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旅融合对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启示出发,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与整体分析,在阐述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文旅融合环境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转型的基本方向,对文旅融合的模式从 以旅彰文 和 以文促旅 两方面进行双向梳理,并对文旅融合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与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以上三个领域的工作归结起来实际是两个方面,即中国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十余年来,我因这两个方面的探索,陆续发表了80多篇论文,现从中选出与两大主题相对切合、各专题分布又相对均衡的近30篇,汇成本集。分上、下两编,上编即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文章分两组,一组是有关历史文献学理论方面的思考,着眼于新世纪历史文献学学科的建设、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问题。另一组是关于文献学史的论文,主要是藏书文化方面的研究,也涉及对中国古代出版史的探讨。下编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也有两组论文。一是对中国古代史学的讨论,尤其侧重于元代史学,如对许衡、郝经、虞集、苏天爵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的分析。二是从史学史的角度论述当代史家陈垣、白寿彝、刘乃和等先生的史学成就。其中关于陈
该书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已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张涤华先生的文集,收录了张涤华先生的著作和论文,论著内容涉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目录学、词典学等众多领域,该文集涉及内容广,学术价值高。
本书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我国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编纂的历史、现状作了系统的论述,具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是高等院校信息检索课的主要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和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日益成为大学生信息检索的重要内容,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仍是大学生尤其是人文学科专业学生信息检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信息检索基础教程》除介绍必要的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外,还重点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和数据库的检索和利用。全书语言简洁、图文并茂,注重对学生实际检索技能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学以致用。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科研工作者查找信息的参考书。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既全面介绍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不同类型的实体馆藏?虚拟馆藏的查询利用,以及读者的权利?义务,大学生应怎样阅读与治学?怎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还增加了移动图书馆,更新了电子数据库使用等内容,更好地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在高等教育巾的地位与作用?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特点,以及图书馆对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促进作用?
鲍恒主编的《古籍研究(总第60卷)》以收录古籍整理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方面的研究文章为主,如在古代文学方面,有“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天阙’、‘天’异文之争考论”,“明代‘诗变’论的次转折”等;古代史方面的文章有“唐人登科名录考辨兼及《登科记考》的补遗问题”,“《型世言》词语考释”,“中古女性生活图景与才德观之重构,以《王士良妻董荣晖墓志》考论为中心”等;古籍整理研究方面有“《春秋左传注》指瑕”,“《潜夫论笺校正》拾补”等。 《古籍研究(总第60卷)》又有涉及一些新的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学术成果介绍、评价,如:“《鲍照集校注》读后”,“丰养其涵,创新其体,读刘尚恒先生新著《鲍廷博年谱》”等。所收文章论题较为集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古籍的整理出版研究有很好的参
《信息素质教育丛书: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教程(第4版)》从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及其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全书共分文献信息的基本知识、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事实数据检索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常用文献检索方法、互联网信息的检索利用方法、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方法六部分内容。本书可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检索方法的同时,学会合理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具有内容丰富、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应面广的特点。另外,本书配有案例分析和练习习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信息素质教育丛书: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教程(第4版)》可作为文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文献信息检索教材,也可供从事文科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图书情报工作人员
