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世界上*大的宗教之一,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不仅描述了基督教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宗教组织和灵性生活,而且描述了它如何改变政治和人类社会。 本书作者行文的足迹遍及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3世纪的印度、7世纪的大马士革以及20世纪的旧金山、韩国。他是 游历 最广的基督教历史学家之一,他所传达的地域感与他所传达的思想力量一样引人注目。他以不同于前人的方式介绍了基督教历史的发展。这是第一部真正的基督教全球史。
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宗教史家恩斯特 特洛尔奇的代表作,是完整且深入地理解特洛尔奇思想的最佳导引性文本。在本书中,他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基督教学说传统及其内在的规范性意义,进而深刻地探讨了个体的心性伦理、历史主义的相对性与信仰的绝对性、社会的价值基础等现代性核心问题。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史学面临着论证自我绝对性的危机;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表明特洛尔
斯宾诺莎著的《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为两卷和两个附录, 卷为“论上帝”,第二卷为“论人和属于人的东西”,附录一为“论实体、自然、上帝”,附录二为“论人的心灵。 卷有十章内容,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什么、上帝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卷有二十六章内容,阐明了他关于人的境况的看法,对人如何受被动感情的影响、人的理性的御用以及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人的康乐和 完善的自由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灵魂伴侣;成功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很好途径。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凯勒指出,婚姻是一种荣耀的关系,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和最神秘的关系;上帝创造婚姻的目的是使我们与上帝更加接近,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欢乐。凯勒以圣经为基础,结合自己与妻子凯西三十六年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婚姻的意义及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本书既适合已婚和单身的信徒,也可帮助非信徒认识幸福婚姻的福音根基。
此著延续解构“西学东渐”的思路,强调传播主体在一国学术,文化场域的重大势位差别,以德田资源为中心,突出强调三个特殊视角:一是对国别资源功用区分的重视,二是对传播主体迁变的突出,三是对学术/教育制度生成的探讨。 研究思路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突出比较型、群体性研究;往往通过两个个案的比较研究,或是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个案为主体的群体性研究,同时呈现其活动场域的丰富场景,尽可能回到现场。 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德文学科做研究场域;在时间维度上,既注意打点深入的可能,也考虑到历史屏幕的跨度性,尽可能从多场景、多元化的角度呈现历史的复杂图画。压在背后的,既有对个案人物的“同情之理解”、“温情之敬意”。也不乏“审视之目光”、“拷问之思量”。
本书是一本享誉世界的灵修巨著。正如其名字所喻示的那样,它鲜明的特征,是能帮助人们在人生的荒漠中寻获甘泉。 作为一本少有的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读者阅读的名著,其引入注目的地方是书中随处可见的警言佳句。本书采取一天一篇的形式,全书共 366 篇短文。每篇短文或讲述寓意深刻的故事,或阐述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用简洁优美的语言,直接向着人的内心说话。 作为一本具有广泛、持久、深厚影响力的书,其力量来源于它展现了一种能够胜过一切境遇的力量。它的每一篇章所指向的,都是一个能在患难中带给人随时帮助的活水泉源。任何遵循这种指引的人都能向着自己的境遇夸胜。正因为此,虽然每一篇短文直接的关联并不大,但事实上都能让干渴难耐的人看到汩汩泉源,这样的一致性是极其罕见的。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界对影响欧陆现代国家形成的启蒙思想探讨很多,所受影响很多,所受影响也深,但对影响英美等国改良的加尔文主义却少有探讨。本书从历史性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一个加尔文王主义的研究思路。 本书探讨了16到18世纪加尔文主义关于自由的思想,以及其精神对五个现代国家(一个城邦和四个国家:加尔文的日内瓦、胡格诺教的法兰西、诺克斯的苏格兰、清教的英格兰、殖民地的美国)形成的深刻影响。首先,作者回顾16世纪中期约翰 加尔文的思想在日内瓦城邦的产生和发展;其次,追溯了16世纪70年代加尔文主义怎样影响人民的抗命权和宪法权利等方面的合理性、系统性和非宗教性;在第三章中,作者讨论了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加尔文主义在教会和国家誓约中的发展;第四章,阐述了清教徒经历的斗争及其结果,这也是17世纪英格兰革命的
《创世记》乃圣经开卷之首,也是本系列之首卷。《返璞归真:创世记》讲解神创世之道,引领人追本溯源;同时刻画圣经人物生命深处,开解现今信徒灵命桎梏,引领信徒自洁、委身于神;具借古喻今之道。 《蒙召得赎:出埃及记》是借着以色列人的经历作为实例,解释什么叫做真自由、自由的代价及怎样运用自由。 《分别为圣:利未记》是神劝诫以色列人务要圣洁、与祂亲近的书卷。 《忠心善仆:民数记》是神功诫以色列人务要忠心的书卷。 《整装待发:申命记》提醒我们要谨守摩西教导的敬虔生活原则,爱神爱人,让我们能过着得胜的生活。
