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包括《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较多记载了传道之事;二是较常谈到修道养生之术,包括数种存思法以及服食丹药的方法;三是较详尽地描述了 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等;四是介绍了上清经的传授历程。《真诰》是中国古代道教 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保存至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史料之一,在中国 史、文化 占有独特地位。此次点校,以明代《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二年俞安期重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韦兴刻本、日本京都大学“六朝 研究课题共同研究班”《真诰校注》为校本,并参校《无上秘要》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系列重要道书整理而成。
作为中国本土的 ,在民间流传久远、深广,它有着独特的信仰、经籍、养生精神、炼养方技、 禁忌、科仪符号等,并影响着相关的文学、艺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 的产生和历史流变, 林林总总的派别, 的经典文献, 哲学, 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 的修炼方法、 的科仪、 文学艺术、 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 发源、兴起的标志,采用 界自身肇始于黄帝的说法,并引入了 全面准确的新的文献资料。
......
《真诰》,包括《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较多记载了传道之事;二是较常谈到修道养生之术,包括数种存思法以及服食丹药的方法;三是较详尽地描述了 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等;四是介绍了上清经的传授历程。《真诰》是中国古代道教 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保存至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史料之一,在中国 史、文化 占有独特地位。此次点校,以明代《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二年俞安期重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韦兴刻本、日本京都大学“六朝 研究课题共同研究班”《真诰校注》为校本,并参校《无上秘要》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系列重要道书整理而成。
......
《老子指真》从《道德经》中致力于示现真的位置即境界,这种境界由一种可称之为阴性思想保证。《老子指真》通过细致研读《道德经》,试图表明: 终的肯定性无法从知识性论证中获取,这种 的肯定性在《道德经》那里就是无思。老子之无是克服一切虚无主义的大写肯定性;真与主客二元的结构性想象无关,真归属于忠信之域,只在圣人的身位或生活上获得确定。真必须是实践之德,是在无的信守中克服虚无的过程;以文字传递自身的传统必定是超时代的,它作为思想早已行至未来,前提是当下的复活,因此必具革命性。
《颜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是一部全面研究、记录南宋时期,流传于鄂东南阳新颜子山地域的混元教文化手稿。混元道派是由南宋人雷时中创立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全新的道教流派,曾有数千名混元弟子,至今已近八百余年历史。《颜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是一部全面研究和记录南宋时期,流传于鄂东南阳新地域的混元道教文化手稿。 《颜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分六个章篇《混元综述》、《雷时中与混元道》、《经典评析》、《道教故事》、《混元音乐》、《韵腔曲牌》等,对其流传历史、道教始祖、混元哲学、主要经典、道教习俗、混元音乐等层面,进行了卓有依据的田野考察,是对鄂东南乃至中国南方混元道派文化历史的开创性探索与丰富。作者以较大的篇幅记录了混元道教音乐全貌,用100余段乐谱对其声腔体系中的“北腔”“颜腔”“叹腔”“彩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