启蒙,直到2000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响着西方文明的进程。西方人个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样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在本书中,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罗西里尼探索了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她以横跨历史、艺术和心理学的方法,引用大量艺术品,向大众讲解了自我与艺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讲述西方人 认识自我 的历程。

    • ¥50.7 ¥78 折扣:6.5折
    •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
    •   ( 135 条评论 )
    • [法]阿兰·巴迪欧 著,蓝江 译 /2024-01-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为巴迪欧的 存在与事件 系列的第二本,本书讨论了我们如何在世界之中,从此在出发来思考存在表象的逻辑学。其前作《存在与事件》主要谈论的是存在的本体论,即关于存在之所为存在的原理,而本书主要谈论的是让存在的本体论在世界上具现化。我们作为有限的存在者,在具体的世界中的存在,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的超验框架下来思考不同存在物的表象。事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撕破了这有限的超验框架,让无法实存和表象的存在物得以在新的世界中表象出来。

    • ¥134.64 ¥198 折扣:6.8折
    • 造物的文法(“轻与重”文丛)
    •   ( 194 条评论 )
    • [美]乔治·斯坦纳 /2024-08-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造物的文法》对西方思想、文学、宗教和历史中的创造观念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探索。作者斯坦纳反思了我们谈论初始的不同方式和弥漫于千禧年末人类精神中的 疲劳 ,以及我们在讨论西方艺术和文化终结时那持续变化的语法。以其众所周知的优雅风格和广博深邃的知识,斯坦纳深入探讨了人类精神的驱动力和我们对西方文明不断延长的午后阴影的感知。 通过漫谈希伯来圣经、科学和数学史、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保罗 策兰的诗歌等不同主题,斯坦纳考察了人们在20世纪是如何对未来时态(希望之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产生怀疑的。斯坦纳认为,技术和科学可能已经取代了艺术和文学,成了人类文化的驱动力。然而,他也告诫我们,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以重大损失为代价的。仅靠技术和科学的力量,无法阐明有关价值、信仰和意义等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

    • ¥50.5 ¥78 折扣:6.5折
    • 路易斯著作系列·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   ( 459 条评论 )
    • C.S.路易斯 /2015-12-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人们如斯说,尤其是在二战这样的非常时代,面对法西斯这样的非常敌人。 路易斯则敬告我们,欲行非常之事,总该知 道 ,知晓何谓 常 ,何谓亘古不变之常道。否则,不仅 非常 一词了无意义,而且,正当我们以非常手段消灭罪恶的敌人时,却继承了敌人的罪恶,变得跟敌人一样非 常 。到那时,胜利就成了一场魔鬼交易:我们交出自己的灵魂,魔鬼帮我们得到胜利。

    • ¥29.2 ¥45 折扣:6.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