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众家之长,分三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及其卓越的思想。上篇 传奇王阳明 是王阳明的人生传记,讲述了王阳明是如何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一代圣贤的传奇经历;中篇 王阳明的心学智慧 选取了一百多条王阳明箴言,并加以解析,从 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 等十六个方面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下篇 《传习录》全解 是王阳明门人子弟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它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阳明心学的基本的著作。触摸王阳明的心学,就如同用双手轻轻抚摸心里深层的秘密,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禅宗里拈花微笑般默契与随意,一个顿悟就洞悉了
本书对原作做了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皆附有提要以解析、导读,并精选了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案例,涵盖管理、商场、职场、处世等领域,逐篇阐释、解读,用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出鬼谷子的智慧谋略。为了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鬼谷子》这部文字简明而内容博大精深的著作,本书请专家精心配制了数百幅工笔手绘彩图,这些图又分为 案例示意图 和 策略解析图 。 案例示意图 随文绘制,无论是人物的面貌和穿着打扮,还是器物的形貌、建筑的样式,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悉心考据,力求还原历史,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出真实的人物精神风貌和故事情节,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品读每个案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宝贵的人生经验,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策略解析图 以图解的方式开解每个案例中当事人成功与失败
《清末民初西学术语译介与接受研究》主要研究翻译史,力图贯穿思想史和学术史,涵盖了代表性的学术思潮,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但对各个阶段的研究各有所侧重。在章节的总体设计上,以历史进程为线索,从鸦片战争起,到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论述。具体分为五个部分:部分概述清末民初西学术语译介及规范工作,分清末和民初两个阶段论述;第二部分描述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影响西学术语译介的两大学术思潮;第三部分重点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期间西学术语译介史上涌现出的两位杰出的翻译家;第四部分描述甲午战争之后到新文化运动期间,西学术语译介的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第五部分论述清末民初西学术语译介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本书追索了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 陈腔滥调 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作者主张,应重视 基层圣贤 在推动中国文化统一性、塑造基层思想流向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应把 被教化者 视作一种教化主体,关注细民怎样改造自己心意中的 乡里的圣人 。 本书运用心理史学、 具身认知 等方法和概念,刻画了思想与生活之间无声的互动过程,妙尽幽微,引人胜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终生受益的金玉良言 老人言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朴实实用的人生箴言,是祖祖辈辈用经验和教训口口相传留下的忠告。翻开历史我们能够看到,每一个胜败兴衰故事的背后,都有我们中华民族的老人之言曾做出预测和总结。 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世间浅显平实而又深邃奥妙的智慧,教你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的意义。这些口口相传的金玉良言,是人间至理,因为它们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谆谆教诲,也是纯粹的智慧。
《伦理中国:中华六家道德学说精要》在张岱年先生的指导下以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的伦理学基本派别为线索,探究了儒道墨、法和佛、道两教伦理思想的产生,演变和基本思想特征的,以便能更好地揭示各派思想的本奥及其现实的意义,希望能有益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 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由汉朝黄石公所著、东篱子解译的《素书全鉴(珍藏版)(精)》一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清茅星来极崇朱子学,惟感坊间流行《近思录》诸注本粗率肤浅,故作《近思录集注》纠正之。其书博采众说,参以己见,又名物训诂,考证尤详。《近思录集注》开清人以考据方式注解《近思录》之风尚,亦为清中期以来*为流行的《近思录》注本之一。
《古典学研究:古典哲学与礼法》收录了国内古典学研究领域一线学者的八篇文章,探讨了古典哲学与礼法的关系,内容涉及柏拉图政治哲学、古典自然法理论、古典自然状态论、古希腊廊下派、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喜剧,以及中国传统的诗经学、庄学,等等。刘小枫老师专门为此撰写了《普罗米修斯与民主的秘密》,分析了阿里斯托芬笔下鸟儿城邦的隐喻,揭示了自然爱欲与礼法的对立,并富有洞见地提出了《鸟》是《云》的续篇:苏格拉底的哲学打破礼法规定的后果,便是《鸟》所描绘的情形。另外,本书还收录了两篇书评文章,分别评论英语学界古典学研究作品《苏格拉底式的王者色诺芬》和《李维撰史的意图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