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师范生,你认为今后择业,特别是应聘中小学教师时,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果你是物理系学生,与数学系学生相比,教授中学物理是否具有明显优势?如果你已经是教师,是否感觉自己从事这一职业很辛苦?如果你是小有成就的青年教师,可否总结几条成功的经验?等等。这些都是教师教育过程中师范生和教师面临的问题。大多数师范生和新教师特别想知道“如何才能成为该领域的优秀者”。但是,仅仅了解“教师”的成功之道,还不足以获得成功;你还要了解教授对象——学生,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呢?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就是该“进口”的*“敲门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将帮助你了解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运用于教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其研究成果作为知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华文教育中的心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特别是了解发生在东南亚国家华文学校中的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对提升华文教育的品质,促进华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与各国华文教师的互动中,为了解决华文教师在其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编者们编写了这本《华文教育心理学》,通过与其新理论的结合,形成华文教育心理学学科的新体系,也填补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华文教育进行研究的空白状态,将对各国的华文学习者有重大帮助。
详细描述: 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叙述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阐述和分析了西方各心理学派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与贡献,并对 智力理论 、 成就动机理论 、 品德心理理论 等教育心理学的专题史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体系。中国教育学者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博采中西,融会古今,或独立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应迎中国师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学科专著,夯实中国教育学术之基。皇皇百年,朵朵奇葩。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学术的风貌,凝聚了教育学者的卓识。 站在世纪之交,我社思量有必要重树前辈们的精神财富。2003年春夏之交,我社副社长、副总编黄旭赴沪,力邀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先生和郑金洲教授担任主编,诚请老中青教育学者校注和介评,郑重推出《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 辑入这套《丛编》的,皆历经了50年以上时间检验的、水平较高、影响较大、领学科风骚的著作。透过这些著作,试图展现20世纪中国教育学者的学术智慧,盘点中国教育科学的
由李伯黍和燕国材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学专业和师范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在职教师的培训用书或参考读物。第三版系编写组原有成员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结合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新发展,对本书进行再次修订的新成果。 《教育心理学》在保持第二版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继续突出德育心理和中国传统教育心理思想两大特色,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在编排方式上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各章前添加“要点提示”、“主要概念”等小栏目。全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既反映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又贴近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还制作了配套电子资源包(包括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参考资料),供读者免费下载。
全书共分七编。*编在回顾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演变历史及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内容体系,并对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编全面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们对于学习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启示。第三编着重探讨了学习的实质与机制、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迁移的类型及促进迁移的条件等问题。第四编探讨了如何通过教材的直观与观察、教材的概括与理解来实现知识的领会,通过教材的识记与信息编码、教材的保持与信息储存来实现知识的巩固,通过教材的具体化来实现知识的应用。第五编在阐述技能实质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与学习条件。第六编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交往
1.选编范围。《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以下简称《丛编》)选编20世纪经过50年时间检验的水平较高、影响较大、领学科一定风骚的教育著作。这些著作在学术上有承流接响的作用。 2.版本选择。《丛编》以版或修订版为底本。在各册扉页前,附印原著的封面。 3.编校人员。《丛编》邀请有关老、中、青学者,担任各册“特约编辑”,负责校勘原著、撰写前言(主要介绍作者生平与原著)。 4.编校原则。尊重原著的内容和结构,以存原貌;进行必要的版式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方便阅读。 5.版式安排。原著是竖排的,一律转为横排。横排后,原著的部分表述作相应调整,如“左列”改为“下列”等等。 6.字体规范。改繁体字为简化字,改异体字为正体字;“的”、“得”、“地”、“底”等副词用法,一仍旧贯。
本书应用通俗语言,灵活的体例编排,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教育心理学导论部分;学习心理部分,包括学习的一般心理、学习的主要理论观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习迁移、问题解决与创造以及学习动机等;品德与个性部分,包括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内容;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部分。本书注重吸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新信息和新成果,同时又关注于教育现实的良性互动。在行文中穿插有知识窗、教学案例和相应的图片与表格,不仅可以开拓学习者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本书既可用于大学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其它学习群体的教学与阅读。
为了更好地传达教师教育的心理学理念,我们将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共十章,将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上编的发展心理部分,我们主要介绍有着发展理论、认知发展、智能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成果。在下编的教育心理部分,我们主要介绍有关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学习迁移等相关理论和应用性研究成果。通过上编内容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终在融会贯通中领会在心理科学指导下的现代教育艺术和科学。 在每一章的结构安排上,包括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正文、主要结论与应用、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参考文献和拓展阅读文献等九个部分。内容摘要部分旨在让学生概要了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