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极多。倪云林为画界天才,开中国文人画之风,与黄公望、王蒙和吴镇并称 元四家 。而倪云林的诗文是其书画研究的重要的文献支撑。倪云林先生所写诗的体例很多,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长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倪云林诗心机巧,才思细腻传神韵,笔触灵动赋真情,善于从万象纷纭的自然事物中,捕捉到富有生活情趣的唯美意象。《倪云林先生诗集》共六卷附录一卷,﹝元﹞倪瓒撰,﹝清﹞倪大培增订,原本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为清乾隆六年(1741)广春楼刻本,版本稀见,印制精良,内容丰富,是倪云林先生诗文版本、内容以及书画研究的重要的文献资料。今将其整理出版,传本扬学,以飨读者。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又称《诗三百》。
从整个中国诗歌史来看,僧人诗歌大多题材狭窄,意境枯寒,文字古拙,宋初以前的僧诗尤为如此。相较而言,道潜的诗作,不仅题材较为丰富,文采斐然,诗境也一反僧家诗作的山野质朴之气,变得自然清新,隽雅飘逸。从思想内容看,道潜的诗歌主要以下几类:一是山水行旅诗,二是田园闲居诗,三是时序咏物诗,四是赠答唱和诗。七律幽远动人,如“林梢聒聒鸟声繁,积雪初消涧水混。老树卧波寒影动,野烟浮草夕阳昏。风回笛响山前路,犬吠人行竹外村。杖履不知幽兴远,归来新月在柴门。”把鸟聒的林梢、初融的积雪、涧溪边的老树、野烟浮草中的斜阳以及山前飘过几声长笛声、竹林传过犬吠声地编织在一起,诗境悠远闲?,真正迈入了诗歌的典雅殿堂。 《参寥子诗集(精)》为其诗集。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篇幅适中,所收作者兼顾众家,同时涵盖各种不同的诗歌题材,脍炙人口之作略无遗漏,历经二百余年,尚能光景常新,继续发挥中国古代诗歌启蒙与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中信国学大典”之《唐诗三百首》,学者康震、陈珀如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