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协作来认识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心理游戏是一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好方式。本书基于心理课中的 心理线 逻辑,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更具 心理味 的游戏,将心理游戏浓缩并提炼为 32 种形式和 40 个主题,并解析了这些心理游戏的基本原理和内涵,以帮助心理教师简化备课流程、减轻备课量,并在了解活动形式和心理游戏背后的原理后,举一反三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备课模式。 本书可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课、班会、团体辅导、户外拓展训练等类似场景的培训和教学设计,是学校
《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作者伯特 海灵格)所讲述是的关人类关系中的一些秩序,而这些秩序往往早已被爱所排定。唯有当我们洞察这些秩序,爱才能成功。我们经常困惑于盲目的、没有了解的爱,并且没有领悟这些秩序。但是当真正的爱使我们知道并且尊重这些秩序时,便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不论是对我们或是对我们调遭的人,爱会散发着安祥的气息并具有治疗的效果。 这本《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是包含多项意义的教材:首先,书中挑选了一些治疗课程,不加任何修改地记录了下来。读者在阅读时,有着置身现场之感,从而得到对自己的困境或精神疾病的治疗的启发,找出一个解决途径。 其次,这本书示范了家庭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这主要是指通过家庭系统排列,将各种牵连纠葛及解决方法展现出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以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方法的思想和实践,以及它如何让人在生活中产生高效迅速的改变。全书内容涵盖如下几个部分:?焦点解决实践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技术与实践;?在儿童和青少年(包括学校工作)、家庭以及成年人中的应用;?如何处理困难情况;?组织应用,包括管理、教练和领导力;?常见问题。 本书可作为咨询师和咨询师培训用书或实践参考书。同时,本书也是助人专业工作者的书,因此本书对于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医生、教师以及组织中的教练和管理者都是读物。
正念认知疗法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融入了认知行为疗法的视角和元素,可以用来帮助治疗抑郁症并预防抑郁复发。 本书通过为期八周的团体课程,教读者如何成为一名正念认知疗法教师,以便为有抑郁、焦虑问题的人群提供帮助。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正念认知疗法课程,以及由苏珊 L. 伍兹开发的用于帮助正念认知疗法教师培训和学习的两种方法 贯穿课程始终的五大改变要素和每周课程的主题、原理、意图和练习技巧 以深入了解抑郁症的发病原理,并学习应对困难和挑战性体验所需的技能;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正念认知疗法教师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应磨炼的技能,探索八周课程中所包含的各种正念练习和认知训练;第三部分探讨了具身体现正念临在的原理和表达方式:教师在运用正念认知疗法带领团体时应呈现的基础态度和反思式探询对
家庭治疗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循证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家庭治疗适用于所有年龄段人群,主要处理由家庭冲突、创伤所引起的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其他心理治疗取向的治疗师也会在自己的治疗方式中整合家庭治疗的思想和技术。《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通过100个关键点全面地介绍了家庭治疗的基本思想和技术,全书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家庭治疗理论 家庭治疗实践基础 家庭治疗技术应用 家庭治疗面临的挑战 家庭治疗的问题与争论 家庭治疗师的自我问题《家庭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对于家庭治疗师、咨询师以及正在接受培训的家庭治疗师而言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对于面向家庭开展工作、希望学习更多家庭治疗技术的心理健康专家也很有参考价值。
《系统式心理治疗工作手册》从临床实践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系统式思维指引下的家庭治疗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工具。比如:系统治疗师的立场,如何通过观察准备会谈,如何处理搜索到的海量资料,如何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如何在治疗中有效地行动,以及*后如何再重新回到治疗师的立场上来等。 全书分为六章,具体为 窥探百宝箱:工具类型和用途 、 探索、观察、开始 处理、分析和视觉化信息 决策:准备合同、设定目标和计划干预 行动:干预和陪伴过程 系统治疗中的立场、价值观和角色 。
本书考察了临床情况中,当病人无法避免地处于 看见 或 被看见 的情境中时,如何依靠 精神避难所 来保护自己免受难以忍受的折磨,导致分析进展受阻,以及当他们开始从精神避难所的保护中走出来时,所面临的与 看见 和 被看见 有关的焦虑和挑战。 继第1本书《精神避难所》(Psychic Retreats)之后,约翰?斯坦纳再次深入探究了这一领域,他对那些建立和维持精神稳定的防御机制进行钻研,并解释了其背后复杂的动机网络。成为他人注视的对象时感觉是怎样的?被羞辱的感觉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力量感和目标感? 哪些话语可以帮助绝望的病人感到被理解?斯坦纳基于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因、罗森菲尔德等人显著的研究贡献,从 尴尬、羞耻与屈辱 无助、权力与支配 和 哀悼、抑郁症与强迫性重复 三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当代精神分析的工作成果,提出了一种
