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业的专业危机及美国当下社会政治经济的重重危局,从历史和比较的视野审视当下新闻业的问题与前景,用知识社会学的路径观照新闻制作方式的迭代,并将之放置于政治语境,即政治制度形塑新闻就像新闻形塑政治制度一样进行细致考察。 沿此路径,本书还考察了民主理论与实践中的新闻和新闻界,探讨了今天处于经济危机影响下的新闻组织的存续,以及全球性的新闻议题 假新闻 。与唱衰新闻的论调相反,作者认为新闻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它是政府系统问责制网络中的基石性机构。 正如《纽约时报》书评所言, 这种对新闻业及时而重要的辩护,对于任何关心新闻及其未来的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本书对中国新媒体产品创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新媒体产品创新的产品因素、组织因素、市场因素和经济技术环境因素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产品创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本书可以为文化传媒产业方向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作为参考。
左光斗著,吴纯生点校的《左光斗诗文集》主要依据《左忠毅公集》,共整理收集其序言与跋、奏疏、诗词绝句七大类、尺牍、序文祭文等类数篇。通过阅读,了解左光斗为官18年,深知民间疾苦,首倡在北方种植水稻,任劳
在我国,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刺激现代化进程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腐败问题备受政府、媒介和民众等多元主体的关注。本书重在考察围绕反腐败议题的中国媒介话语构建的关键性因素、媒介话语传播机制、媒介话语传播规范、参与者媒介素养、媒介话语引导等重要问题,试图对于反腐败议题媒介话语构建的应然状态做出解释。从反腐败议题媒介话语在中国的构建和传播过程可以看到,这种媒介现象的 中国式 特征与规律,均建立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长期发展和博弈的基础之上。本书可供政府管理人员、公共舆论研究者参考和阅读。
本书拟以时空为经纬,以艺术史、经济学史和科技史为范例,彰显不同领域文创在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特色与共性,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作为精神性创造的文创,是变化的前奏,驱动创造;又是变化的成果,照亮文创;文创的 文 不只为创意想象预设了特定的理论架构,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资源;文创的 创 ,基于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创意实现提供落地方案,在解决发展变化问题的同时孕育生长新的文化。方法上,转换形而上学的思维,在消除价值鄙视链的交互视野里,重新考察艺术、经济与科技的创造史,可以发现文创范式转换下呈现的共性:理想与现实妥协、继承与创新共在、连续与间断交替、进步与衰退共生、垂直与水平纠缠、繁复与简化相向 在时空中跨越学科兼具矛盾的文创规律的发现,将为文化与文明在范式面临根本性转换、侵域渗域的
作者自小学始为诗,但小学、初中、高中之作既不外发,亦不自览,唯封存而随行。欲出之作概为大学、读研闲时之笔,风意相近,而今风骤变,回看前作恍如前尘,再无自考自究之用,俨然已成史,故欲版之。作者有自创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