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数字化浪潮冲击、数字技术变革的影响后,传统纸质书阅读仍是各国民众主要的阅读方式,同时数字阅读与其形成互补并稳定发展趋势;各国阅读推广活动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基金会、其他社会机构多方协作参与,不断促进各国阅读推广活动繁荣发展。本书是对目前数字技术大背景下各国全民阅读情况进行的多方位立体研究,全书由 主报告 和 国别报告 两部分构成。其中, 主报告 概述了国外全民阅读活动现状与经验研究,从各国全民阅读活动现状、各国全民阅读经验特点、国外阅读推广活动对我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研究。 国别报告 包括日本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德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法国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西班牙、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全民阅读工作,从阅读数据调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
该书为“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分册之一。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历史和变迁。全书共6章。该书分别介绍了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背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组织概况、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物、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贡献等等。该书对道德学社做了准确、完整的表述。准确写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节点。完整写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产生、存续、发展过程,完整地陈述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组织结构、活动规模、活动方式、社会影响等。 该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所有叙述力求多方面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是一部很好的史学学术研究著作。
“内阁大库藏书”原为清宫旧藏,其源可上溯至宋元明内府藏书。清末内阁大库藏书移交学部,成为京师图书馆善本藏书基础。此后配补拆分、修复改装,又随时局变动南北播迁、东西舶载,其品种数量、装帧形态等记録渐形模糊。本书回顾了内阁大库藏书发现历史,介绍了清代以来大库藏书保存及整理状况,包括清代历朝所编书档旧目、清末刘啓瑞与曹元忠整理库书、移交京师图书馆後馆方编目着録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藏书去向展开追踪调查。内阁大库藏书为晚近新出宋元本渊薮,对清末民国之学术研究、古籍出版有较大影响。 书中从大库藏书发现的角度重新回顾了《宋元书景》《旧京书影》等善本影谱编纂过程,指出大库新出宋元残书残页对早期“善本书影”编纂推动发展之影响。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 (11)》收录了2018年学术征文中的优秀论文50多篇。这些论文主题涉及面广,包括信息交流模式、用户画像、政府开放数据、百科词条内容评价、军事情报合作、人工智能研究文献分析、智慧情报服务、本体构建等多方面的内容,分为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情报学与情报工作、数据研究与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与信息分析、信息服务与阅读推广等六个部分。全书反映了当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和现状。
图书馆建设与评价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客观上会影响和推进图书馆发展方向。本文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视角,针对网络数据库资源建立起一套科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外若干网络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网络数据库建设方向提出建议。后续研究选择从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证分析,对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进行量化思考和研究,为图书馆建设与评价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实践参考。
新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本书通过对多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研究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以及大数据环境下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
吴涛和王关锁编著的《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对什么是和谐图书馆,如何区别图书馆的发展与科学发展,如何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申、变通和构造图书馆科学发展观,如何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科学发展牢固奠定在价值理念、体制机制、社会需求、先进技术的坚实基础上,如何从理论层面发掘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从实践层面探索和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和和谐发展等,这些目前我国图书馆界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新视野(1)》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编。本论文集的*特点是百花齐放和多姿多彩。作者队伍来自全国“五大系统”的图书情报教学和科研机构,既有领导干部、教授、科研人员,又有在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业务人员。书中内容几乎涵盖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既有系统和部门的业务工作探讨,又有某些专门领域的深入研究;既有传统领域的持续研究,又有前沿领域的不懈探索;既重视理论研究,又关注案例和实证分析;既有知名学者的引领性研究,又不乏后起之秀的大胆探索……
在江南藏书传统和西方图书馆 理念的双重孕育下,作为近代出版中心的上海,涌现了一批 特色的图书馆。有专门收藏某类文献,如外文图书、古籍善本、通俗读物等馆藏特色鲜明的图书馆,也有面向某类人群,如外侨、普通大众、少年儿童的专门图书馆。在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图书馆学研究也逐渐兴起,图书馆协会组织成立、图书馆学教育得到重视、图书馆学期刊专著大量涌现,具有显著的“海派”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的图书馆事业和学术继承及发扬传统,在合作共享、资源二次开发、新技术的应用、 交流等领域都 了 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图书馆事业和学术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图书馆人,他们将毕生精力投入图书馆事业与学术,为中国的图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是以讲述图书馆基本理念为核心内容的教材,主要包括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概念、中外图书馆发展史、中外图书馆思想史、图书馆类型、读者权利与图书馆权利、图书馆基本理念等内容。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各部分内容中,较多地加进了中国图书馆发展史和思想史资源,旨在使学生形成古今贯通、中西合璧的视野;二是以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阐释和论证为基本旨趣和重点内容。本书适用于我国全日制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也可作为各类图书馆在职人员培训教材或参考用书。
......
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的馆藏种类和数量上,一般远超该区域内其他系统。因此,通过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既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又能够为文旅融合注入新的动力。 本书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模式构建、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现存问题与对策以及南京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模式实证分析几个版块,对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 本书适宜公共图书馆研究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地方文献研究的专业人员阅读。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支持其终身学习的场所与资源,同时也成为实现公民培育的重要空间。无论是文化场域还是公民培育空间,都展示了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重要社会功能——文化治理功能。 本书从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治理功能出发,探讨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文化治理功能,共有8章:第 1 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案;第2章至第7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在 运行中发挥的文化治理功能、产生的治理效应,通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治理能力现状的调研,探讨为了 好地落实这种功能、提升其效应所应采取的政策、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为公共图书馆创建一种能够 直接、 深刻地展示其对 和社会的作用的文化治理话语体系,以明确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方向;第 8 章是结语。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一个爱书人,一位全心全意的读者。他在法 中建造的谷仓图书馆,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一本书会意外地召唤出另一本书,如魔法师在举行某种文字玄妙仪式,并且这种仪式只会在夜幕降临后发生。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位爱书人为自己的图书馆搜寻书籍的故事,这个故事被逐渐扩展成了有关图书馆的故事汇——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洛伦佐图书馆,丝绸之路上的藏经洞窟,瓦尔堡的私人图书馆,塞万提斯、吉卜林、狄 斯等名作家的书房,躲过连连 火的黎巴嫩 图书馆,哥伦比亚乡下的驴子图书馆,乃至集中营中靠口耳相传的记忆书库、博尔赫斯凭空想象的图书馆、吸血鬼德古拉脑中收集的藏书架、拉伯雷的戏谑图书馆、科学怪人想象中的图书馆……本书配有大量精彩插图和历史文献,提供锦上添花的阅读体验。读者可从中领略世界各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