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名词》收录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档案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保护、电子文件管理、历史文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9个分支学科,共1682条。
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是把生态学、系统论与档案保护知识相结合,在遵循生态保护规律基础上,协调保护主体、保护对象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合理使用自然和社会两种资源,构建一种绿色、平衡、有序保护系统的行为。 终目标是维护档案的载体和档案信息内容安全,以达到 限度延长档案寿命,并保证档案信息内容长期可读、可用与安全。本专著研究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理论与实现,总体分为两大模块: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实践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现状梳理。对 外有关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比对,发现目前缺乏系统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同时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进一步改善。认为应避免传统档案信息保护存在的片面追求保护结果而损害生态环境、强调局部保护而忽视整体保护的问题。呼吁
本报告针对我国档案领域各方面的数字转型进程展开调查、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涉及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标准,档案管理方法与策略,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等。本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我国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路线、进展、成绩、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未来档案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我国档案领域的蓝皮书。本报告于2022年出版,而实际上是针对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本报告包括1份总报告、12份专题报告、5份行业报告和2个附录,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成绩和特点,分析现存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本书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以知识赋能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和手段,挖掘、提取和开发工程档案管理活动中隐含的必需技能、诀窍和专业知识,对其知识赋能体系的多要素、多维度特征进行阐释和解读;基于创新驱动建设要素,以“工程质量创优、产业发展创新、数智技术创先”为典型性应用场景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调研,构建了以知识全活动为核心,事实知识为基础,概念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为支柱,经验知识为目的,数智技术场域为新作用空间的工程档案知识赋能体系。 结合工程档案实践工作,提出“构建统筹化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规范化的知识赋能标准、构建精细化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常态化的专家咨询机制、构建立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全程化的监督督导机制、构建 化的人力资源队伍”七大具体措施,全面保障工程档案知识赋能的实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我国档案领域的蓝皮书。本报告于2022年出版,而实际上是针对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本报告包括1份总报告、12份专题报告、5份行业报告和2个附录,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成绩和特点,分析现存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培育与管理研究》是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本书在对数字档案馆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围绕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态势与培育路径,探索构建以战略管理为核心、以文化管理为驱动、以协同管理为手段、以风险管理为保障、以生态管理为导向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管理体系,科学应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失衡问题,协调数字档案馆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激活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活力,拓展数字档案馆发展空间,打造数字档案馆核心竞争力,提高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管理效率,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社会功能,为 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行动方案。
本报告针对我国档案领域各方面的数字转型进程展开调查、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涉及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标准,档案管理方法与策略,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等。本报告全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