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亦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的开山之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奥妙。《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鬼谷子》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理论著作。本书对原作做了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皆附有提要以解析、导读,并精选了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涵盖管理、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逐篇阐释、解读,用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鬼谷子的智慧谋略。
《近思录》由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和吕祖谦合作编著,主要摘录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家语录文集经说而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理学经典著作。自《近思录》问世以来,历代注释之作层出不穷。江永《近思录集注》是清中期以降*为流行的《近思录》注本,影响极大。
许衡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我国经过连年战乱,民族文化垂危的情况下,传播儒学和程朱理学,并以陆补朱,折衷朱陆,成为从朱熹思想到王阳明思想发展的中间环节。元入主中原以后,他主张实行汉法,帮助元世祖建立治道,恢复生产,推进国家统一。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许衡的生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处世哲学与伦理思想、科学与文化思想、教育思想,并实事求是地评价许衡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本书附录《许谦评传》,对与许衡同时代的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许谦的生平、宇宙论、辩证法思想、认识论、人性论、道德论、教育论、政治论,以及许谦思想的作用和特点,作全面系统的论述。
1872到1873年的那个冬天,尚在巴塞尔大学当古典学教授的尼采,围着火炉对着几个学生,开课讲授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 彼时,尼采刚刚发表了成名作《悲剧的诞生》,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正如德国哲学家布鲁门贝格所说: 修辞学是尼采哲学的精魂。 尼采对古代修辞学的谙熟,恰恰说明了他对如何读、如何写有着深刻体悟。在这里,修辞学研究不仅是尼采扎实古典学功夫的一次施展,更是向传统哲学开战前的一次练兵。因此,这部关于古代修辞学的讲稿,或许是进入尼采思想之门的一把不可多得的密匙。
《冰鉴全鉴(典藏版第2版)》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 《冰鉴全鉴(典藏版第2版)》作者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 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叶采集解《近思录》时,根据各卷的主旨拟定了篇名,为后世《近思录》注释者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纲领,叶采所拟篇目几乎成为一种范式,也成为后世续编、仿编者重要的参考纲目。叶氏注本具有很好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是历史上东亚学界非常尊崇的文本,影响久远。
《定慧初修》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近思录》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思想家朱熹,他精选了北宋重要思想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中的六百余条文句编辑而成,全书分为十四卷,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介绍的哲学思想、为学次第、读书方法等,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钱穆先生曾说:“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足见其重要性。我们将《近思录》作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的一种来进行选题立项,其读者范围定位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作为普及文本,我们会按照“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体例,对全文每一卷添加题解、注释、译文,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在中国四书学史上,元代百年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历史时期。本书主要从元代四书学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及其影响、元代四书学的地域分布与学术师承、元代四书学的学派谱系及其特征等方面,对元代四书学进行考察,并对其在学术史上的实际地位作出评价。本书认为,元代四书学的总体成就并不算高,却在学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其一,四书学在元代首次实现了官学地位的制度化,学术与权力实现了有效链接,四书学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普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其二,元代四书学“和会朱陆”,搭建了从宋代理学通往明代心学的桥梁,发挥了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