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作家扎伊德写道: 人类每三十秒钟出版一本书。 普通读者如何才能跟上最新发行的图书?更不用说众多可以追溯到荷马和柏拉图的经典著作。即使对于最伟大的藏书家来说,出版的前景也令人畏惧。此外,扎伊德认为,人们似乎对写书比对读书更感兴趣(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1%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应该写书)。尽管对这种状况感到沮丧,但扎伊德对当今的图书出版状况持着哲学观点,他声称该行业并不总能意识到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其压倒性的多样性。在出版业中,一本只吸引数千读者的书很可能会被出版,而商业电影业和其他大众媒体几乎必须完全在超预算规模上运作。它不是一本开创性的书,而是一本引人沉思的书,是关于21世纪初的出版业和文学发展状态的思考与观察。
农商银行分支行行长作为基层一线的经营管理人员,既是业务经营的“战斗员”,又是管理工作的"指挥员”,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须要具备一定的品格素质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形成系统性思维,才能为分支行的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本书作者结合长期从事的基层经营管理岗位实践,总结了分支行行长需要具备“四个品格”,即――“高度”“大度”"、“韧度"、“温度”";“五个能力”,即“政治执行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作为分支行行长管理工作的实战经验,以期为同行或其他相关专业管理者提供借鉴。
《中国近代新文学名著系列丛书》整理再版了近代在中国用中文出版的经典新闻学著作,所涉及的图书既有专著、教材,也有译著,全面涵盖了新闻学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等领域,成书年份前后跨越40年。在这40年间,中国的新闻学科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成就巨大。对这些著作的再次出版,为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绘制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全景,度量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厚度,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也为纪念中国新闻学诞生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近代新文学名著系列丛书》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首席专家雷跃捷对《中
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知识生产的一个高峰,是当代中国思想文化重要的 原始积累 阶段。当时,轮番涌现的人道主义、科学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新时期现代化发展的伟大进程。 本书从图书出版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纷繁复杂且相互关联、既明显可感又难以捕捉的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梳理,试图揭示图书出版活动与社会思潮形成、发展、转向、消亡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框架合理、逻辑清晰、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对新时代出版业与出版人有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