在各种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中,格式塔心理咨询是整合理论的先锋,正因为如此,它可以在发展过程中继续实现新的整合。本书是作者基于在我国多年实践格式塔心理咨询的经验,结合格式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而写,既讲述理论,也有案例辅助。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即理论篇、概念篇、技能篇和应用篇。理论篇主要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咨询的理论背景及其与各主要流派的关系,为理解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干预技术奠定基础。概念篇探讨了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核心概念,从理论出发,连接实践中的干预技术。技能篇阐述了格式塔心理咨询的核心干预措施,形成实践干预的工具箱。应用篇落实到格式塔心理咨询在实际咨询、危机干预及督导中的应用,示范了从技术到应用的过程。后还附有三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对话,并且配有理论解读,可以让读者真实感受格式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实践导论》前三章讲理论,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精神分析一点也不过时,21世纪的人类需要这门学科;然后概述了精神分析各流派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作者在 心理变化的过程 这一章的论述可圈可点,她引用了大量神经科学以及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新研究发现,来说明心理治疗发生作用的原理,令人深思回味。 心理治疗技术一向是临床心理学家特别注重的内容,作者有着几十年带新手治疗师的经验,本书后面六章讲实操,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步步的明确指导,并重点论述某些关键步骤,比如治疗设置和治疗师分析性的态度、对个案的评估以及如何建构个案、治疗过程中的无意识交流、防御与阻抗、移情与反移情以及收尾。
《认知行为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这本书简短干脆,精炼地解释了这一疗法的100个特征。在心理治疗领域,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实证研究证据为基础的非常受欢迎的方法。这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涵盖了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或主题:?对认知行为治疗的误解?传授认知模型?评估和案例概念化?家庭作业(自助任务)?觉察和应对消极自动思维的方式?行为实验?中间和核心信念?复发管理?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浪潮 在这本书的第二版中,迈克尔 尼南(Michael Neenan)和温迪 德莱登(Windy Dryden)修改和更新了很多要点,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这本干净、有用的书是心理治疗和咨询师的指南,不论你是正在接受培训还是已经获得了咨询或治疗的资质,你都需要确认自己是否完全熟悉本书中所讲的这些认知行为治疗的关键特征,本书是对这种目前
习惯闪避别人的视线,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觉得有人在看着自己,并会停下手中在做的事? 在进入一个满是人的房间前,需要别人的陪同? 种种迹象表明,你可能产生社交焦虑了。 在本书中,作者剖析了什么是社交焦虑,并系统介绍了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即减少自我关注、改变思维模式、改变行为模式,并在*后一部分补充了对特定人群有用的建议。 作者认为,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非病理性的现象。社交焦虑者们只是倾向于把情况想得很糟糕,本身并不缺乏优点,甚至还很讨人喜欢。所以,为了发挥个人优势,拥抱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都应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哪些努力是徒劳的,从而让自己更自在地社交。
《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在讨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经典理论之前,首先对支撑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原理和哲学思想进行了思考。进而讨论了如下领域的内容。?人的模型,包括心理和情感困扰的根源;?建设性改变的过程;?对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行了评述;?儿童发展、自我加工和自我完型风格;?存在品质以及立足于关系深度的工作。对这一方法的批评观点被强调也被反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被讨论。新增加的*后一部分是关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趋势和发展,包括:?对抑郁的咨询;?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社会维度;?与经历严重和持续困扰并处于 困难边缘 的人有关的以人为中心实践;?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贯穿本书的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相关的大量研究文献,这些研究正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特别适合
《本真不可见:〈 小王子〉的深层心理学分析》是一部通俗心理学作品。作者数十年研读圣埃克苏佩里包括《小王子》在内的全部作品及私人信件,认为圣埃克苏佩里是伟大的先知作家,《小王子》具有先知呐喊的伟大价值;认为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蕴含着诸多特征,人们应当由此理解他,而不是将他奉若神明。 全书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宗教学角度进行解读,勾勒出了迄今为止的研究文献所不曾有过的圣埃克苏佩里和 小王子 。 作者对《小王子》进行深层心理学分析的目的,是希望读者借了解圣埃克苏佩里著名童话故事中浓缩了的意象,将梦想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对照圣埃克苏佩里和 小王子 ,我们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多重意义上非人性的时代,多大程度上还存在着或尚能存在希望。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从养育到治愈从理论到实践》首先回顾了依恋的文献,着重强调早期经验对于成人的心理健康和关系的影响。Wallin(威廉)将依恋的关键原则与神经科学、创伤研究、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以及有关觉察的心理学整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出一个通过关系促进转化的治疗模型。他说明了如何对干预进行“量体裁衣”,以贴合患者的依恋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早期关系未曾提供的内化的安全基地。生动的临床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并治疗一系列被带入治疗中的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关系问题以及自杀等。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从养育到治愈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展现聚焦于非言语互动的临床应用,描述了针对患者的情绪反应以及身体体验而工作的强有力的技术。同时本书还探索了治疗师如何利用自己的主观性体验、对活现的觉知以及对身体的关注,来
