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在中国,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汉文的佛教经典,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已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还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经以其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一次完全读懂佛经》一书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从佛教的创立、传播途径、基本教义、修行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了11部佛教经典加以解读,诸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在一些较难理解的部分,本书还进行了详细
《金刚经》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 今天,在繁忙的生活中,压力、疲劳、挫折、迷茫,容易使我们陷于焦虑,身心疲惫;这时候,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读一读佛经,都可以让心平静下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然从容,更积极乐观,遇到任何事都能坦然面对。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费勇教授的代表作。作者结合20余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你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
公元前500多年,悉达多在古印度伽耶村菩提树下开悟得道,被尊称为 释迦牟尼 ,佛教的历史自此展开。2000多年后的今天,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佛教基础知识、历史、宗派、典籍、诸尊、真言、手印、法器、持物、动植物、传承、艺术、养生、饮食,是一本全面的佛教入门书。 本书收录了300多幅精美图片和大量的图解,图文并茂为你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佛教世界,在阅读这本书后,你不仅可以轻松地通览佛教文化,还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
《金刚经》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 今天,在繁忙的生活中,压力、疲劳、挫折、迷茫,容易使我们陷于焦虑,身心疲惫;这时候,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读一读佛经,都可以让心平静下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然从容,更积极乐观,遇到任何事都能坦然面对。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费勇教授的代表作。作者结合20余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你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 《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
《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活泼自在的生命状态。 翻开本书,在禅宗六祖慧能的句句点醒中,刹那间唤醒身心内在活力。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无法化解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不知不觉间已烟消云散。
禅学大师吴言生参禅、悟禅、说禅精华之叁 经典颂古 流传上千年的禅宗,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它含蕴丰富、博大精深,受到古今中外各界人士的向往与喜爱。禅*有特色的形式是公案,而吟咏公案的颂古,是禅门智慧之一,它绕路说禅,简洁精当,意境浑融,自古以来即喧传禅林而不衰。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颂古》是对吟咏历*为经典的一百则公案的颂古诗的体悟与阐释,揭示其深刻精警的禅悟内涵,使禅宗颂古这智慧中的智慧、精华中的精华,能够以直截了当、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献于读者面前。 《经典颂古》将带领读者修禅、习禅、悟禅,让读者超越尘缘羁绊,摆脱世俗挂碍,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多一份从容与淡定、洒脱和自在。
本书初版《和佛陀一起去修行》出于2006年,此次全新增订。全书分为三篇。上篇《轮回》是全新增加的,以《妙法莲华经》为依据,在佛教基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中,架构了一部玄幻小说;中篇《六道》以历险的形式向我们描述了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恢宏生命轮回历程,揭示了佛教基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下篇《彼岸》则介绍释迦牟尼佛的修行体系,向我们普通人传达心灵自由之道。 这本书让人们从困顿于自我执着中开始点亮心头一盏智悲之光。从个体到家庭,从社区到社会,让我们从写好自己的 人 字开始,构建起本属于我们生命的自然美好与世界的和谐安宁。这一步,让我们从当下出发! 纪录片(DVD): 继佛教纪录片《超越轮回》引发全体佛教网络长达三年的视听轰动后,《超越轮回》的完整升级版 七集大型佛教文化纪录片《从当下出发》隆重上市! 在
《汉化佛教与佛寺》可谓当代文史专家白化文描绘的到目前为止*好的 寺庙导游图 。 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本书着眼于佛寺的建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佛教的起源、传播、汉化,是一册有关佛教和寺庙的入门读物。 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已退休。主要研究方向为专科目录、敦煌学、佛教等。已发表的单行本著作30种,主要有《佛光的折射》(1988)、《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校注》(1992)、《敦煌文物目录导论》(1992),《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1998)、《学习写对联》(1998)、《承泽副墨》(2002)等。
