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泥板、石碑、莎草纸、手抄本上的记忆可以保存数千年。写在网络上的记忆平均存在的时长只有100天。网络平台一旦关闭,我们的回忆、爱好、生活感悟、学习资料都会消失。 一代代人积累的记忆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进化优势:知识和文化。如今我们却面临一个悖论:数据不断膨胀,也在不断丢失;信息触手可及,我们却记不住任何知识。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从史前时代至今人类是如何记忆的,提醒我们数据存储不是记忆,引导我们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洪流中,有限的注意力应该用来记住哪些记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处理膨胀的信息?消失的记录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谁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播和流传至后世。
我们思考空间的方式关系重大。它折射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我们的政治。例如,它影响了我们认识全球化的方式、我们理解城市的方式,我们发展和实践一种地方感的方式。假如时间是变化的维度,那么空间则是社会的维度:他者的同期共存。这是空间的挑战,而且这种挑战以往被固执地回避了。多琳 马西的《保卫空间》通过哲学与理论的交锋,通过讲述个人和政治的反思,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本书之所以叫 保卫空间 ,在于它提倡重新焕发我们潜在的宇宙学的空间性活力。《保卫空间》是所有对空间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的空间转向感兴趣的人的基本读物。作者多琳 马西认真严肃而时有不恭,就对空间的重新想象和直面空间的挑战而言,本书又是一份引人入胜的宣言。
《乡土中国》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乡土中国》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
卞利著的这本《二十世纪徽学发展简史》重新梳理了20世纪徽学研究从萌芽、初步展开到繁荣发展的历程。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20世纪上半叶徽学的萌芽与早期发展;20世纪50至70年代中期徽学研究的展开;2
《经国济民——中国之谜中国解》以“经国济民”为名,看似专门讲述中国经济发展,其实不然。“经国济民”意不在探究“国民经济”,而是从经济口子切入,讨论 治理的话题,采用的不是经济学视野,而是大历史和大文化视野,重在解读中国如何经历“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着眼于一个几近被肢解、被征服、被灭亡、“贫病愚私”弊端丛生的 初步建成现代大国,重新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新鲜史实,揭示隐藏其中的诸多文化奥秘。在《经国济民——中国之谜中国解》里,经济发展成果仅仅充当了文化密码的符号,受关注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所传递的信息和所象征的意义。
本书是关于苍坡古村落的个案研究报告,报告以全息的方式揭示了苍坡古村落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建筑、文化、政治、民俗等,其中重点叙述了经济变迁、村落建筑格局、耕读文明等。通过这些研究,寻找出苍坡古村落特有的文化价值,如古村落“文房四宝”的总体设计具有的传统文化意蕴,古村落繁荣的传统“耕读文化”也极具特色;也试图寻找出古村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合适路径,强调保护传统和走向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催生了环境、生态、流域等一系列问题。本书以美丽浙江建设实践,如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等为案例,借鉴国内外跨行政区域合作的优选经验,探索突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跨区域经
费中正著的《手机与西江苗民的生活——城乡转型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是西南大学人类学民族学跨学科研究团队“流域与族群互动”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西南地区河流和山脉众多,文明的发源离不开山河塑造的流域文明,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或者是多元文化的呈现,多样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在互动交融中呈现出的一种格局。作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不仅是人们眼中的 旅游区,而且见证了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的社会转型。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我们展开了思考的空间,并指向发展与传承。本书以社会转型为研究目标,将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一个窗口,采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通过手机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媒介串连起苗民生活的变迁,以及城乡社会转型发展与文化传承。
......
......
......
《守护生命的路:健康苏区行》以赣南苏区为案例,以充满细腻、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党和政府帮助赣南人民建立三级卫生网,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卫生保障的发展过程,记录了在振兴赣南卫生与健康事业征途上涌现出来的动人事迹,展现了苏区人民自强不息、勤劳善良的精神风貌,讴歌了神州大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的伟大实践。
《中国古代科学(精)》中,李约瑟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入手,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炼丹术、针灸和宇宙观,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充分挖掘,展现了古代东方与西方在技术及思想上的差异,及前者如何通过阿拉伯世界对西方产生了影响。作者在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古代世界神游,所述问题涉及拉丁语、古汉语、阿拉伯语等诸多语言文献,在激发读者思索东西方差异的同时,为借助“他者”眼光反观自己的文化传统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 视野”和“比较思维”。
......
当前生态文明已上升为 发展战略,面对 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指标刚性制约,企业并购特征与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低碳技术整合、追求生态协同效应、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低碳并购模式将成为并购市场的新常态。 田满文、颜淑蓉编著的《低碳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作为 社科基金项目的 终成果,首次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企业低碳并购新模式,系统构建了反映生态文明要求的低碳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框架,提出了低碳并购新思想,开辟了并购研究的前沿领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并购理论,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填补了并购理论研究的空白,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