《知识链接及其服务研究》首先阐释了知识链接的概念以及内涵,在知识单元演变分析基础上,阐述了知识链接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论述了知识链接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继而从知识属性出发,分析知识单元间的关联关系,论述知识链接构建模式;依据现有的知识管理理论、信息计量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知识链接理论基础。并着重探索了知识链接构建方法和基础,论述了知识关系的匹配与关联揭示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知识链接系统框架,探讨系统技术实现方案。 并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知识链接门户为对象,从系统构建方案与服务实现两个方面进行知识链接应用的实证研究。后,进一步分析开放式知识链接服务体系框架及其协同服务策略。
《林业信息检索》具有4个特色:其一,注重学科特色。本书是根据林业学科发展及其检索特殊性而编写的,系统介绍了国内外主要林业及相关学科的中外文检索工具及使用、林业图书期刊资源检索,并增加了林业信息的检索与阅读、林业科技查新咨询、林业信息的收集与林业文献的收录与引用及传递。其二,注重实践积累。本书中所提到的实例均为近年来的工作所得,记载了近3年来林业科技的研究创新及当前发展,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广泛吸取和参考了国内外林业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不会感到晦涩、乏味,激发学习兴趣。其三,注重发展前沿。本书结合网络技术与检索理论的进步,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地阐述了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国际联机及计算机信息
《档案数据处理--生活经历研究》旨在为定量和定性研究者提供如何使用二手的档案数据来进行生命历程研究的指南。 书中,作者格伦·H.埃尔德、伊莉莎·K.帕瓦尔科、伊丽莎白·C.柯里普首先探讨了如何在档案数据和研究问题之间建立合适的契合关系。其次,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利用二手档案数据进行再次研究的步骤,尤其是重编码。第三,作者从自身的研究经历出发,以特曼数据为例,通过对三个具体生活经历问题的分析,详述了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微》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重点阐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及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并结合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岗位设置、绩效考核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未来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 本书共十章。章介绍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特征、作用、构成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容、目标、现状,并提出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第二章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配置,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招聘、租赁、外包和图书馆的绩效、薪酬等刚性管理,馆员的心理、职业生涯等柔性管理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等内容。以上部分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各章节上下贯通,前后呼应,衔接有序。第九章是国外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此次正在开发的文科系列实验教材是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组织编写的应用型本科教材。该文科中心2009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目前*仅评审了11个*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其中之首。《普通高等院校文科系列实验教材:档案检索实验教程》内容:章,档案检索实践概述;第二章,档案检索的基本概念;第三章,档案文献的著录;第四章,体系分类法及《中国档案分类法》。
《档案数据处理--生活经历研究》旨在为定量和定性研究者提供如何使用二手的档案数据来进行生命历程研究的指南。 书中,作者格伦·H.埃尔德、伊莉莎·K.帕瓦尔科、伊丽莎白·C.柯里普首先探讨了如何在档案数据和研究问题之间建立合适的契合关系。其次,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利用二手档案数据进行再次研究的步骤,尤其是重编码。第三,作者从自身的研究经历出发,以特曼数据为例,通过对三个具体生活经历问题的分析,详述了在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时雪峰、陈萍秀、刘艳磊、龚宏编*的《科技文 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第4版)》共分为8章:第1章为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介绍信息的概念、类型、特点, 以及文献信息检索原理;第2章介绍了网络信息检索 技术及常用搜索引擎;第3章为中文图书检索,内容 包括工具书及电子图书数据库介绍;第4章为期刊信 息检索,介绍了几种国内主要期刊文献信息数据库的 使用;第5章为标准文献信息检索,介绍了标准相关 知识及标准信息检索;第6章为专利文献信息检索, 介绍了专利相关知识及专利信息检索;第7章为科技 档案信息检索,介绍了档案相关知识及档案信息检索 ;第8章为网络开放资源,介绍了网络开放信息资源 的特点及资源利用。 本书既可作为三年制工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 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科技 人员和图书、信息部门有
本书是以云南大学本科学生的课外阅读为研究内容,以图书馆导读工作为依托,让图书馆形成文献尽其用,馆员尽其职,学生尽其功的阅读氛围。内容包括阅读的艺术,好书推荐,特色文献概述等。
写云南地方文献事业史,当然首先要理清“地方文献”及“地方文献事业”的概念。 对“地方文献”的理解,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现在学术界普遍能接受把“地方文献”概括为“记录有某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然而对该定义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却不尽相同。一种理解认为,地方文献是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等。具体分为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三个组成部分。另一种理解认为,内容上具有地方特点的一切出版物均属地方文献(无论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载体形式如何),而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內容上无地方特色的,则不应属地方文献之列。前一种理解被认为是对“地方文献”的广义理解,而后一种是狭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