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唐代崛起,这在中国妇女史上前所未见。本书对唐代女道士这一群体展开完整而全面的研究。虽然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对女性不利,但她们并不是牺牲品,而是有可能成为生机勃勃的力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参与性别关系的重组、权力构成的交涉及社会发展的运作,唐代女道士即为这一代表。
万寿宫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万寿宫文化的原始资料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由于正史上关于万寿宫文化记载极少,而且零散,在部分文人笔记上有一些记载,但又不够系统,明清小说上的描述又多夸张,不可作为信史。在历史资料遗留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了清代光绪四年金桂馨、漆逢源编纂的《万寿宫通志》,这是一部研究万寿宫文化 非常重要的资料。2004年我们就已经开始整理这部书,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一度放下了,目前我们得到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江西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使得该项工作又得以进 行。为了便于阅读,现把我们的一些看法说明如下,以便读者参考。
教练式辅导在创新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一个少有人探讨的话题。本书呈现了教练式辅导和创新过程之间的新关联,作者坚信,教练式辅导在促进创新的努力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具有打开创意之门、培育杰作、引发创新所不可或缺的大局思维。本书的目标就是为读者提供促进创新时所需的关键教练式辅导技巧,相信人人都会变成创新达人,人人都能通过教练式辅导技巧有效促进创新。 本书告诉大家,教练式辅导能帮助你不平庸、找到独特的创新解决方案、取得更大成功。本书有丰富详实的方法、贴士,还有众多实操性强的练习和案例。这本通俗易懂的书,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读者学习创新教练技巧以及提高进入创新教练角色所需的能力。同时,它也帮助读者获得一些实用的工作贴士,从而提高团队协作及个体合作方面的效率,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以及促发新点子的企
《列仙全传》,又名《有像列仙全传》,是明代的一部仙传故事集,共九卷,前八卷署名明代王世贞辑次,第九卷为明代 书商汪云鹏辑补。全书以时序为纲,收录上古至明中期的仙道人物六百余人。全书篇目篇幅大多短小,文学性及趣味性极强,往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个生动而丰满的神仙形象。此书的亮点是配有193幅精美插图,所涉神仙人物220余人,这些插图出自明代新安派 刻画世家中的黄一木之手,线条流畅,人物传神,郑振铎先生称其为“典型的上乘的徽派刻插图作品”。《列仙全传》是古代刻录神仙图像 多的仙传读本,体现了古人丰富而浪漫的想象力,是研究中国神仙源流及仙道观念发展的重要图籍,也是大众休闲阅读的选择。
《真诰》,包括《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较多记载了传道之事;二是较常谈到修道养生之术,包括数种存思法以及服食丹药的方法;三是较详尽地描述了 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等;四是介绍了上清经的传授历程。《真诰》是中国古代道教 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保存至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史料之一,在中国 史、文化 占有独特地位。此次点校,以明代《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二年俞安期重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韦兴刻本、日本京都大学“六朝 研究课题共同研究班”《真诰校注》为校本,并参校《无上秘要》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系列重要道书整理而成。
本书介绍中国道教的源流、特征、仪式、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老子指真》从《道德经》中致力于示现真的位置即境界,这种境界由一种可称之为阴性思想保证。 《老子指真》通过细致研读《道德经》,试图表明: 终的肯定性无法从知识性论证中获取,这种 的肯定性在《道德经》那里就是无思。老子之无是克服一切虚无主义的大写肯定性;真与主客二元的结构性想象无关,真归属于忠信之域,只在圣人的身位或生活上获得确定。真必须是实践之德,是在无的信守中克服虚无的过程;以文字传递自身的传统必定是超时代的,它作为思想早已行至未来,前提是当下的复活,因此必具革命性。
《老子指真》从《道德经》中致力于示现真的位置即境界,这种境界由一种可称之为阴性思想保证。《老子指真》通过细致研读《道德经》,试图表明: 终的肯定性无法从知识性论证中获取,这种 的肯定性在《道德经》那里就是无思。老子之无是克服一切虚无主义的大写肯定性;真与主客二元的结构性想象无关,真归属于忠信之域,只在圣人的身位或生活上获得确定。真必须是实践之德,是在无的信守中克服虚无的过程;以文字传递自身的传统必定是超时代的,它作为思想早已行至未来,前提是当下的复活,因此必具革命性。
《性命圭旨》,不知撰人,明中后期出现的一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极负盛名的丹书,以 为 终归一,立足道儒释三家,阐述性命双修理论功法,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也与当时重要教派三一教存在着密切联系,明显吸收了三一教的内容。 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元集总括修炼理论,后三集叙述九大口诀。全书配图55幅,直观明了,有助于理解文本深义。 书稿采取校注的方式进行整理,以中国 图书馆藏郑振铎原藏明万历乙卯本为底本,校以国图藏程于廷天启壬戌递修本、哈佛汉和图书馆藏吴之鹤本(影刻本)、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抄本、国图藏康熙乙酉年潘水臣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棣鄂堂本等。整理者深谙道典,对本书校注用工甚勤、用力甚深,采取解构的形式,将其他道典尤其是林兆恩著作中,与《性命圭旨》相近的内容一一罗列出注,力求阐明思
《老子指真》从《道德经》中致力于示现真的位置即境界,这种境界由一种可称之为阴性思想保证。《老子指真》通过细致研读《道德经》,试图表明: 终的肯定性无法从知识性论证中获取,这种 的肯定性在《道德经》那里就是无思。老子之无是克服一切虚无主义的大写肯定性;真与主客二元的结构性想象无关,真归属于忠信之域,只在圣人的身位或生活上获得确定。真必须是实践之德,是在无的信守中克服虚无的过程;以文字传递自身的传统必定是超时代的,它作为思想早已行至未来,前提是当下的复活,因此必具革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