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融合发展的生动记录,南方报人精耕业务的战法秘笈,南方特色运营管理的智慧结晶。 以凝心铸魂、深度融合、智慧转型、多元开拓、人才支撑、治理赋能的 六步赋能法 ,讲透南方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壮阔新程。 《新程 南方报业融合发展之路》是新时代南方报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的生动记录和全面总结,是全体南方报人传承弘扬75年前《南方日报》创刊的初心使命,不断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时代注脚。本书由胡正荣、支庭荣两位专家的专业观察开篇,分 凝心铸魂 深度融合 智慧转型 多元开拓 人才支撑 治理赋能 六大板块铺开,既有对转型历程的呈现,又有对壮阔新程的前瞻;既有对战略思维的提炼,又有对实操案例的阐析,述论结合、图文并茂、可读可感。全书旨在通过探寻南方报业守正创新、不懈探索的坚实足迹,展现其推
李彪的《直击人心: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一书对日常的媒体关系管理及危机时的舆情应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回答了方法论意义的实务操作问题,是作者多年舆情研究的心得体会,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声誉管理与危机应对都具有操作手册式的指导意义。
《中国近代新文学名著系列丛书》整理再版了近代在中国用中文出版的经典新闻学著作,所涉及的图书既有专著、教材,也有译著,全面涵盖了新闻学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等领域,成书年份前后跨越40年。在这40年间,中国的新闻学科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成就巨大。对这些著作的再次出版,为研究中国近代新闻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绘制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全景,度量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厚度,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也为纪念中国新闻学诞生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近代新文学名著系列丛书》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首席专家雷跃捷对《中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只是近三年来《新京报 书评周刊》发表的极少一部分封面报道文章,书里的麦克法兰、周其仁、梁漱溟、王阳明、朱大可、沈志华、李零、托克维尔、张英洪、贺麟、俞可平、熊培云、金克木、林怀民这14位思想家,也只不过是极少一部分我们曾经关注过的引 渡 人。但是,他们来过,闪亮过。这些思想家在人类群星璀璨的天空里,虽然很可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流星,但是,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品一品他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 渡 一段小小的美好时光,到雾霾之外的清新世界里去。
按照十三五的规划,建成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 六大 体系。《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研究》对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客观观察,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体现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研究》朝气和活力。
《数字出版数据库基础与实训教程》以碎片化的 数字出版物内容管理为案例,以SQL Server 2005为 数据库管 理工具,介绍了基于数字出版的数据库基础知识与应 用。教程共分为七章,内容 安排如下: 章: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据 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 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的概念与规范化要求、数 据完整性的概念与使用、关 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流程等,并运用这些基础理论,设 计了一个“数字出版内容管 理”数据库模型,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 第二章:介绍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 及其安装步骤和配置管理等。 第三章:介绍SQL Server 2005的系统数据库、 数据库存储文件以及用户数据 库的创建与维护操作方法。此外,应数据库管理的安 全性需要,介绍了通过分离 和附加的方法实现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功能。
紧扣考试大纲跟进*新动态剖析考点知识同步练习强化真题 解读机械工业出版社本书是 注册审核员考试辅导用书,是根据《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试大纲》和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认证人员基础知识系列教材编写的。本书对考试大纲、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相关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深度剖析,内容架构合理,分为管理体系认证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在审核中的应用、管理体系审核通用知识和技术在审核中的应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知识及其在审核中的应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四部分。本书通过考点知识讲解、同步练习强化(含历年真题)、答案点拨解析, 地强化考生的应试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参加 注册审核员考试的考生用书,同时也适合作为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能力用书。
