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 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 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 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 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中国 传播体制的优化、中国形象的 传播策略、中国 传播叙事策略的优化、短视频助推中华文化内容的 传播,主要解决在 传播实践中采用何种具体策略和方法提升影响力的问题,对于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特点,发挥各种传播主体的优势展开立体的叙事框架,构建 传播新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是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 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号18ZDA311)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华文化的 传播作为背景和主线,扩展了 传播的研究视野,将政治传播、文化传播有机整合,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下探寻构建中国特色 传播体系的新思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本卷主要涉及网络时代中国 传播的新格局、中国 传播现状分析、中华文化的 传播、中国 传播的机制建构,主要解决 传播的现实环境与宏观战略问题,对于我们大力推动 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宣传体制,打造具有 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报”——《深圳特区报》40年来的创业历程和非凡业绩,从创刊时简陋的铁皮房,到象征新闻旗舰的报业大厦,从单一传统纸媒到多终端现代传媒,从为改革开放呐喊的惊世巨作“猴年新春八评”“东方风来满眼春”,到为传播新时代新思想而作的激越鸿篇,每一奋进的足迹都有翔实的记录,从中可以找到辉煌背后的理念转变、机制创新、业务变革等改革探索。本书再现历史,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兼具,是研究《深圳特区报》崛起历程、深圳传媒业发展进程的重要史书。
《中国图书馆年鉴2009》是反映中国图书馆事业年度发展状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中国图书馆年鉴2009》2009年卷反映2008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图书馆年鉴2009》2009年卷正文采用分类编辑法。全文由特载、纪事、专文、图书馆工作、学术研究与活动、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专业文献、统计资料等几大部分构成。书后附有综合索引。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5》是我国部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年鉴。该年鉴在回溯百年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记录、真实反映了2014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和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取得的成果。空间上,全书以16篇连缀成卷,内含四个板块:历史篇、成果篇、概况篇和综合篇;时间上,借鉴编年体史书编撰方法,相关条目按事件、人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该年鉴学术信息极为丰富,是专业的新闻传播学科工具书,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存兴业之良鉴、积治学之文范。
本书突破以往通讯、消息、言论、广告、发行、印刷等纯业务性传统分类法,采用全景式、透视式分类设置章节,揭示上海报业的历史全貌、发展轨迹和内在本质。
本书为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自建馆以来的业务历史梳理,包含详尽的馆藏珍稀文献目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被 批准为首批 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现图书馆以及各院系资料室共拥有纸质图书200万余册、电子图书220万余册。线装古籍22万余册,旧平装3万余册。古籍包括宋、元、明、清各种善本1434种。馆内线装地方志3000余种,约占全国该类地方志总量的13。其中大部分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方志,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民俗、气象、水利、物产等,其中《新疆四道志》(手抄本)等方志,系稀世珍本。古籍中众多的汉文年谱、家谱、传记等珍善本古籍和20余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本、刻本、金石拓片、清人画册等,不乏稿本、孤本,可谓价值连城。如明万历刻本《两朝平攘录》、清乾隆武英殿本《平定准噶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期刊文章发表与引用方面的统计报告,是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基础上,以“中文知识链接门户”为基础,以我国正式出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6000多种中文期刊(包括英文版期刊)为统计源期刊,对全部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分项切分、规范化处理和有效连接,经统计分析后编制而成。本报告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特征和学科地位,客观地反映期刊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