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治疗之父弗雷德里克 皮尔斯的第一部著作,1942年初次出版于南非,1947年在英国再版。在本书中,皮尔斯修正、扩展了他关于口腔阻抗的论文,在某些方面强烈地批判了精神分析,并且创造性地整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弗里德伦德尔的分化思想、史末资的整体论、赖希的思想、有机体的理论、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和勒温的场理论、现象学、存在主义的思想,以及其他原创思想。书中诸多洞见日后成为格式塔治疗的核心思想。全书分三个部分:前两部分用于理论讨论,分别涉及整体论和精神分析,以及精神的新陈代谢;而第三部分是一系列练习,包括专注于进食、可视化、内在静默、第一人称单数、消除内转、身体专注、消除否定(便秘)、失眠、口吃、焦虑等,意在帮助读者探索、评估前两部分呈现的理论的现实性,对提
作为意大利格式塔治疗之母,玛格丽塔 斯帕尼奥洛 洛布从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教学中提炼出知识,并结合大量临床实例,首创性地提出了心理治疗中 朝向未来的此时 ( now-for-next )这一典型的现象学取向。本书也展现了将格式塔治疗与社会、与 后现代社会 的近期发展联系起来的努力,将五十多年前创立的格式塔治疗,更新到我们这个时代。本书将带领我们进行一场冒险,不仅是求智的,在情感和美学上也是引人入胜的。无论是个体治疗,还是夫妻工作,或在团体之中,我们都能在本书中听到犹如信念一样的东西,特别是对场的可能性的信念,对关系和整体性的信念,对在接触边界上进行创造性调整的信念。 我们已经从一种建立在精神分析诞生时生效的调节原则基础上的文化,转移到20世纪50年代自体调节的主体性范式,然后到真理范式,它从来都不是发
本书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治疗流派重要代表人物加里 扬特夫关于格式塔治疗的论文集,分为四个部分收入他在从1969至1991年间合计十五篇代表性论文,作者同时为每篇论文撰写了评论。这些论文从格式塔治疗的历史、格式塔治疗理论、场理论和格式塔治疗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这一心理治疗流派的历史渊源和热点问题。 在心理学中出现了第三种势力,它拒绝接受通过条件作用去除负面行为,以及通过精神分析导向的心理治疗去除精神病理学。 格式塔治疗是第三势力运动的一部分,尝试对此时此地的行为进行非操纵性观察并强调觉察的重要性。这种人本主义的环境下行为与觉察的结合使得格式塔治疗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模式。 三个原则限定了格式塔治疗。 原则一:格式塔治疗是现象学的,它的目的是觉察,它的方法论是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系统介绍初始访谈过程及理论依据的书籍,是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分析案例的的好书。全书共十章。第一、二章着重介绍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在治疗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介绍了作者本人作为一名执业治疗师的治疗设置和访谈特点。之后的八章中,分别介绍了案例分析的要素,即:评估患者的气质、心理发育、防御方式、情感状况、认同倾向、关系模式、自尊需要和病态信念。每一章中,分别对要素的定义、相关研究、评估方法、评估意义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本研究主要采用 假设 演绎 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调节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考察两维度工作压力(源)对员工态度和行为有何影响,二是探讨作为个体差异变量的心理资本对两维度工作压力(源)与员工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何影响。首先,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运用压力的交互理论、个体-环境匹配理论、工作要求-控制理论以及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探讨了工作压力的成因和后果;其次,借鉴西方学者根据压力性质对于工作压力源进行的两维度区分,本研究分别从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的视角考察了它们对于员工态度和行为的不同影响,并以心理资本作为调节变量,构建相关的关系模型并对这些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近期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 出版之后便畅销 ,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 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本书是一本关于养育多动症孩子的全面指南,系统地阐述了多动症孩子的方方面面。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向读者介绍了多动症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的成因是什么(以及什么不会引发多动症),以及这些信息对于治疗多动症的价值。同时,读者还将了解,对于多动症孩子应该持有怎样的合理期待;随着多动症孩子日渐长大,家长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孩子患有多动症会对家庭造成哪些典型影响。 第二部分旨在帮助读者成为一名有执行力的家长,包括如何寻求专业评估,如何面对多动症诊断;养育成功的多动症孩子的12条原则,为家长应对家庭中的日常挑战构建坚实的框架;帮助父母应对个人压力,在经年累月照顾多动症孩子的过程中为自己“充电”。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应对多动症孩子的症状及相关问题的实用技巧,包括在家和在校管
简·麦戈尼格尔著的《游戏改变人生》主要讲述怎样在特别的压力和个人挑战面前,保持游戏心态。保持游戏心态意味着,把你玩游戏时自然表现出来的心理优势,比如乐观、创意、勇气和决心,带入现实生活。由此,作者在书中设计一系列练习。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要概述有关游戏的理论成果,第二部分讨论现实生活,第三部分把作者创造的三种超好之旅融合到一起,让读者继续磨炼自己新掌握的游戏技能。
本书是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系列丛书中有关应急心理的专业图书,本书共十章内容,从应急管理工作入手,阐述了应急状态下的心理影响与心理干预,应急管理者的心理行为管理策略,社会群体的应急心理行为管理策略,生产安全管理与心理安全风险控制,重大突发事件下的风险感知与行为规律,信息技术在心理行为管理中的应用,应急心理维度下的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从心理层面提出针对城市安全运行的对策方法和实施路径,探索以情绪风险预防预警为核心的城市风险全过程风险防范策略。
这本具有创新性的图书概述了使用视频会议工具进行 治疗的过程,并探讨了与这种日益流行和便捷的治疗方法相关的独特问题。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是 治疗概论,主要阐述了远程咨询的一般性问题,以及 个体治疗的注意事项;第二部分是 伴侣和家庭治疗;第三部分是 团体治疗;第四部分是 组织咨询。每个部分都包含对该领域 专业人士的访谈,以及对该领域线上咨询的实际操作的指导。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英国精神疾病患者孤独感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孤独感的严重程度,其对精神疾病结局的预测以及相关干预。二是老年人群抑郁、焦虑、认知功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重点关注孤独感、社会隔离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三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重点关注抑郁症状、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自杀意念。书稿为编著者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汇编,科学性较强,读者对象为对心理健康和孤独感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兴趣的科研人员、心理医生、心理老师等。
本书的二位作者认为,组织并非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为的建构,人们建构组织的目的是解决集体行动的问题,尤其是合作的问题。在书中,克罗齐耶和费埃德伯格明确了集体行动、权力、权力关系、不确定性领域、自有余地、游戏、游戏规则等概念,描绘了一种具体、实际的组织形象,并研究了行动者和系统之间的关系。
2013年,《心理学导论》的第13版在全球正式面世。在美国,该书的使用者已超过280万人,堪称心理学入门的经典教材。 库恩编著的《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3版)》不仅融入了近期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而且对各章内容的表述方式、组织架构、案例材料等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3版)》的优选特色是以读者为本,利于学习。两位作者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他们在书中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系统地讲述了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动态。在撰写方式上,他们力求将一门严肃的学科赋予生动活泼的表达,同时指引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您把书本里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体验,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将是那么轻松快乐,不
本书名为《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讲述作者如何理解、实践精神分析,但又远不止于作为个体的安德斯――书中涵盖的多重领域的智慧、对“真相”的深刻剖析,将能启发所有读者对自身、对人类以及 宏大的世界的反思。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临床概念、教育及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作者从悲剧《俄狄浦斯王》起笔,阐述了精神分析的知识体系、方法论的复杂实践及对两位 文学人物的精神分析式诠释, 回归对俄狄浦斯的再思考,再次升华了本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