《2016 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延续前几年的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对2016年数字出版产业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本书将三联书店创办的思想文化评论类刊物《读书》作为研究个案,考察30年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历史使命的转变。通过对《读书》杂志这份思想学术文化杂志文本的分析,考察了其创办发展、创新的历程以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思想界、学术界的发展变迁轨迹进行了细致描述和梳理,并对主要影响进行了评价,阅读此书有助于读者全面、生动地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生成的机制。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 》(作者张志强、左健)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报告”系列“中国出版业发展报 告”的首辑,由总报告、分报告组成,同时将港澳台 地区出版业报告、新千年 来中国出版业大事记作为附录。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 》总报告《成就、问题与展望: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 业》。对2000年来的 中国出版业作了全景式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建议。 报告从七个方面列出了新千年来中国出版业取得 的成就:,出版 数量增大,进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新千年来,中国 的出版社数量、出版品 种、总印数的增长,出版物发行网点的上升,彰显着 中国出版业进入新千年 来的进步。中国出版的新书品种数,除低于美国外, 超过了英国、德国、日 本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出版大国。第二,兼并重组 、改
《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研究》共六个章节,各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第1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第2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融资环境分析;第3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分析;第4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分析;第5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案例分析与反思;第6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融资风险与规避。
《近现代山东报刊知见录》(作者林卫东)分报纸和期刊两部分,均按报刊名称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其中目录部分于每一种的题名下,简要标注其创办人、创办地点、起止日期,有的还附有内容简介,供读者参考。《近现代山东报刊知见录》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稿分为四章,探讨了 四化 问题:《章 精品化:出版转型升级的原则》《第二章 市场化:出版转型升级的基础》《第三章 数字化:出版转型升级的重点》《第四章 国际化:出版转型升级的关键》。 本书稿体现了作者对出版转型升级的思考,体系较完整,实践案例较丰富,较具话题性,对指导出版实践有着一定意义。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是各个阶层和领域的抗战,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而且也表现在文化领域。本书遴选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抗日战争时期创刊或复刊的文艺期刊289种,按现行行政区划分类排列,涵盖了北京、重庆、广东、广西、湖北、江苏、上海、四川、香港、云南、浙江、中国其他地区、海外等十二个地域。本书主体以图录的形式编排,辅之以相应的期刊信息简介。每种期刊选取1-3帧图片,以封面、版权页或目录页为主,旨在使读者对期刊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期刊简介信息则分别著录其序号、期刊名、国家图书馆索取号、出版地、出版者、起止年代、刊期等信息。 这些抗战文艺期刊图录的出版,一方面重新勾勒出抗战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对于研究文化发展规律、书写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另一方面,这些
《叶至善序跋集》内容简介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
本书是国内外*重要的中国学术期刊认定、分类分级排行榜与**期刊、核心学术期刊指南之一。《BR》 全书共三章:*章,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的意义、理念和做法。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特色,评价的具体做法。第二章,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得出了66个学科的中文学术期刊的、2个综合大类的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的和5个学科大类中文OA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排行榜。具体来讲,本次评价分三个部分进行,*部分为中文学术期刊评价部分,共收录6390种中文学术期刊,经过66个学科的分类评价共得到366种**学术期刊(A 等级)、1693种核心学术期刊(A和A-等级)、1914种准核心《BR》学术期刊(B 等级)、1847种一般学术期刊(B等级)和570种较差学术期刊(C等级)
本书收录著名出版人、资深编辑家聂震宁先生论述精品出版的讲稿50篇。本书以 出版力 为统摄,梳理了中国现当代出版史上200余个经典案例,涉及主题出版、社科出版、文学出版、古籍出版、科技出版、少儿出版等重要领域;兼及精品出版的内涵与外延、源流与演变、特征与规律、逻辑与思维的考察与阐释。 本书既有图书生产逻辑的重新发现,也有精品出版思维的深度探索;既有图书生产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有精品出版方法的实际指导,对于出版业的转型和升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主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批硕士论文之一《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报刊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该文是研究生院新闻系首届研究生80多篇毕业论文中长的,4章21节,共8万字(正文6万字,页下注释64条1万字,引文注释154条及其他1万字)。这在还没有要求学术研究规范的1981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由于严谨治学,38年后的现在,该文仍有独立的学术价值。故本次正式发表,保留了1981年论文的原有状态和格式,仅纠正了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 关于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研究,当时发生了一些学术争论。 《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收入作者1982年发表的论辩文章《关于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报刊思想的几个问题》,以还原当时的情形。 我国首批新闻学研究生是怎样学习的?作者根据日记,努力还原当时的学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