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世纪以来的畅销小说为研究对象,汇集了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诸多知名学者的前沿研究,围绕书的封面和互联网书店,书籍、音乐产业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文学奖项和书籍销售,亚文化和青少年小说的销售等重要议题,从多角度论述了图书封面的视觉特性与功能,探索图书、媒介与营销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思文化与商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展示了关于图书封面的新的学科观点。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出版理论的较为集中、系统的思考。作者对出版的功能、出版的价、出版的规律、出版的与外延、出版的地位与作用、出版的业态、出版的角色、出版的结构、出版的介质与技术条件、出版的政策,等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记录这些思考。作者关注移动互联环境下出版的革命、知识的革命以及出版的新业态、新角色,满含深情而有力地提出,虽然 出版 一词的概念与边界在数字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冲击下正变得模糊与恍然,但不管技术与资本的力量如何强大,历史的经验证明,书籍依然存在 书在,出版就在;出版在,出版人就在。
作者青年时期曾以编辑家龙世辉、茅盾的个案研究奠定其出版学术基础,并开启治学生涯。本书精选作者从教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后出版个案研究的精品力作。案例选题更为典型,材料搜集更为厚实,分析揭示更为深刻,精彩呈现了中国当代出版实践中所凝结的知识和文化创造的复杂甚至尖锐矛盾。 走出个案是每一位个案研究者深入个案后的向往。本书思想却徘徊在出版个案之间、之后。基于出版人性把握出版社会性,基于普遍性理解特殊性;出版人事中的偶然性渗透着出版社会的必然性,出版时空中的现代性映现着出版人文的传统性。沿此解释路径,或可逼近出版理论。
本书是一部持续、深入跟踪近年来 数字出版及其研究发展态势的综述类著作。本书的研究对象囊括从数字化环境、数字出版者、数字出版物到读者的数字出版价值链各环节和要素;研究主题既有一直备受关注的开放获取出版、质量控制与评价、数字出版经济与经营、技术赋能与标准数字版权保护等,也有逐渐进入主流研究视野的数字教材、开放教材、数字阅读和社会化阅读等:数字出版技术研究方面,热点从早期的电子书、阅读器延伸到ARNVR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AIGC研究等。 在 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数字出版正在改变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对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数字出版研究成果,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数字出版及相关研究的演变和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邓伟志是我国第三代社会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持续几十年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问题进行不懈而深入 的研究。《邓伟志全集》(22卷本)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历时一年多整理完成,共分为社会学卷(3卷)、社会 科学卷(2卷)、散文卷(4卷)、家庭史卷、家庭卷·妇女学卷(3卷)、教育卷、科普卷、亲历卷、人物卷、 传媒卷、书评卷、文化卷、议政卷、影像卷等。 《邓伟志全集》不仅如实地记录了邓伟志先生从事社会学研究、文化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的风雨历程 ,也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位有良知的社会学家一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对世界孜孜不倦的 思考和探索,凝结了其五十余年学术研究和个人思考的结晶,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本书是其中的 《邓伟志全集(书评卷)》分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历来重视出版理论和实务相关问题的研究,注重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促进个人水平的提升和团队能力的提高。每年组织员工编写出版有关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的论文集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可以达到激励出版社员工关注出版社、出版行业,鼓励员工总结出版工作经验的目的。因此,出版《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22》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可以实现出版同行交流的目的,为繁荣整个出版行业贡献力量。《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22》全书分为“出版工作”“选题策划”“书稿审读”“市场营销”“书评书介”五大板块,共一百余篇文章。论文集所收文章全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员工平时对工作的思考和感悟,与工作紧密相关,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