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398 445)编撰而成。全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共一百卷。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20),共196年的东汉史事。《后汉书》吸收综合了当时流传的十多家东汉史书的优长而成一家之言,真实而敏锐地反映出东汉社会和时代特征。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
《山海经》是古老的经典著作,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这部奇书中,除了详细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还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并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多个领域,可谓是包罗万象。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本书节选了《史记》中广为传颂的一些人物故事,例如卧薪尝胆的勾践、知错就改的廉颇、坚持理想的孔子 选材及改写立足于增长知识,同时力求启迪智慧,教人向善。
本书从宋朝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精心挑选了名人故事、战争故事、智慧故事,截取一个精彩的侧影,深入浅出地以点盖面,使得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作为一部历史故事的汇集,《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赵逵夫先生在《庄辛 考校兼论《 的史料价值》一文中,通过比较《杂事第二》与《战国策·楚策四》有关“庄辛谏楚襄王”的文字异同,指出:“《新序》所收庄辛此文比《战国策》所收 原始,不但《战国策》所收文字上的很多错误在《新序》所收本子中不存在,而且,《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所收之文包含着 多的历史文化的信息,保持着先秦时代楚国语言及文学的风格。”他进而说:“《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新序》有着同《战国策》一样的史料价值……通过对《新序》一书的性质及学术价值的具体论证,我们又可以由此知道:《新序》除极少数汉初材料外,基本上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甚至像《节士第七》中的“屈原传”,便
《山海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作者及成书时间无考。全书18篇,约31000字。记载了五百余座名山的名称、地理位置,三百余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方国的名称及远方异民的民情风俗,一百多个历史神话人物,一百余种药用动植物,四百余种神怪异兽;并保存了大量的远古神话传说。不仅是一部讲述山川河流的地理书,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上古百科全书。《山海经》以它那集大成于一身的气质,恢弘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图画,注定其吸引的不仅仅是学者,更有无数的普通的读者。 古之为书,有图有说 ,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使得《山海经》更加直观生动,更易为当今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 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29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本书从 二十四史 中撷取精彩篇目,删繁就简。将史书编纂的相关背景、成书过程、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一一呈现。
本书精选了《三国志》原书中为人所称道的独立完整的故事,按名人故事、战争故事、智慧故事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 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 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之书。 《资治通鉴故事》对原著基础上进行了选编,编写较能体现原著的精髓,流畅易读,适合学生阅读,相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起到理想的辅助作用。
《汉书》,文字典雅富丽、规范整饬,叙事有条不紊、要言不烦。在人物描写上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本质,许多人物传记读来让人回肠荡气,倾慕不已。本书所选取的就是《汉书》中的人物传记中为精彩的部分,但因《汉书》的文字极为简洁,所以作者在翻译的时候并不拘泥于原著,在保证基本史实决不脱离原著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自己的发挥与理解,读来仿佛使人身临其境,身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