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读。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07年第二版,2016年第三版)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精心修订,已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中文本科通用教材,并出版辅助教材《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和《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简明本《现代汉语通论精编》也于2012年6月出版,并配以多媒体光碟。全面增订的《现代汉语通论教学参考》,预计2017年出第三版。
本书是《西方*语言学理论译介》丛书之一,介绍了汉语形式句法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以及当前国际语言学界关于形式语法研究的*进展。全书沿用比较"传统"的模式,把形式句法学的基本原理融人课程里,让学生可以通过句法学理论分析汉语语法的特点,并结合汉语实际展开研究。
本书从制度史的视角梳理魏晋南朝时期官品与官资制度各自不同的渊源脉络,并考察相关的运作秩序。研究尝试摆脱传统官品中心论的若干局限,从制度脉络与运作语境出发,系统辨析早期官品的建构原理、体制渊源、文本形态、制度过程,同时考察以官班为代表的官资制度,重点关注其源流及王朝政治体制下的资位秩序及相关的运转情形。在此基础上探索魏晋南朝官僚等级管理制度的内在原理和规律,为理解该时期制度与政治文化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言编织而成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会受到我们自己听到、看到和使用的语言的影响,并会被无意中对语言所下的臆断所支配。语言既能让人走到一起,也能让人走向对立;既能促成善行,也能粉饰恶政;既能促进沟通,也能引起争讼。洞悉语言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性,避免让语言成为控制我们思想的工具,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愉悦,获得自由的心境,拥有美好的人生。
本书囊括了生成语法研究领域40年的理论发展,不仅详细叙述了早期的规则系统以及中期的原则系统,还对后期的*简方案有所涉略。全书共有八个部分,包括生成语法学的科学性质及哲学基础、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规则及规则系统、表达式及表达式之间的关系、限制及限制的作用、原则及原则系统、语类的沟通及语类的分解、运算系统及系统的精简等。且附缩略语表、术语英汉对照表、主题和人名索引等,便于学习查找。这部描写生成语法发展历程的著作面世以来,备受好评,被称为*好的生成语法学习入门书。
本书采用西方历史语言学教材的理论介绍,结合东方语言的研究,如汉语史、汉藏语、阿尔泰语的比较,补充修订。本书先介绍欧亚和其他诸大洲语言的分布和分类;关于语音、形态、句法、词汇和语义的基本知识,再讨论历史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涉及的内容包括世界诸大洲语言的分布和分类;语言基本构成中的形态、词法和句法;语言结构的历史演变;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和20世纪结构主义历史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语言的接触;历史比较法的研究;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汉语和汉藏语的历史等。
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是一个几被遗忘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伴生同行,在废除汉字的号召下,试图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音,被理解成激进且进步的文学与政治革命之组成部分本书以语音中心主义内部的辩证关系为切入视角,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追索汉字革命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以各自的背景和立场,厕身于这场“革命”中,他们不同的“拼音化”实践,让对“声音”的追寻,融入了汉字罗马化、汉字拉丁化、五四白话话语、语体文和新形声字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策略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汉字革命的诉求,也与20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与民族救亡、抗日
《古汉语重叠构词法研究(第二版)》:作者在当代语言学理论框架内对古汉语重叠构词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发展语音 形态交互作用的生成语法理论,以解释产生不同重叠类型的动因和过程,并就重叠研究对语音学音系学研究的作用作了探讨。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的研究方法新颖,见解独到,反映了古汉语重叠构词现象研究的进展。
这是中国文字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中国文字学史进行了独特合理的分期,内容翔实,观点明确。书中主要叙述和研究了历史上各个时期文字学各流派的著作及作者,阐明文字学学说的源流及变化。很多观点和论述填补了中国文字学史上的空白,亦为后人学习与研究中国文字学提供了借鉴和方法。
本书围绕语言学学科本质和学科基本问题,梳理具体学科的学术史,以便完整清晰的梳理学科发展的脉络,呈现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同学派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内容有:1.语言学学术规范概述。2.中国语言学简史。3.语言学基本内容及学科体系。4.语言学研究程序规范,包括选题、文献调研、研究设计。5.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介绍语言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6.语言学写作规范。7.语言学引文规范等。