在精神分析目前,梅兰妮·克莱因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有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本书收录了从1946年以后到1960年梅兰妮·克莱因过世之前的著作,其中还包括了在1963年她辞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这些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 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
心理治疗常常会遇到踟蹰不前的困顿局面,寻求督导、参加培训、阅读图书,似乎效果都不理想。治疗师会被迷茫、无助、绝望的情绪笼罩,这种僵局如何突破? 《心理治疗中的陷阱》对心理治疗难以发挥效力的情况进行了分类整理,区分了来访者陷阱和治疗师陷阱,深入剖析了每种陷阱中的行为模式(来访者或治疗师)、治疗关系、成长背景(来访者或治疗师),分析了陷阱的初迹象、陷阱带来的好处,并以具体示例呈现,给出解决方案,让治疗师拨开迷雾,按照本书给出的方法走出陷阱。 本书适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Tavistock中心心理治疗师养成训练课程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师的必修课程。作者着眼细节之处,以不带预期以及理论知识的客观态度,巨细靡遗的观察并记录了婴儿早期情绪发展及内在世界的形成过程,有助于读者了解婴儿与家人最原始的情绪互动,并观察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情绪反应。本书有着丰富的临床案例,是一本重要的经典著作,可以被视作学习精神分析的宝典。
整合疗法是综合了身体、情感、认知、情境和行为系统的更为统一的方法,建构了一种多维度的关系框架,这个框架可以针对每一个个案进行重新建构。 《整合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提供了一个准确易懂的指南,使得从业者和学生以更为整合的视角形成观点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来访者。 本书会讨论以下几个部分: 心理治疗的整合方法 关系中心化以及自我发展的维度 整合心理治疗的过程 整合疗法的技术和策略 对于希望拓展治疗视角以及想要更多了解整合疗法的从事实践和培训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之物。
《心理咨询与辅导基础理论》共分为三个部分,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什么是科学心理学,帮助读者科学地认识心理和心理学。其中:第一部分系统性地梳理了心理学重要的基础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倩绪、动机、能力等内容;第二部分阐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从认知、情绪、人格、道德、同伴关系等方面介绍了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第三部分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利他、群体影响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群体中的自己和 个体与他人 个体与群体 之间的关系。
本书介绍了一种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短程精神分析心理治疗(Short-Term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STPP),书中完整地论述了STPP的内容、理论背景以及如何在一般临床服务中针对年轻人使用。 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在几项重要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并有 多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STPP是精神分析治疗的一个模型,针对的是患有中度或重度抑郁症的年轻人,它包含28次对年轻人的个体治疗以及7次对父母或照顾者的治疗,并且有督导支持。STPP与其他长程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一样,根植于精神分析的原则和实践,关注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移情与反移情,以此来促进对无意识焦虑和幻想的理解。这一疗法旨在帮助年轻人放弃顽固的抑郁症所依赖的情绪联结模式。但是与开放结尾的治疗不同的是,有时限的治疗可以使有关于丧失的议题浮现出来,这
史蒂夫·德·沙泽尔、伊冯·多兰、哈里·科尔曼、特里·S.特雷佩尔、埃里克·麦克勒姆等编著的这本《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本极具启迪的书――出自短期焦点治疗领域备受尊重的巨人们。 这本书是一次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艺术及时而富有价值的整合。它在不同的章节分别对SFBT的核心原则和理念进行了较为简约的叙述,因此对于正在学习使用这种模式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本书的第一章是对整个模式精彩而又概括的简述,逐字逐句地说明了SFBT的原则。而本书细节描述的水平,又能让有经验的治疗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一次满意且的回顾。
心理治疗的魔力在于人们可以自由地谈论任何事情。所以,来访者说出任何令治疗师吃惊的经历或者提出任何棘手的问题都不足为奇。这些问题触及的领域包括宗教、性、金钱以及治疗边界,等等。也许这些五花八门的提问的确让人为难或令人不适,但《心理治疗师该说和不该说的话——如何回答来访者的提问》将向你揭示,治疗师利用好这些敏感问题可以大大推动整个治疗过程,而不是瓦解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心理治疗师该说和不该说的话——如何回答来访者的提问》作者埃德尔斯坦将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告诉治疗师,如何作答有助于营造鼓励个人自我发现与成长的治疗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