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注合编》, 解 即何晏的《集解》, 注 即朱子(熹)的《集注》。姚永朴先生把代表汉宋的两部书合到一起,汇成一编,成为此书。但不等于两书的简单集合。姚永朴(1861 1939),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世居桐城县城内。189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治诗古文辞,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博稽而约取,自成一家之言。
公是弟子记锣四卷,此从《四库提要》,《穴宋史刘敞本传》作五卷,《郡斋读书志》《读书附志》均作一箱。宋刘敞撰。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庆历进士,官吏部南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原父为北宋大儒,于书无不窥,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均一时挺然之秀,而咸心折于原父。原父文章雄深雅健,论者谓其神肖《春秋》公谷与大小《戴记》。《弟子记》者,记原父与门人问答论学之言,因文格古雅,《四库提要》疑其托言弟子所记,实则出于自撰,所见甚谛。书中多记与当时闻人论辩,如与欧阳修论性善,卷四「永叔问日人之性必善」条,卷四「永叔曰以人性为善」条。按《宋元学案》卷四《庐陵学案》附《庐陵门人侍读刘公是先生敞》采此两条。与王安石论情性五行太极,卷四「王安石曰性者太极也」条。
本书是《鬼谷子》的注释本,由许富宏译注。 本书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以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的主旨和内容。注释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难认的字在字后加注汉语拼音,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文化常识等出注,他人有价值的注释亦择善而从,以供读者选择。译文力求直译,直译不顺畅之处采用意译,以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文意。
本书共十四卷,南宋朱熹、吕祖谦编订,儒家语录,是我国一雨重要的思想资料选辑著作。全书全面系统地体现出宋儒性命义理之学的思想体系,集中阐述了儒家内圣外王修养实践功夫论,成为指导儒家学者开物成务、内圣外王的范本,奠定了宋明理学时代的思想格局。本书还是初学理学的入门教材。
《二程遗书》又称为《河南程氏遗书》,共二十五卷。该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弟子记载二程平时的言行,其中言论居多。 本书是天地人丛书中的一册,收入了宋代程颢与程颐撰写哲学著作数篇。书前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勾勒出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奥妙,探索其学术源流,文化背景等。以期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一代宗师的学术个性。通读本书,可使读者对宋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其特性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
我中华民族广土众民,源远流长,尽管历史跌宕起伏,春秋以降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物阜人丰,黼黻文章,为世界民族之翘楚。除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坚韧和顽强之外,还得益于凝聚人心、砥砺人格、维系社会的儒家精神如日月照耀民族的心灵,给予这个民族光明和希望,智慧和力量。虽不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其后的家、国、天下中的中国人提供了行为规范和心灵坚守的选项,所谓“诗以言志,书以记事,礼以修行,乐以致和,易以明阴阳,春秋以正名分;圣人授之以六艺而明教化兴礼义”。
《近思录》依次辑录北宋新儒家周敦颐(濂溪)、程颢(明道)、程颐(伊川)、张载(横渠)四人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语录,而朱熹作为编选者之见解自然也多有反映,故此一书实可囊括北宋五子及朱子一派学术之主体。朱熹《近思录前引》曾述编撰意图说:“惧夫初学者不知所人也,因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总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盖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与夫所以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 《近思录》十四卷,总成于淳熙二年(1175),起初只言其大纲,而无目录。朱熹说:“《近思录》逐篇纲目,一、道体;二、为学大纲;三、格物穷理;四、存养;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六、齐家之道;七、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八、治国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处事之方;十一、教学之道;十二、
《荀子》 是 先秦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及其弟子著作的汇编,是 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 , 今存 32篇。 《荀子》一书有综括百家、融会贯通的大成气魄, 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开隆礼重法主张之先,其思想直接影响秦汉制度,乃至以后的中国政治制度。《 荀子 》一书 以儒学为本,对诸子百家之说进行了激烈批评,是先秦时期继《论语》《孟子》之后*有影响的儒学经典。
《扬州雕版印刷丛书:孝经、二十四孝图影刻本(套装共2册)》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