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从哪里来? 纪录片到哪里去? 为寻求答案,一代又一代纪录片工作者,在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的过程中,毕生求索,孜孜不辍,《纪录片简史》亦试图回应纪录片的这三大终极问题。 《纪录片简史》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纪录片百年历史,将纪录片的起源、纪录片观念的形成与演变、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等穿插其间,辅以纪录片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创作流派、理论主张和美学理想。 历史使人明智,理论滋养灵感。希望《纪录片简史》有助于读者了解纪录片百年文化,生发纪录片创作兴趣,知古、明今、创未来。
1990年代的英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喜剧电影,包括反映劳工阶层生活的《满腹怨气》(1996)、《一脱到底》(1997),关注亚裔移民的《东是东》(1999);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浪漫爱情喜剧《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1994)、《诺丁山》(1999)以及在全球广受欢迎的 憨豆先生 系列电影等。这批喜剧电影不仅在票房上颇具实力,同时也得到了评论界和学术界相当程度的肯定,它们不仅仅让观众发笑,也引导观众注意和思考社会的疾病和问题,可以说是一批成功的、具有启发价值的电影。对这一时期英国喜剧电影的研究,对了解英国电影、西方类型电影、英国电影传统、英国民族电影、类型电影的本土化、英国社会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在跨文化的视野下,分析这批电影的创作特色和文化特征,并通过中英喜剧电影创作的个案比较,讨论电影的创作传统
本书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深入分析2013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现状和趋势,剖析行业重点焦点问题,探究改革发展中的经验与亮点,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广电行业发展的宏观局势与发展轨迹。书中汇集了全国广电系统的信息和智慧,是广电改革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风向标,是海内外和行业内外了解中国广播影视实践进程的重要窗口,是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改革的权威平台。
本书对2021年中国电视剧行业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在该年度出品的电视剧中甄选出十部 作品,从艺术性、商业价值、宣传推广等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由此总结当代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路径并展望未来的前进方向。本书所选出的十部作品,历经网络票选、大学生投票、专家投票三轮评选,充分展现了参与群体的广泛性和专业性。本书由浙江大学 影视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共同创作,是影视工作者、影视专业师生以及广大影迷了解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
本书“总报告”呈现了中国广电事业产业在2014年取得的新情况新亮点,并对2015年发展总体趋势做出判断;“发展报告”发布年度权威信息和数据,全面深入展现2014年中国广电行业改革发展的进展和特点;“专题研究报告”从全局高度和国际视野,透彻剖析中国广电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焦点问题;“个案分析报告”聚焦行业典型案例,生动展示成功经验,提供借鉴和启示;“附录”用翔实数据量化展示2014年中国广电发展全貌。
本书是《大师镜头》系列的 力作,作者秉承了该系列深入浅出、图例明晰的写作特点,从摄影机运动、布景设计以及场景调度等方面为读者梳理了100个经典案例,以达到让电影脱颖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师镜头》系列前两卷侧重于故事情景设计,而本书作为前两卷的升级版, 多的是对片场工作的还原和提炼。每个章节基本上概括了拍摄过程中的某个重要环节,例如镜头的选择、纵深的调度、布景设计、取景与构图等。读者既可以选择通读全书,也可以选择将本书带在身边,作为技术手册随时进行翻阅。
本书以“故事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编剧原理”的深层规律和实践技术。“故事原理”主要从故事的特征与价值、故事的品性与基因、故事形态、故事的功能,以及故事的基本模式等方面论述故事创作的基本原理,“编剧原理”部分则结合具体的创作案例,从影视剧的特征、影视剧的叙事语言、叙事传统和叙事结构,以及各种类型影视剧的基本故事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影视剧编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书中附录部分则包括一个电影剧本和两个剧本项目分析报告,可以作为创作案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业内编剧、导演、制片人、项目策划、文学编辑的实用工具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戏剧影视文学、导演、制片和编剧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书归纳分析了在三网融合时代广播组织受到的前所未有的技术和制度挑战,以及国际社会在弥补技术进步给立法、司法制度带来的不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跨学科交叉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美、英、日、德、法等发达国家先进立法经验和把握国际立法动态的前提下,对广播组织权在新的环境下的性质界定、权利内容、权利限制等方面进行动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2017年是中国电影产业从扩大规模到提升质量、从集聚资源到谋求质的突破的一年,也是上海电影产业借上海“文创五十条” 的东风寻求跨越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电影产业热点频现,电影票房不断打破纪录,涌现出《战狼2》等全民性的话题电影。不过,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之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全产业链技术型、商业型和管理型人才缺乏。影片质量方面也需要有 多具有高行业水准与艺术水准、体现中国文化自信、反映当下中国现实、富有民族文化内涵和形式的精品影片。就市场定位而言,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内容分层,吸引 多不同类别的观众走进影院。本报告就此结合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动态、热点、代表性影片以及上海 电影节二十年回顾专题等案例分析,围绕“以内容促发展,提升电影产业 影响力”的主题,策划
本书是电影研究者、影评人开寅在学术及相关媒体上发表的电影评论及综述。作者有意识地在电影评论中应用德勒兹电影理论的方法论,以电影影像的本体分析取代电影符号学和阐释学在分析研究中的 地位,从电影的形式、创作方法论以及工业体系运作等各个方面重新结构电影运作的机制。尝试勾勒一幅“符号隐去”而“影像本体浮现”的电影影像图景。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从电影工业体系、美学和哲学等角度切入论述的长篇电影理论文章;二,聚焦于具体影片的电影评论文章;三,与电影文化相关的论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