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包括《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较多记载了传道之事;二是较常谈到修道养生之术,包括数种存思法以及服食丹药的方法;三是较详尽地描述了 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等;四是介绍了上清经的传授历程。《真诰》是中国古代道教 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保存至今的东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史料之一,在中国 史、文化 占有独特地位。此次点校,以明代《正统道藏》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二年俞安期重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年韦兴刻本、日本京都大学“六朝 研究课题共同研究班”《真诰校注》为校本,并参校《无上秘要》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系列重要道书整理而成。
《云笈七签》是宋代著名学者张君房领衔主编的一部 道书,凡一百二十二卷,共分三洞四辅,集中摘录了《大宋天宫宝藏》菁华,引书达两千余种,世有小《道藏》之称,不仅是研究 的重要文献,也是历史、文学等传统学科不可或缺的资料。 李永晟点校的《云笈七签(共5册)》以《道藏》本为底本,参校了清真馆本、《道藏辑要》本等,尤其注意道经的互校、改正、标校异文数千条,是迄今为止 个全面、深入的整理本。
东晋葛洪所撰《神仙传》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10卷,是其所著道教经典《抱朴子?内篇》的案例辅教之作,以具体人物事迹阐释他的“神仙实有”“仙学可致”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想象丰富,记叙生动,体现了魏晋时期的神仙观念及魏晋文士风气。其中不少人物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一些成语和文化典故,如“沧海桑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杏林”“橘井”等,大众耳熟能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次整理以收录神仙数目较多且文字内容较为丰富的广汉魏丛书本系统的《道藏精华本》为底本,并附录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的《太阴女》《太阳女》《乐子长》3篇,共计97篇、101位神仙的故事,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个整理本。
《 大辞典》是由上海市 协会组织编纂的专业辞典。 本辞典分为二十大类,包括:总论、教派、人物、教义、经籍、神仙、科仪、 、教制、洞天福地与名山宫观、养生、外丹、内丹、文学艺术、节庆与民俗、科学技术、史事、研究、港澳台 、海外 。各大类下又按相应原则划分小类。此分类体系纯为方便检索之用,并不代表严格的学科体系。收有四则附录,分别为《张天师世家名录》《道教年度节庆日志》《中国道教协会历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一览表》《道教历史与中外大事对照年表》。 本辞典综合吸收了百年来 研究的成果,并且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力图客观地反映近四十年来,海内外 界在改革开放时期和 信仰自由政策贯彻落实下出现的新事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振兴的新面貌。
中国大陆研究道教而成“学”,系比较晚近之事。二十世纪初“国学”之名浙兴,道教研究列其中,被人偶尔涉及。“五四”运动后文史及医学史、化学史等研究者,以西方学术框架研究道教,颇有斩获。其中就有许地山著《道藏通检》、《道教思想与道教》(《燕京学报》第2期,1927年)、《道教之根本思想及其对于人人生的态度》(《读书季刊》第1卷第2期,1935年)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道教研究之发轫期,许地山之《道教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正是此期之突出成果,许地山成为“系统梳理道教历史的先驱者”,书成为“部道教的专史”,“力求系统梳理道教发生、发展历史的先驱性著作”。三年之后,傅勤家之《中国道教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道教学术方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再过七十年,道教6研究终成为国际性大学问“大批
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道教的教理教义,承继了东方伟大圣哲学老子的道家学说,蕴含着睿智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道教与中华古老文明浑然交融为一体,而又独具自己的风骨和特色。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占有重要位置。 道教养生方法在我国影响深远,有鉴于此,展开对道教的研究,对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说,当是一件十分有的意义的事情。作者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是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问题。究竟哪些内容属于道家,哪些内容属于道教,是个不易说清的问题。这种局面的出现绝非偶然。因为道家与道教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收录了张义尚先生武术方面的著作,包括金家功夫述略、武术杂谈、武术阐微、太极漫谈、真传易筋经、气功七论、峨眉宗气功摘录、心气秘旨修习口诀等部分。本书为张义尚先生亲传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孚琛研究员整理。
本书收录了张义尚先生丹道方面的著作,包括养生蠡测篇、气功保健的研究和实践、气功溯源集、仙道漫谈、心气秘旨诀中诀、养生极则、顶批《金丹真传》等部分。本书为张义尚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孚琛研究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