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怀着无限好奇心的学科。关于人类的种种问题,人类学家都想寻求答案。 这本《人类学:第13版》涵盖了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综合性读本。它旨在为大学的人类学教育提供支持,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入门引导。本书被作为美国各高校人类学的标准教材,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存在的本质。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28章,每个章节涵盖一个特定的主题:第一部分介绍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并对人类学家使用的方法进行综合论述。第二部分关注从早期哺乳动物到现代人类的进化。第三部分讨论关于文化何时与如何演化的证据,以及逐渐促成较复杂文化发展的可能因素。第四部分尝试用
人的身体和对待身体的态度不是永恒的。身体随着年龄而变化,受物质条件和文化的制约,而不同的时代对身体则表现出不同的关注。《身体的历史》皇皇三大卷,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从宗教、艺术、医学、性、卫生、屠杀和暴力、体育、表演等各个角度论述了身体的文化史,全方位地展示了西方社会的变化对人类对身体的自我认知的影响。 《身体的历史》*卷主要论述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身体的历史。全书从宗教、医学、文学、性、体育锻炼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 现代 身体出现的过程,认为在这一时期身体经历了一种双重张力:既突出集体的强制性又强调个体的解放。束缚和解放这两种动力混合在一起,赋予现代身体一个合乎规格的清晰轮廓。
本选题通过研究考证藏文史料中的藏族地区历史地名和大都、上都、中都、北京、南京等中原历史地名,阐述了历史上藏族跟其他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历史地名角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多历史依据。
《历史的观念(增补版)》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此书为柯林武德遗作,最初于1946年由诺克斯编辑成书,极受学界关注。199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由杜森编辑的《历史的观念》(增补版)
《众神的星空》 在古代,星空常被人们同信奉的神明与神话传说相联系起来,于是星空就变成了一种人类文明与文化的镜子,透过星空与天文内容我们无疑能较系统地看到众多文化、众多信仰、众多知识、众多民俗细节的起源。本书即从天文的角度出发,覆盖希腊神话体系,并以英语词源词汇为落脚点,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讲解。 《星座神话》 在希腊化时代,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把当时能观测到的恒星分为48个星座,这些星座都沿用至今。每个星座都有一个生动的形象,它们相互交织,在 深邃而幽暗的星空中上演着传说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 白羊座aries:载着姐弟逃离刑场的牡羊;双子座gemini:手足情深;室女座virgo:冥王掠妻记;宝瓶座aquarius,斟水的美少年;仙女座andromeda:囚锁于海滩的少女;武仙座hercules:赫剌勒斯的
这是一部关于认知科学哲学内容全面、详尽,观点新颖,思想前沿的文集,由国际知名认知科学哲学研究者撰写,涉及的五大类问题涵盖了该领域的大部分内容:关于心智的传统哲学问题,即心智本质的长期哲学问题;元理论问
《四川方言词典(书签定制版)》 《四川方言词典》由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编
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 定价 15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中国) 出版时间 2024年05月 开本 作者 中国历史研究院 著 页数 ISBN编码 9787030784810 内容介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 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运用考古材料,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各具特色又相生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特的内在气韵和精神品格。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 然性、文化内涵与*特
本辑计划收录30篇左右的相关论文,主要涉及三个议题: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讨论地方环境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讨论地方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生态与地方性知识发现(讨论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环境保护知识)。收录文章的研究范围以 民族地区的相关案例研究为主,主要是东北、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实地研究,少量涉及国外地区的实证研究。本论文辑致力于民族学与生态学、环境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应用,重点挖掘和整理地方性知识,总结民族地区的特殊经验,突出地方特色,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学术智慧和地方案例。
本选集收录王嗣均教授50余年科学研究生涯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是城市化研究系列论文。二是人口迁移与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系列论文。三是人口地理总论类论文: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人口地理学,人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四是 外报刊对王嗣均教授的评价。学术借鉴的需要。随着 现代化建设迅速推进,经济和人口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发生深刻变化,广义人口地理研究领域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