《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分研究和个案考察两个部分,卷末为附录。 研究部分共有7章,绪论该书汉语词汇研究领域关于二字词问题的研究,提出并阐释了笔者的基本观点。*章通过整理丰富的佛经译词研究成果,探索二字词研究的新视角。第二章讨论日本江户期兰学家的翻译实践。第三章聚焦19世纪来华传教士的科技术语造词活动。第四章讨论本土译者关于单双节译词的问题。第五章以近代词环流与日语影响为题,阐述日语对汉语的影响方式、所及范围。
上海话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承载了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海上风情 上海话朗读》选取的绝大多数是上海作家的一些描写或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散文,内容涵盖上海弄堂生活、海派美食、邻里之间交往、亲情友爱、外出旅游等诸多方面;小部分为其他地方作家的散文,作者从另一侧面看上海文化、看上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上海的各种风土人情。 作家原作大部分使用通用语写,经由编写者改写成适合沪语诵读的文字后,请人用沪语诵读。 《海上风情 上海话诵读》选择100篇文章,每位作者选用一到两篇,以体现类别的多样性。
《汉语语法的多维研究》共收录邵敬敏在汉语语法领域研究论文27篇。根据研究内容,共分为虚词新探索、框式结构研究、句式系统分析以及语法研究的理论探讨与战略思考四个部分。虚词新探索8篇,主要是在宏观思考以及研究方法论方面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框式结构研究6篇,重点研究了框式结构这种有趣而独特的结构,对其中重要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并重点对其研究方法做进一步探讨。句式系统分析7篇,对有特色的的具体句式进行探讨,也包括对疑问词的进一步研究。*后部分是语法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战略思考,一是理论上的探索,如对 变量 的探索,对主观性和主观化的摸索;二是对宏观战略的思考,即要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大胆破旧立新,要有语言自信、文化自信。
本书为《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2009,商务印书馆)的续集,选编作者2008年以来发表的同类主题的论文49篇,分为“新出简帛与古文字考论”“新出简帛与古文献研究”“评论及其他”三个部分。古文字考释资料从商代甲骨文跨越到东汉简牍,囊括了整个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所收文章既有严密的考释文章,也有学术史的回顾,又有对名家研究成果、学界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学中的柏拉图问题展开讨论,即要解释我们何以在可用证据如此缺乏的情况下所知甚多的问题。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学领域中也存在柏拉图问题,该问题是为了解决语言获得中的“刺激贫乏”( poverty of stimulus )难题(也称“可学性问题”),即语言输入和语言能力的不对等。具体来讲,虽然儿童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时间短、残缺不全、数量也有限,但 终他们却能掌握一套丰富而又复杂的语言知识系统。在乔姆斯基看来,这种输入和产出的巨大差异是由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来弥补的。这种内在的语言机制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遍语法,而生成语法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探寻普遍语法的原则。本书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普遍语法的哲学启示、管辖及约束理论的模块介绍以及对西方知识分子未能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批评。
本书为第二十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会议于201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由 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本次会议,围绕“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与语义、语用”和“现代汉语虚词与语法范畴”等专题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该书为本次会议的部分论文选,其他与会所有论文题目以附录形式收录于本书。
本书以(明)赵南星注《三字经》为蓝本,按照从原文三言句式中,每句里选取一个常用汉字的方法,共辑录了356个常用汉字的篆、隶、楷及现今楷书简化字等书体,展示其演变过程,并对其本义、引申义作出释解。 书中356个汉字的相关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书体以及每个字的解释都是在对《说文解字》《甲骨文大字典》《汉语大字典》《金文书法用字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字书典籍反复斟酌的基础上汇编而成。愿这356个汉字化作一粒粒优质的种子,深深地根植在少儿们的心里,伴随他们茁壮成长,将中华 传统文化之精华弘扬传承下去!
本书是作者继《成语误用辨析200例》(2013)和《成语误用辨析200例续编》(2018)之后写的又一部文集。是针对2017—2019三年间社会上误用甚至滥用成语的情况写成的小文章200篇。作者从2008年开始,陆续写了一批辨析成语误用的小文章,发表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语文刊物和新闻刊物上发表,反响较好。每篇文章讲一条成语,千字左右。先说这条成语怎么讲,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举出媒体中误用的例子,分析错在哪里,原因何在,必要时也指出应该怎样修改。《成语误用辨析200例》即是这些文章的汇编。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所选200条成语是2017—2019三年中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所举错误用例比较多,而且都取自近期主要报刊和主要网站,以便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三、对成语用法和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