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文献检索的全过程,从研究计划的初步拟定直到 终阶段的文献评估和使用,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制定一个研究策略以发现和评估 重要的文献、如何使用在线文献和互联网检索,以及参考文献、版权、抄袭、追踪 的学术进展等各个方面。本书叙述简洁清晰,内容新颖实用,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的文献检索的技能。它所提供的指导,无论对于训练有素的学者,还是刚刚开始研究尝试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书为原《如何查找文献》的英文第三版,中文第二版,多处内容有增补修订。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法治思想,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过去诸种书目,尤其以清代《四库提要》、民国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上世纪末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代表性,是从目录学角度对以往画学文献的总结,虽然也属于史的范围,但显然不是通史性质的,只能归于史部目录类。近些年偶有绘画史籍概要之书,如温肇桐《中国古代画论要籍简介》(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因仍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之体例,将四十六种画史要籍分为画理、画法、品评、画史、著录、诗词题跋、丛辑、书录书目(实为伪托画论要籍)八种,显然此处所指 画论 ,已不能狭隘理解,而应理解为画史要籍,但四十六种所选之书并不代表古代画学文献的整体面貌,也未及专著之外的散佚文献,其书写方式接近现代 史 的观念,实质仍是目录体。总之,有关中国古代画学著述的历史梳理,严格地讲尚未出现。 2.本书上起六朝时期,
《文献保护与修复》由林明、周旖、张靖等编著,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文献保护中英双语教材,其中理论部分以中文编写,案例及资料部分主要以英文编写。内容包括载体材料和记录媒介的类型及其褪化、文献保护环境控制、有害微生物和害虫防治、馆藏的日常维护与保管、文献修复技术、载录格式转换、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灾难管理、文献保护项目的组织和管理等。在教材内容的设计方面传达目前国际文献保护与修复领域中共识性的理念,即延长文献寿命、避免文献破坏有效的方法是实施文献保护管理,强调灾前的预防性措施。 《文献保护与修复》以培养文献保护意识和能力、树立和增强文献保护职业理念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大量的案例介绍和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简写。“任仲平”署名文章,是人民日报最为重要和权威的评论文章之一。 本书收录的任仲平署名文章,包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建党精神等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或理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