本书收全四部佛学界一致认可的僧传经典,是所有佛家弟子和佛学爱好者都有必要反复阅读的入门书! 全书生动沉着地记述了佛教传入中国以来 1300位高僧的生平事迹和言行思想。每天静心读一传,您都将收获一次充满感动和喜悦、受益匪浅的修行。 对于一般的佛学爱好者来说,佛教典籍实在过于繁浩。而这套生动易读、系统详实的历代高僧传记全集,是您了解中国佛教历史和常识的上佳读物。 全书所收四部僧传分别是《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大明高僧传》,选取权威的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所收版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我们将原书断句改为现行新式标点,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酌改了原书中的个别明显有误的错字。即保留了原版的风貌,又使原书变得简易好读。 其中《续高僧传》和
密教是秘密的宗教么? 为什么密教诞生于印度? 密教如何翻越喜马拉雅山传入中国? 为什么有汉传密教与藏传密教之分?敦煌石窟如何记录密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 《解读敦煌 神秘的密教(平装版)》通过对敦煌石窟现存的密教造像和壁画的研究分析,阐述了敦煌密教的分类(即分为汉传密教和藏传密教),敦煌密教的来源,汉传密教在中国的传播,藏传密教的异军突起和汉传密教的衰落。
在《舍得》中,星云大师继续释发学识精义,对大众人生拓展、学业、事业、生活及修养心性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指导,启发人在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把握住自己,沿着精进的方向完善自我,以和谐社会。
庄圆法师著的《因果的真相》所阐述一切因果律运作的原理,读者如果与今生自己的境遇及心念作对照,就会拍案叫绝,甚或感动及为自己负性心念的前愆而后悔。请先放下自己的一切自我、成见、自大,敞开心胸来阅读本书,一一对照印证因果镜! 读者当能印证因果经的真实不虚,感动来自彼岸的声声慈悲叮咛与震天撼地的警钟。愿有缘接触因果经的人,能珍惜、把握此因缘而能朝蜕变生命,往清净、光明、自在的极乐净土方向而行。
本书属于韦伯在 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与《中国的 :儒教与 》一起构成“世界诸 之经济伦理”之研究成果,属于三大卷本的《 社会学论文集》第二卷。作者在本书中研究了印度的 。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在亚洲,举凡 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 ,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 教的角色。
施青石编著的《图说金刚经》以鸠摩罗什法师所译《金刚经》为原文,进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通解,让你轻松理解千余年历久弥新的大智慧。作为国学经典,《金刚经》穷极宇宙,又关怀日常。文中将经文要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演说,引发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给你能断一切执念的智慧。 本书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图解形式,将这部经典的要义呈现出来。文字贴切、引发共鸣,插图精美、呼应内文,图表直观、逻辑清晰,文字、插图、图表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营造愉快的阅读体验。即便佛学零基础,也能理解这部经典的大智慧。“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希望本书的出版,为您打开通往宁谧与欢喜的方便之门。
原始佛教在佛滅度一百年后產生部派,至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遠播南北,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傳力,南傳至斯里蘭卡等地(現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傳至中國(現存有部經典丰)。唐義淨《南海寄歸傳》谓:南印乃至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所傳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諸國(今東南亞)皆傳有部。二部盛極當年可见一斑。 汉译《杂阿含经》為有部較早傳本,由法顯從斯里蘭卡取回,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是北傳四阿含中梵出作品,被认为是接近早期佛经原貌的佛陀言论集。而與之對應的南傳巴利本《雜尼迦耶》則完整保留了二千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經的原貌,是現存古老的佛經。 惜此珍本自來中国,即以 小乘经 蒙塵,流轉千年,次第颠倒、经卷殘失、誤寫误补、面目難辨。直至近代有呂澂、印順等前輩對此做了開創性的研究,《杂阿含经校释》即在此
《菩提道次第广论》完整勾划出佛法修学内涵,统摄三藏十二部经的佛语心要,引导佛弟子到成佛的正确圆满次第,是可以实修的教授。一如世间学问须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才能成就,修学佛法也有一条心路历程,须经共下士、共中士、上士的次第才能圆满,此论犹如一把钥匙,能开启一切佛法宝藏。
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 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想的历史变化过程。在20世纪以来禅宗史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修正了此前禅史研究的若干结论,而且对禅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若干与前人不同的新看法。作者首要关注的,是思想之流变,而非宗派法门之兴衰,由此对于禅的流变,得出了独到精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