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风故事读本,是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家风十章》《齐家 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的延续之作,选取周公等自周代到清代的二十位先贤,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彰显家风对于这些圣贤豪杰的人格塑造和人生业绩所起的重要作用,将传统家风的基本条目、义理融于故事,语言通俗晓畅,故事感人至深,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他们的高尚人格与家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老子》短小精悍、思想广博、睿智深刻,重在阐释天道,并以其关照人道,指导修身、治国,直面现实社会。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甘居下流,不争上游。在这方面,它是天下第一。《老子》篇幅虽短,意境却深,给人神秘感,在形式、内容、叙述逻辑、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 李零研读《老子》数十年,将北大的课堂讲义写成通俗易懂的学术普及读物。本书可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在中外都极具影响力。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涉及军事、政治、外交、经营、处世等,既是 兵学圣典 ,又是 智慧宝典 ,已超越时空而具有永恒魅力。 对《孙子》一书,历来不易研究,更不易写好。从中学时代开始,李零即对《孙子》情有独钟,这在研究先秦的学者里是少见的;并且他研究《孙子》时间长,成果多,超越了很多研究者。 他从研究文本入手,结合军事文化史和思想史解读《孙子》,内容深湛,视野广博,可谓把《孙子》这部千古名著读出了活泼的新义。
如何阅读《论语》,如何认识孔子,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中,为进入这部人文经典提供了 简明、必要的视角与方法 。不同于一般逐字逐句解析原文的方式,本书从《论语》中的 人物 和《论语》中的 思想 两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考察。 全书按主题分类阐释《论语》内容,上篇 人物篇 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孔门弟子、孔子对古昔圣贤与当时政客隐士的评价,是为 纵读 ;下篇 思想篇 论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对君子小人的态度等,是为 横读 。两篇内容互有深入,为解读原典提供了 关健路径 。本书是在章句之外,对《论语》进行的精要分析, 让今天的读者得以考察孔子生活的时代,收获平行视角下的客观、立体认识 。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是李零 我们的经典 系列的第一本,其余三本为
《阳明学述要》原名《王守仁》,初版于1930年。王阳明之学是明代理学的重镇。钱先生把王阳明置于整个理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以洗炼的笔法勾勒王学之大纲与流变,指出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其以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 万物一体 和 变化气质 的遗留问题,贡献了独特的 良知 理论。钱先生讲王学,提醒读者 脱弃训诂和条理的眼光,直透大义,反向自心 ,以求得王学之 真着精神处 ,这是钱先生于王学的独特之处。这是钱穆一生中专门研究王阳明的学术著作,完整地呈现了钱穆早年研究王阳明的学术成果,也是了解阳明学极简便的入门读本。
我们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的话是否代表了权威?哲学究竟是什么?面对生态威胁,我们应该怎么办? 本书记录了法国哲学大师布鲁诺 拉图尔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通过与记者尼古拉 张的对谈,拉图尔回顾和反思了其长达50年的思想历程。在书中,拉图尔从改变世界谈到现代性的终结,从 盖娅入侵 谈到 着陆何处 ,从何为哲学谈到给未来一代的寄语,他对 栖居于大地之上 的呼吁亦始终贯穿其中。这部生态哲学的启蒙之作,将拉图尔精彩纷呈的哲学生涯串联成线,带领我们认识拉图尔,同时走进生态哲学,开启生态哲学的全新可能。
中国哲学这门学科从20世纪初创立以来,已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而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短短十余年间,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研究领域发生了一些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变化。针对这一变化,中国哲学的教学内容和思路,亦当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哲学”一词,源自西方。在中国传统学术分类中,本无一门被称为“哲学”的学问。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以西方学科分类为模式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国哲学”,即在此转型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在现代,西方学术文化处于一种具有话语霸权的优势地位,因此,这一学术转型的基本进路,就是在来自西方的“哲学”范畴和概念框架中,对中国传统思想学术进行现代意义的理论和体系建构。这样,如何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保持中国思想学术自身的独特性和文化精神,便成为中国哲学研究所
《论语》全面记录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逾越的圣典,是审视我们生活方式原点的思想宝库,也是凝聚智慧、磨炼人性的永恒名作。 《论语之心》是日本儒学研究泰斗加地伸行写给大众的《论语》普及读物。基于对人类幸福的真谛这一核心命题的思考,作者从《论语》中精心摘选了一百二十余个章句,对其进行体系化整理,将其划分为十二个章节。不仅全面介绍孔子生平、阅读《论语》的乐趣与方法,同时生动阐释《论语》的思想精髓,重新审视人类与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幸福的本质、学习的目的与方法、谨慎处事的箴言等。 每个章句都配以白话译文,并添加多位古今中日名家的解说,帮助读者轻松理解《论语》原文,带领读者发现指引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智慧。
学籥,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之钥匙,即学习方法。钱先生一生浸淫学术,今举其成学之心得以告后学者,为读者开示入学门径。本书收录钱先生论治学方法论文十二篇,各重学问之一端,皆有精论,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获知孔门为学之要,进而得为人之道;第二,根据朱子著作,逐条阐析朱子读书方法;第三,分析评点近代大儒陈澧、曾国藩、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读书治学方法,更增其借鉴与指导意义;第四,钱穆先生结合自己读书治学谈论学问的 入与出 推寻与会通 等,并略谈当时学风之弊,读者可获知做学问 如何跑进去,与如何走出来 。
本书是一部从佛学的角度解读阳明心学的讲演集,共分为七讲,前两次是三人会讲,其他五次由雪亭主讲。作者认为,阳明心学萃取儒释道精华,因此学习传统文化,应当以阳明心学为切入点。 雪亭禅师通过平实、浅近的语言,生动、深刻、具体地讲解了王阳明的生平与核心观念 心外无物 四句教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此心光明 ,并通过文本分析和理论辨析,指出阳明心学以禅学为理论来源之一,二者可以相互贯通。 在此基础上,雪亭禅师研判当代人的心理状况。他认为,由于文化缺失、信仰缺失,很多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表现为抑郁,亢奋,人格分裂;而要治疗亚健康,阳明心学是一剂良药。作者分享了自己与同仁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和成果,富有启发性,可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