\\\\\\\\\\\\\\\"【内容简介】:该系列丛书为全英文版,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经典传统、哲学、伦理学、 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文艺美学、语言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各个学科的百余篇经典著作。专门邀请了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翻译注释,旨在帮助读者品位到原汁原味的学术经典,同时又能借助注释 好地领悟原文的深刻内涵。费尔巴哈在《 教的本质》中从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阐明了 教神学的秘密,认为它实质上是人本学,分析批判了 教及神学,批驳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关于 教的错误观点。《 教的本质》在当时唯心主义占据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其中所阐述的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对 的知识分子起了思想解放的影响。 \\\\\\\\\\\\\\\"
在中世纪早期,关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从异教皈依 教的原因,以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这是欧洲军事和 征服及殖民的结果。而作者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全新的解释,颠覆性地指出:与其认为皈依 教是斯堪的纳维亚的被动接受,不如将其归因于该地区部族首领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使然。作者通过细致地分析以及对考古学、文学两种资料的历史重建,为研究中世纪 教的扩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由费尔巴哈编著的《 教的本质》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本书属灵操练礼赞,是一本灵修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灵修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简朴、独处、顺服、认罪、敬拜、引导、庆祝,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的题目,以及相关经文和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圣经和神学功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灵修大师。《生命的洗练》是傅士德的处女作,英文原版首现于1978年,一举奠定了他在灵修学上的权威地位,2018年《生命的洗练》出版四十周年,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学者们赞叹其思想深度,高列于各大神学院教科书榜单。
这套“希伯来圣经教科书”系列的特式:一、勾勒这部经典的写作背景、文本结构。二、精解这部经典文本的重要思想内核,阐述各卷书所包蕴的神学涵义与人文意义。三、介绍这部经典解读的不同进路,概述国外圣经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和评经方法。四、在深入解析文本的基础上,尝试跨文化的、汉语式的圣经解读。五、每部教材各章节后均附有思考题和进阶文献,供学生研习,以及读者参考。游斌著的《希伯来圣经导论(希伯来圣经教科书)》是其中一本。本书介绍以色列的历史(主要是民族简史)、宗教、风俗制度、古代西亚文化的影响、希伯来圣经的形成、托拉(Torah)、先知书(Nevi'im)、圣卷(Kethuvim)等经卷的结构、特色、神学思想。
英国伦敦有一个火车站名叫“十架君王”,它在罗琳的畅销系列《哈利波特》中已经享有不朽的声誉,本书书名即是取自于它。本书故事情节的展开是以马可福音的记载为基础,叙述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十架君王的生平故事。已经民宗委审读,同意出版。文号为:沪民宗函[2016]49号。
1882年,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令“狂人”宣布“上帝死了”。1889年1月,即将崩溃的尼采在 的话语中却透露出“上帝就在尘世”的消息。在尼采 的文字中,他早年对 的贬斥销声匿迹了。本书通过对尼采 的书信、手稿与其已发表著作之间内在关联的研究,试图重建这些“哲学—叙事实验”盘根错节的文本发生的过程,从中探寻从“上帝已死”到“上帝仍在人间”之间的思想路径。
本书是奥古斯丁圣经研究的重要成果。新约圣经中包括四部福音书,这四部福音书叙述的角度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时间顺序上的不同和历史细节上的差异。这些不同和差异是否表明四部福音书互相冲突?奥古斯丁对四部福音书的平行经文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和谐一致性。奥古斯丁是第一个认识到福音书在文本上相互依赖的学者,《论福音书的和谐》则是论述福音书叙事的和谐一致性的经典范例,该书对后来的福音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保罗 蒂利希是当代为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相信他的神学、哲学思想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并不陌生,近些年来,对于蒂利希思想的研究日益广泛而深入。基督教独特的爱 圣爱 《Agape)同希腊人文哲学所表达的爱 欲爱 (Eros)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西方思想,尤其是犹太一基督宗教传统与自希腊哲学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逐渐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蒂利希神学思想中的爱观念在 爱 的观念史上十分具有特色,代表了将圣爱和欲爱两种爱的类型统合而非分离的一种倾向,他的爱观念既有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根源,亦有其在当代伦理学当中的应用,具有无比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王涛博士细致而全面地梳理出了蒂利希爱观的具体内容,并把对于 爱 的这一独到见解置于思想史的脉络当中。结合基督教神学和人文哲学,为中国基督
唐佑之博士撰写的《约伯记注释》(上下卷)系“天道圣经注释”系列之一。该系列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创世记注释》(五卷),《约翰福音注释》(两卷),《歌罗西书注释》,《雅歌注释》,《腓立比书注释》,《罗马书注释》(两卷),《士师记注释》。 “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是目前第一套集合全球华人圣经学者撰著、出版的全本圣经注释,也是当今汉语世界最深入、最详尽的圣经注释。“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注重原文释经,作者在所著作的范围内都是学有专长,他们结合了当代近期新圣经研究学术成就,用中文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尤为难得的是,大部分作者都具有服务信仰社群的经验,更贴近汉语读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